方土禅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sb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土的艺术空间是别处的生活。
  在员村红专厂,穿过城中村雨后略带泥泞的小路,从窄小的行人入口一拐进来,身心倍觉清凉:巨大的老榕树在雨后轻舒枝叶,间或还听到了久违的鸟叫声。我放慢脚步寻找红专厂E15,面前赫然出现了一间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厂房,门口还摆放着工厂废弃的重型机器,以及画家方土从各地搜寻回来的石雕。
  很多来往的行人和衣着摩登的模特在围观拍照,这就是方土在红专厂的另一个家。有些画家画的是一个世界,生活却又在另一个世界,方土的选择是身心与空间交融的统一。
  
  
  
   斑驳的白墙,朴实的水泥地,与古雅的明清家具形成鲜明对比,简约淡泊,别有一番韵致。
  人性化的艺术展厅
  
  方土的艺术居所由两个区域组成,入内转过一座古佛的屏风之后,约5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让人目不暇接,里面密集错落地摆放着很多“宝贝”。吊高的大梁上对称地悬挂着龙凤图案的潮州金漆木雕,下面巨大的牌匾更像是过去大户人家的中堂,匾额下面是保存完好的清代罗汉床和古董香樟木雕花衣柜,甚至都没有像一般的博物馆那样用绳子隔离出“生人勿近”的区域,所以很多来参观的人都会好奇地坐一下,摸一下,方老师也置若罔闻,不会去制止。
  
  
   一楼的艺术空间,一瓦一石,一字一画,一凳一几,都是屋主的心头好。
  墙壁上有方土实验水墨的作品,那些追求“神似而形不是”的大胆运笔,让我这个艺术门外汉也看得入了迷。除了方土的作品之外,还摆放着很多工艺品:木雕、石雕、青铜器和民间工艺品,多数是方土多年来的收藏,而这样一个“宝贝满满”的区域,竟然是对大众免费开放的。
  艺术不是在殿堂,而是要跟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是方土的艺术理念,也是方土开设这个免费开放区域的初衷。
  他称这个展厅为“人性化”而设,“一般展览回来的这些画,就是搁下来放在仓库,这样这座城市的很多老百姓想看画都看不到,而画家想展示作品也没地方,造成了脱节,而有个展厅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小展厅里除了画作,两头还分别摆放有成套的音响设备和茶座,茶座上的每一件小物件都和这个空间里高雅大方的气质相贴合。看累了,你可以随意坐下来听听音乐、喝喝茶,顷刻间,就感觉自己也融入了这个空间,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游方画外,黑白空间
  从一楼展览区的外面,一道极狭窄的台阶上去,是方土的私人空间。这个集画室、展厅和休息间于一体的艺术空间,被方土视为“另一个家”。门口,一株从红砖缝里冒出来的绿萝生机盎然,在雨后贪婪地生长。
  方土充分利用老房子空旷阔落的空间,用画和收藏品营造了几个各自独立又互相开放的区域。进屋,先转进挂满方土作品的画室,这里四面通风透光,可推拉的屏风门一动手就跨到了阳台,阳台上的花香就这样不请自来。从画室往里走是休息间和会客室,黑白的感觉更加浓烈:刷成素白的墙壁,黑色的水
  
