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往来频繁,中国成功加入WTO促进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本文就我国企业当前跨国投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应对投资风险进行论述,希望为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企业;跨国;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12-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我国企业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的逐步增强,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逐渐消失,这给企业跨国经营给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但是,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组织结构风险、文化冲突风险等新、老问题,仍然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需要经营决策者保持警惕之心。
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
1.投资区域日益广阔
我国对外投资目的地从上世纪80年代集中于美、欧、日、港澳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到周边国家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东欧、独联体等广大发展中国家,遍及168个国家和地区。
2.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我国对外投资已由初期的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少数领域,拓展到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国家鼓励的领域。目前,服务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三大支柱领域。这三大领域的中方投资额共占中方对外投资额的92%。
3.投资主体日趋优化
我国对外投资主体从初期以国有外贸商业公司和工贸公司为主,转变为目前已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其中,中央管理的企业及沿海地区的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日益发挥主导作用。
4.形式日趋多样
我国对外投资从建点、开办窗口等简单方式,发展到投资办厂、资源开发,并开始采用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
二、影响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障碍
1.应对国际化管理能力差
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国际化的经营要求相差较大,致使许多企业难以适应国际化经营中的法律、政策以及各种技术要求等。同时,很多企业缺乏宏观战略规划,企业的经营活动缺少明确的方向感。跨国经营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对境外企业或管得过严、干预过多,或放任自流、管理失控。
2.海外经营网络缺失
多数境外企业都是由国内遥控的,只与母公司进行双向联系,还不能与其他境外子公司形成多向联系,不利于资源共享和降低经营成本,不利于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整体规划和调控。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我国企业对国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功能都比较弱,国内为之服务的信息也明显滞后。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许多企业反应迟缓,缺乏危机感,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对未来形势的客观判断,因而迎接市场挑战的能力较差。
3.跨国经营人才缺乏
这与企业用人制度的不合理有直接关系。如选派驻外人员不是出于业务需要,而是按人情关系;驻外人员轮换频繁,常常是刚能胜任工作就被调回国内,并造成了驻外人员的短期行为等。
4.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技术开发能力低下。除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偏少,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低,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企业过度依赖低价策略占领国际市场,造成倾销指控不断;难以应对发达国家日益苛刻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及日益繁琐的包装、运输标志以及卫生环保方面的各类规定;一般没有符合自身特点的宏观与微观战略,国际市场开拓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三、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策略
1.利用多种渠道,实行品牌战略
企业应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积极开展品牌国际活动促销活动,实施品牌先行。企业可以利用国际上的一些比赛,做产品的广告,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己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还可以利用政府外援的途径,先向我国政府援助的国家无偿提供设备,然后逐渐打开该国市场。如深圳华为集团的通讯产品就是通过这一途径打入了南非市场。在国内市场有很高的知名度,资金雄厚,有国际经验的企业,可以通过到海外投资建厂,以自己的品牌来扩大产品的海外市场份额,如海尔集团等。
2.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经营主体
首先是合资经营,同东道国举办合资合营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当地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东道国企业熟悉当地资源、市场条件、政府政策法律,有利于减少我方经营的风险。其次是非股权安排。企业通过特许权协议、经营合同、销售合同、提供管理性劳务等参与东道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方式,往往受到东道国的欢迎,有利于企业打入市场。再次是建立独资企业。独资的好处是有经营自主权,可与母公司保持密切联系,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技术和工艺,减少或避免因合作经营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但它对管理的要求较高,风险较大,应慎重选择。
3.实施战略联盟,降低经营成本
战略联盟一般以契约协议的方式实现,常见的类型有研究开发战略联盟、生产制造联盟、联合销售战略联盟、合资企业战略联盟等。战略联盟的好处在于降低成本、减少竞争、分散风险、适应性强等。战略联盟比母子公司的关系要松散灵活,在联合的多个公司之间进行的交易,既有内部贸易的性质,又有外部贸易的特征,兼内外两家之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今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将快速增长,对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只有了解国外投资环境,制定出适合我国对外投资政策,才能促进我国对投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庆新,张雅凌.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及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09(03).
[2]唐春宇,姚利民.基于浙江企业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2007(06).
