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临床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d5230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InterTan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48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InterTan组、PFNA组和Gamma钉组,每组16例.比较3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28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首次下床负重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InterTan组和PFNA组均优于Gamma钉组(P<0.05),切口长度、首次下床负重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InterTan组均短(早)于PFNA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nterTan组和PFNA组均低于Gamma钉组(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InterTan组和PFNA组均高于Gamma钉组(P0.05).结论 3种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但是InterTan髓内钉固定具有切口小、首次下床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点.
其他文献
患者,男,24岁,不慎摔伤致右小腿肿胀、疼痛活动受限12 h,于2020 年4月17日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门诊医师行X线检查(见图1A)及查体后,以“右胫骨上段病理性粉碎性骨折”收入院.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外周微循环状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21年3月2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n=142)和重、极重度组(n=78).收集两组入院时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各项信息.测定两组入院1 d后叶酸(FA)、维生素B12(VB12)、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手指复温试验测
患者,女,67岁,半年前在无诱因下出现右手拇指肿胀伴疼痛,至当地医院就诊,X线片显示:右手第一掌骨骨质破坏,考虑内生性软骨瘤,经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具体治疗方案不详).
目的 探讨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帕金森病(PD)合并认知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PD患者10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纳入PD组和对照组,PD组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分为PD认知正常(PD-NC)亚组38例、PD轻度认知障碍(PD-MCI)亚组32例和PD痴呆(PDD)亚组3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脂和血清Hcy水平,探究组间指标差异,并分析以上指标与认知障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D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