  墨作品,简洁的明式家具,叫人舒服欢喜。中式书柜上整齐有序地摆放了不少书画,佛像、盆栽、玉雕,和家常器物亲密地在一起,格外温暖。我想,这个形简意禅的东方美学空间,是方土故意在精神荒芜的都会里,給自己留一处可以归隐的田园吧。
  最里面是方土真正的创作室,白墙上是他为亚运创作的大型画作《广州好》,巨大的中式书案上放着笔墨纸砚,方土主动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空旷豁达的空间,在这里挥毫泼墨,就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红专厂是家园情怀的载体
  红专厂的前身是罐头厂,是父辈们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现在,它几乎是广州唯一保留了这么多历史旧建筑的地方,这些曾经带有历史印记的地方,是广州人家园情怀的载体,所以罐头厂破产之后,讨论偌大的旧厂房的去留问题,方土带头支持这里成为“创意产业园”,并为红专厂定下了艺术氛围的调子。
  所以,他也选择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方土看来,选择这里具有多层含义:
  首先是在都市生活久了,对现代性的构建有些审美疲劳,而在红专厂,苍苍郁郁的古树、开阔而有历史感的老建筑,雨后空气的清新、夏日青草地的气息,小鸟啼叫的婉转、旧建筑里冬暖夏凉的人性设计……这些都唤起了心灵最深处的柔软情怀。
  其二是因为自己的职业是跟水墨打交道的,水墨是很柔性的东西,与旧厂房硬朗的框架设计、重工业时代的刚性感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平时在平面白纸上作画,离开了纸面之后,应该要有一种立体的感触,叫视觉转换。
  三是苏式建筑造型大气,空旷通爽,里面冬暖夏凉,很符合传统文
  化中的养生理念。在燥热的酷夏,听方土娓娓清谈,仿佛千百年前中国文人的风范再现。这些年广州一直在建设,一直在发展,曾经的老广州们都快不认识
  自己的家园了。鸟少了,泥土味淡了,外面太喧嚣了,我们甚至听不见自己的心声。方土说,恐怕现在的中国缺少一种幽静的文化。
  
  
  物我交融,为我所用
  
  在方土的居室,没有那种虚无奢华的调子,反而更注重艺术背后的生活修养。高低的疏离,东方的留白,仿佛是回到老祖宗们曾经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艺术空间里,到处散落着各种藏品,很多都叫人眼前一亮,方土却谦虚地说,他不是收藏家,都是机缘巧合带回来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在收藏界,他悄然从门外跨到了门内。
  客厅左手边还有一座外形似珊瑚焕发着红润光泽的石雕,方土介绍说,是从福建寻来的,名叫《踏雪寻梅》,石雕上的“猪油洞”、各种亭榭、人物马畜,栩栩如生。而在大厅的两边,各有一个玻璃柜,里边则是小巧精致的各种石雕,特别是和田玉印章石,足有上百方……而工作室的几套明式家具,材质有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桑枝、非洲黑檀等,每一件都古朴厚重,就连画案、笔筒,都是各种材质的原木,既朴拙又极为耐看。
  甚至有点难开口叫他选一件最爱,因为知道他早已经在心中千筛万选,每一件都有一段情怀在。怪不得,艺术评论家黄礼孩这样高度评价:“古人说的‘物我交融’在画家方土的艺术空间里有最好的佐证。方土淘来的艺术品,一木一石,一瓷一器,见情见性,与他的水墨人文画两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滋生出高山流水、云舒云卷的心境。方土在其间找到感情与旷达,进而在作品中畅述对生命的感悟,他的作品因此进入一个人与道合德同流的世界。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土的艺术空间是别处的生活。”
  
