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aym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物理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初中学生的需要,对将来学习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习惯谈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善于课前预习习惯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课时预习,在课前明确预习作业,课堂验收预习作业。预习作业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整理出课本中的概念、公式;要求学生研究、模仿例题的解法,独立解例题;要求学生仿照例题完成课本相应练习;要求学生尝试做教师布置的基础习题。在预习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学生先做个标记,在听课时要特别留心加以解决。
  二、培养学生善于阅读课本的习惯
  教师在开始上物理课时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阅读首先是通读,要明确重点、难点,对重要的语句不理解的段意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用笔勾画出来;其次是精读,要明确物理概念、规律是怎么引入的或得出的,他们的内容、物理意义如何,单位是什么,这个物理规律或公式有什么使用条件,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等。通过精读,将知识前后联系,纵向对比,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把握教材的内涵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同时指导学生横向对比阅读;最后是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科普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能对物理产生兴趣的课外读物,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和习惯。
  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实验的习惯
  物理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人们认识自然总要从观察开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记忆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观察是获得物理知识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要重视观察和实验习惯的培养。观察不是消极地观看,而是集中注意力细致的观察物理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细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和生产中以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并与课内知识相联系。使学生逐步养成爱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的学习习惯
  在物理课程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不问”转变为“敢问”“善问”。如我在“对电流表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发言,学生分别提出以下问题:(1)电流表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2)电流表的构造有哪些?(3)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4)电路板的使用方法?(5)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等等。最后让学生总结如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从仪器的作用、仪器的构造到仪器的原理、仪器的使用。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当然这需要教师针对物理问题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策略,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
  首先教师做好规范解题的示范。教师的解题习惯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做到规范,做到每次习题课或作业讲评课有1~2题能够示范,同时指出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不规范之处;其次教师通过作业批改及时反馈。作业中解题的规范程度是学生解题习惯好坏的客观呈现,教师采取简洁的注释、明了的符号及时指出学生解题中存在的不规范,通过无声的交流传达要令,指导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掌握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再次是培养学生阅读物理教材中例题的解答。物理教材中的例题是解题规范化的最佳蓝本,平时教学中注意适度的让学生阅读解题过程,同学间相互进行讨论和交流,逐步增强规范解题意识和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规范的解题习惯,能使解题过程既简洁又明确,能提高解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六、培养学生善于进行知识整合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学到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系统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逐步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当学生养成善于进行知识整合习惯后,学习能力和素质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七、培养学生沟通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实际的习惯
  学习物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如学习了摩擦力后,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大有益摩擦或减小有害摩擦;学习了惯性知识后,懂得如何利用惯性和避免惯性的危害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不单纯是一门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身边时时刻刻都能用到的一门有用的学问,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宝贵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华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才是真正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一、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
【摘 要】作文部分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学方法,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对教学有所帮助,教师应从一般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探讨、研究作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方法;作文教学  作文部分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
中国的早期奢侈品相随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文明,以游离于商品经济之外的形式而产生于上古乃至于远古时期。本文主要遵循上古时期的五帝三王时代至西汉末年这一历史阶段的考
对双向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进行一系列不同压实密度下的无侧限压缩和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研究了干密度对其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无侧限压缩试验表明,当小于最优含水率2%,干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既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槛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一、“五先五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