[3]杨正,梁纬.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17).
[4]任伟.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4).
关键词:企业;跨国;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12-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我国企业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的逐步增强,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逐渐消失,这给企业跨国经营给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但是,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组织结构风险、文化冲突风险等新、老问题,仍然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需要经营决策者保持警惕之心。
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
1.投资区域日益广阔
我国对外投资目的地从上世纪80年代集中于美、欧、日、港澳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到周边国家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东欧、独联体等广大发展中国家,遍及168个国家和地区。
2.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我国对外投资已由初期的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少数领域,拓展到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国家鼓励的领域。目前,服务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三大支柱领域。这三大领域的中方投资额共占中方对外投资额的92%。
3.投资主体日趋优化
我国对外投资主体从初期以国有外贸商业公司和工贸公司为主,转变为目前已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其中,中央管理的企业及沿海地区的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日益发挥主导作用。
4.形式日趋多样
我国对外投资从建点、开办窗口等简单方式,发展到投资办厂、资源开发,并开始采用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
二、影响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障碍
1.应对国际化管理能力差
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国际化的经营要求相差较大,致使许多企业难以适应国际化经营中的法律、政策以及各种技术要求等。同时,很多企业缺乏宏观战略规划,企业的经营活动缺少明确的方向感。跨国经营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对境外企业或管得过严、干预过多,或放任自流、管理失控。
2.海外经营网络缺失
多数境外企业都是由国内遥控的,只与母公司进行双向联系,还不能与其他境外子公司形成多向联系,不利于资源共享和降低经营成本,不利于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整体规划和调控。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我国企业对国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功能都比较弱,国内为之服务的信息也明显滞后。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许多企业反应迟缓,缺乏危机感,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对未来形势的客观判断,因而迎接市场挑战的能力较差。
3.跨国经营人才缺乏
这与企业用人制度的不合理有直接关系。如选派驻外人员不是出于业务需要,而是按人情关系;驻外人员轮换频繁,常常是刚能胜任工作就被调回国内,并造成了驻外人员的短期行为等。
4.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技术开发能力低下。除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偏少,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低,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企业过度依赖低价策略占领国际市场,造成倾销指控不断;难以应对发达国家日益苛刻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及日益繁琐的包装、运输标志以及卫生环保方面的各类规定;一般没有符合自身特点的宏观与微观战略,国际市场开拓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三、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策略
1.利用多种渠道,实行品牌战略
企业应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积极开展品牌国际活动促销活动,实施品牌先行。企业可以利用国际上的一些比赛,做产品的广告,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己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还可以利用政府外援的途径,先向我国政府援助的国家无偿提供设备,然后逐渐打开该国市场。如深圳华为集团的通讯产品就是通过这一途径打入了南非市场。在国内市场有很高的知名度,资金雄厚,有国际经验的企业,可以通过到海外投资建厂,以自己的品牌来扩大产品的海外市场份额,如海尔集团等。
2.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经营主体
首先是合资经营,同东道国举办合资合营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当地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东道国企业熟悉当地资源、市场条件、政府政策法律,有利于减少我方经营的风险。其次是非股权安排。企业通过特许权协议、经营合同、销售合同、提供管理性劳务等参与东道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方式,往往受到东道国的欢迎,有利于企业打入市场。再次是建立独资企业。独资的好处是有经营自主权,可与母公司保持密切联系,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技术和工艺,减少或避免因合作经营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但它对管理的要求较高,风险较大,应慎重选择。
3.实施战略联盟,降低经营成本
战略联盟一般以契约协议的方式实现,常见的类型有研究开发战略联盟、生产制造联盟、联合销售战略联盟、合资企业战略联盟等。战略联盟的好处在于降低成本、减少竞争、分散风险、适应性强等。战略联盟比母子公司的关系要松散灵活,在联合的多个公司之间进行的交易,既有内部贸易的性质,又有外部贸易的特征,兼内外两家之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今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将快速增长,对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只有了解国外投资环境,制定出适合我国对外投资政策,才能促进我国对投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庆新,张雅凌.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及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09(03).
[2]唐春宇,姚利民.基于浙江企业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2007(06).
[3]杨正,梁纬.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17).
[4]任伟.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