其他文献
陶瓷,在过去素有“白金”的美誉,因其珍贵稀有且拥有白如玉、明如镜的特质而得名。发源于中国的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展现着多元的风貌,尤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陶瓷作品,2007年,“法蓝瓷陶瓷设计大赛”孕育而生,期盼唤醒设计师对陶瓷媒材的运用,让人们看到陶瓷的无限创意和多元面向。这是一场少见的“设计”与“行销”并重的陶瓷设计竞赛,“设计”是指创新陶瓷
培训机构公布考生分数,一审法院判决侵权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法考”)的前身为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以下简称“司考”),这一考试因其含金量高及通过率低而被学界形象地称为“中国第一考”。随着近年来人才市场对法律人才需求激增,全国每年报考的人数已高达五六十万。  不断升温的法考热带动了相关培训市场的不断升温,国内众多培训机构纷纷不惜重金聘请法学名家加盟授课。在提升硬实力的同时,培训机构自然也不忘利
材料与工具:胶枪、小海螺、戒托、指甲油     1.用胶枪在戒托中间涂上一层玻璃胶,注意控制好量。   2.将小海螺的尾部一个个整齐地粘合在戒托上。   3.中心再点上玻璃胶,胶量可以稍多一些,同样的方法粘合第二层小海螺。   4.海螺外层涂上透明或珠光指甲油,让戒指更绚烂多彩。  如何保养海螺壳:  海边捡到新鲜的海螺后,放到热水里几秒钟,用牙签轻轻掏出螺丝肉,用干净的收纳盒存放,需定期放到水里
位于老成都西门外,有一座高大巍峨、形同小山的夯土堆。相传这里曾是西汉词赋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成都的居所,人称“抚琴台”。  1940年底,为避免日机轰炸,人们在抚琴台边挖掘防空洞,不料竟掘到坚实的砖砌体。恰逢冯汉骥先生赴美学习归来,这位西南地区考古学的开拓者,正在着手筹建四川博物馆(又称川西博物馆)。经过实地考察,冯先生及考古学者们推断此处是座墓葬。1942年,经过一番挖掘,人们震惊地发现,原来相
在大理古城,人称“菜妈”的宋夏艳小有名气。她混两个圈,一个是“素食圈”,一个是“在家上学圈”。  两年多前,她为了女儿的教育,从广东定居大理,开了一家素食餐厅。如今,菜妈的名字在“在家上学圈”里忽然响起来了。这是由于她搞的教育共生社区(也叫蔬菜社区)吸收了很多在家上学孩子的父母的关注与追随。他们带着或退学或休学的孩子来到大理,住在亲子游学客栈或者菜妈免费提供的老院子里,依托一片四亩菜地和一个素菜馆
拥有“山中天堂”之称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方兰和女儿穿梭于景色秀丽的古老建筑。然而,她们的目的地不止于此,从泰国到印度,再到尼泊尔……一件件充满当地风情的手工艺品让她们停不下脚步,每去一个地方,总有丰盛的收获,用方兰的话讲:带回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而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藏匿着一家别样风情的店,它就是“尼姆的店”,店主正是方兰,她将“回忆”全部收藏在这里,展示给每一位喜爱手工艺的同好。  
[开栏语]  工美院校里青春飞扬的年轻人,说他们是工美行业的未来也毫不夸张。不过现在,这些还未步入社会的新一代大多还是籍籍无名。但是也许就在明天,他们之中会冒出一个设计天才;也许很多年后,某一位会成为工艺大师衣锦还乡。然而在一飞冲天之前,他们的学习生活、设计理念、创意思想又是怎样?于是,借这一篇篇访谈,探寻“未来大师”鲜为人知的一面,鼓励他们在艺术之路上继续前行。这就是“新生代”开栏的意义。  在
又到一年万圣节,厌倦了大街上的游行作乐,是否想过一个不噪不闹的节日?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植物园是个不错的地儿。因为每年万圣节,这里便会出现一个只有在童话里才存在的村庄——南瓜村。  童话里的南瓜庄园  浅绿色的南瓜小屋、金色南瓜铺就的林荫小道,还有一个个圆南瓜做的风车……走进达拉斯植物园里的南瓜庄园,眼前的南瓜数量比你这一辈子见的南瓜都多。尽管离万圣节还有些时日,但因为德克萨斯州纬度较低的原
“生活,如同时光中的一把座椅。”  走进爱恩喜实木家具公司,这句话映入眼帘。与其他的家具店不同,这里没有浪漫的情调,没有华丽的装饰,更像是一间木制的作坊,整齐安静地摆放着各种实木家具,简单地低调着。  随着木梯的吱呀声上到2楼,宋智林热情迎来,招呼我们坐在环桌的木椅上。他身着暗红色棉衣,外面套一件白色马甲,脚上穿一双柔软舒适的棉鞋,很随意地窝在木椅上。看得出,他很享受这充满木头气息的房间  尊重每
每一门手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视自己的手艺为一种涉及灵魂的东西。在钟表制造业,这个人就是菲利普·杜佛。他一年只做十几只表,却是世界上最好的纯手工机械表。  车子在一座石头结构的房前停下,前门有些破败,一块小小的黄铜牌子上写着“菲利普·杜佛,制表师”。听到声响,穿着白色工作服、白头发、白胡子的菲利普·杜佛从工作台前起身,前额戴了一个小型放大镜。  工作室不到100平方米,摆满了各种制表的机械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