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高低。当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出题随意、缺少指导、批改过简的误区,极大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本文一一对这些教学误区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希望能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产生有益启发。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误区;策略
作文是现阶段农村小学生普遍感到较有难度的内容之一,不少学生害怕写作、写作信心不足。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写作时容易出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问题;第二,教师陷入作文教学误区,所采取的不当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想要转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利局面,当务之急是认清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以便有的放矢一一解决。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误区
(一)出题随意
一个好的题目,可以调动学生美好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参与写作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出题随意、背离学生认知实际的问题。不少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题目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出的作文题目不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也不符合农村学生认知实际。例如“我的故宫一日游”、“读《三国演义》有感”、“夸一夸石油工人”之类的题目,大部分农村学生没有去过故宫、没有读过《三国演义》、没有机会接触石油工人,那么这些题目不就是要他们胡编乱造吗?
(二)缺少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作文指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导致学生写作质量低下,作文训练效果不明显。一篇作文的完成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是每节课只有四十多分钟时间,大部分教师认为应该多把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写作,因此不舍得将时间花在写作指导上。学生在长期的写作训练中没有得到正规系统的指导,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作文水平始终停滞不前。
(三)批改过简
批改过于简单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另一个突出问题,有时甚至挫伤了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很多学生看到作文本发下来之后,上面只有一两句评语,心情通常都很失落,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写作热情。很多教师只批改错别字、病句,没有眉批,将好文章简单定义为好词好句的堆砌。这样去批改学生的作文,间接暗示了今后写作时只要多注意词句的修饰就可以了。长期发展下去,对于他们写作素养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二、策略
(一)转换视角,紧密联系农村生活实际
农村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拥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这是语文写作的极佳素材。针对农村小学生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应该转换视角,紧密联系农村生活实际设计作文题目。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也体现了语文新课改强调的校本资源开发理念。当学生发现自己要写的是身边熟悉的农村生活,他们自然会感到亲切异常,下笔时也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与此同时,通过描写农村优美生活,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本地乡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这不刚好是语文育人思想的一次体现?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结束之后,我请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农作物,以“是我最喜爱的农作物(横线上填农作物名称)”为题,仿照课文描写一下这种农作物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农作物是学生日常生活较为常见的事物,学生对这个题目感到很亲切,也不会抗拒,这为接下去写作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前提。
(二)指点迷津,引导学生有效展开写作
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应该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展开写作。一般情况下,出示题目之后可以就命题、选材、主题、写法、开头、结尾、词语使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番提纲挈领式的指导。如果课堂上花费在写作指导的时间过多,可以让学生课下完成作文。千万不能吝啬指导时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永远不会进步。
“是我最喜爱的农作物”写作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分析了课文《落花生》行文结构、主题思想,随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内容进行描写,学生再写作时显然更加游刃有余了。
(三)自主批改,激发学生语文写作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独立批改能力的要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批改的机会,让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感受一番自己写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教师再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指导,这不仅大大节省了作文批改时间,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写作的美好感情。
我的作文课上,较多采用个人批改+交换批改+教师批改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作文批改。学生写作时,由于时间有限,当时所写出来的作文稍显仓促,让他们写完之后自己再批改一次,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来一次认真的自我检查,修改个人作文里面出现的低级错误。但是学生个人的视角毕竟比较片面,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采用交换批改的方式旨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最后,教师抓住个人批改和交换批改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作文批改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写作的心理,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质量。面对现阶段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误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牢固树立生本教育理念,遵循農村小学生认知实际以及写作教学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将作文教学推上科学轨道。
参考文献:
[1]王太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误区和策略[J].成功:教育版,2010,7(11):107-108.
[2]孙志琦.浅议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山东教育,2009,5(02):73.
[3]石燕.浅论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及策略[J].教育导刊,2013,3(09):26.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误区;策略
作文是现阶段农村小学生普遍感到较有难度的内容之一,不少学生害怕写作、写作信心不足。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写作时容易出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问题;第二,教师陷入作文教学误区,所采取的不当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想要转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利局面,当务之急是认清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以便有的放矢一一解决。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误区
(一)出题随意
一个好的题目,可以调动学生美好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参与写作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出题随意、背离学生认知实际的问题。不少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题目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出的作文题目不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也不符合农村学生认知实际。例如“我的故宫一日游”、“读《三国演义》有感”、“夸一夸石油工人”之类的题目,大部分农村学生没有去过故宫、没有读过《三国演义》、没有机会接触石油工人,那么这些题目不就是要他们胡编乱造吗?
(二)缺少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作文指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导致学生写作质量低下,作文训练效果不明显。一篇作文的完成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是每节课只有四十多分钟时间,大部分教师认为应该多把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写作,因此不舍得将时间花在写作指导上。学生在长期的写作训练中没有得到正规系统的指导,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作文水平始终停滞不前。
(三)批改过简
批改过于简单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另一个突出问题,有时甚至挫伤了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很多学生看到作文本发下来之后,上面只有一两句评语,心情通常都很失落,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写作热情。很多教师只批改错别字、病句,没有眉批,将好文章简单定义为好词好句的堆砌。这样去批改学生的作文,间接暗示了今后写作时只要多注意词句的修饰就可以了。长期发展下去,对于他们写作素养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二、策略
(一)转换视角,紧密联系农村生活实际
农村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拥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这是语文写作的极佳素材。针对农村小学生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应该转换视角,紧密联系农村生活实际设计作文题目。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也体现了语文新课改强调的校本资源开发理念。当学生发现自己要写的是身边熟悉的农村生活,他们自然会感到亲切异常,下笔时也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与此同时,通过描写农村优美生活,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本地乡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这不刚好是语文育人思想的一次体现?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结束之后,我请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农作物,以“是我最喜爱的农作物(横线上填农作物名称)”为题,仿照课文描写一下这种农作物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农作物是学生日常生活较为常见的事物,学生对这个题目感到很亲切,也不会抗拒,这为接下去写作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前提。
(二)指点迷津,引导学生有效展开写作
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应该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展开写作。一般情况下,出示题目之后可以就命题、选材、主题、写法、开头、结尾、词语使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番提纲挈领式的指导。如果课堂上花费在写作指导的时间过多,可以让学生课下完成作文。千万不能吝啬指导时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永远不会进步。
“是我最喜爱的农作物”写作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分析了课文《落花生》行文结构、主题思想,随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内容进行描写,学生再写作时显然更加游刃有余了。
(三)自主批改,激发学生语文写作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独立批改能力的要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批改的机会,让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感受一番自己写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教师再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指导,这不仅大大节省了作文批改时间,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写作的美好感情。
我的作文课上,较多采用个人批改+交换批改+教师批改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作文批改。学生写作时,由于时间有限,当时所写出来的作文稍显仓促,让他们写完之后自己再批改一次,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来一次认真的自我检查,修改个人作文里面出现的低级错误。但是学生个人的视角毕竟比较片面,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采用交换批改的方式旨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最后,教师抓住个人批改和交换批改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作文批改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写作的心理,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质量。面对现阶段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误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牢固树立生本教育理念,遵循農村小学生认知实际以及写作教学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将作文教学推上科学轨道。
参考文献:
[1]王太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误区和策略[J].成功:教育版,2010,7(11):107-108.
[2]孙志琦.浅议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山东教育,2009,5(02):73.
[3]石燕.浅论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及策略[J].教育导刊,2013,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