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房建工程在我国越来越常见,在房建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流程有着较高的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掌握施工要点,这样才能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才能降低外墙渗漏出现的概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房屋质量以及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努力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才能提高我国建筑房屋的整体质量。本文对房建工程中外墙渗漏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借鉴。
关键词:房建工程;外墙渗漏;原因;预防措施
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着建筑房屋的安全性,也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建筑房屋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结合实际优化施工方案,施工人员一定要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在建筑市场中,施工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性能也越来越强,这些不同的材料对施工环境以及流程有着特殊的要求,如果在应用新兴材料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或者施工条件没有达到要求,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使建筑外墙出现渗漏等质量问题。
1 建筑外墙渗漏的成因
1.1 砖混结构原因
砖混结构是建筑结构中一种常见的类型,这种结构的施工材料比较特殊,在应用的过程中,如果设计人员忽视了材料的膨胀系数,很容易导致墙体出现开裂或者空鼓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导致建筑外墙出现渗漏的原因,所以应用砖混结构的建筑,很容易因为材料问题而导致外墙出现渗漏现象。
1.2 不均匀沉降原因
建筑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也是导致外墙出现渗漏的主要原因,在工程完工后,由于地基施工存在安全隐患,使得建筑在投入使用后不长时间,便出现了不均匀沉降,而且在外界温度的影响下,墙体容易出现裂缝从而导致渗漏问题。
1.3 结构填充原因
在建筑施工时,有时会采用填充物结构形式,在应用脚手架时,会在放置脚手架的墙体位置上留下孔洞,这不但降低了外墙的美观性,还会降低墙体的密封性,从而导致外墙渗漏问题的出现。
1.4 外墙装饰原因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房屋的美观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促进了建筑装修行业的发展,但是有的装修人员,由于技术不佳或者专业知识不强,在砖体裂缝中采用了性能较低的砂浆,大大降低了浇筑的质量,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安装标准进行施工,降低了墙体的密实度,而且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采用的是不合格砂浆材料,从而导致了外墙渗漏。
2 外墙渗漏的原因
2.1 建材方面
2.1.1 墙体材料。外墙施工的质量与施工材料有着较大关系,有的施工单位,选用了新兴墙体材料,但是对这种材料的性能并不了解,而且对施工流程没有进行合理优化,而且有的施工人员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在墙体施工中出现了失误,从而导致了外墙渗漏现象。在外墙施工中,施工技术以及工艺流程对外墙质量有着较大影响,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重点强调墙体的密封性以及防渗性,提高安全意识,这样才能降低外墙渗漏出现的概率。
2.1.2 外墙装饰材料。为了提高建筑房屋的美观性,很多施工单位都会采用装饰材料对外墙进行加工,这些装饰材料与墙体材料的性能有着较大差异,很多装饰材料都具有不透水的性能,在粘结的过程中,选用的是水泥浆结构,很容易形成空腔,会使外墙内部出现空鼓等问题,在遇水后空气会钻入墙体,从而导致渗漏发生。
2.1.3 外墙抹灰。外墙抹灰一般采用的是水泥砂浆,这种建材在强度、刚度方面比砖墙要高得多,因此一旦墙体外部的结构垂直度方面出现误差,抹灰的厚度就会自动照片,空出来的部分会出现裂缝现象。
2.2 施工的原因
2.2.1 施工不当引起裂缝。外墙设计部分,大多数采用的是墙体砖的形式,在墙体之间没有填缝的材料,容易造成漏水,在进行砌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所用的砂浆没有按照规范标准调配,导致其强度和饱满度不符合要求,此外因为施工程序或者是施工技术的不规范,导致裂缝的出现。
2.2.2 混凝土构造柱与砖墙结合处渗水。在建筑中最易发生漏水的部位就是构造柱和砖墙的结合处,此处是漏水的多发区。主要是由于构造柱和砖的膨胀系数不同,加之砂浆不饱满,这样在温度变化下,在二者结合部位产生裂缝。此外还有施工程序的不规范造成的裂缝,比如光滑基层没有进行毛化处理,基层湿润度不够等。
2.2.3 外墙饰面砖和打底层砂浆粘结力不足。外墙面没有留置分隔缝;穿过外墙的管道和预留没作仔细的密封处理;外墙窗安装没做好防水密封处理;饰面砖缝多采用擦缝形式,灰浆难以进入饰面砖内;砖缝存在不密实,有砂眼、孔洞、开裂;外墙抹灰层一次性太厚,又未采取适当加强措施而产生裂缝。从而导致其混凝土墙面产生较大的裂缝,降低墙体自身的稳定性以及耐久性。
3 外墙渗漏的预防措施
3.1 设计层面的预防
在建筑进行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渗漏的问题,要持有防水的理念来进行设计,在设计图纸上要清晰的注明分隔缝的留置。对于在外墙涂料的饰面工程中,要严格规范施工程序并且采取相应的抗裂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防水措施,尤其是对于细节部位更应该加强重视。
3.2 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在施工之前,要向其讲授施工技巧和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严格控制程序,保证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要保证湿砖上墙,控制好砂浆的配合比,勾缝要均匀密实,上下错缝等要求,此外还要加强监督管理。
3.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3.1 墙体砌筑。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混合砂浆中强化使用石灰膏;加强框架柱与墙体交接处的施工;确保砌筑砂浆饱满度;外墙砖外侧需随砌随收缝,保证灰缝密实;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8米;外墙砌体的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采用留垂直凹槎或凸槎接口的砌筑方法。
3.3.2 抹灰层。基层必须处理干净,尤其是残存木屑,并提前1天浇水湿润基层;混凝土面必须毛化处理;不同材料墙体交接处必须挂加强网处理,避免受温度变化收缩不均匀影响而产生裂缝;罩面成活后第2天浇水养护,坚持7天以上。
结束语
在房建工程中,外墻裂缝以及空鼓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使用不当引起的,外墙裂缝会导致渗漏现象的发生,这不但会影响墙体的美观性,还会影响房屋的舒适度,为了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使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加严谨、认真,从而降低外墙渗漏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吴洋.房屋建筑外墙渗漏原因分析和处理[M].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5.
[2]孙经纬.浅析建筑外墙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15.
[3]夏毅,崔晓良.建筑外墙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5-05.
关键词:房建工程;外墙渗漏;原因;预防措施
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着建筑房屋的安全性,也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建筑房屋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结合实际优化施工方案,施工人员一定要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在建筑市场中,施工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性能也越来越强,这些不同的材料对施工环境以及流程有着特殊的要求,如果在应用新兴材料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或者施工条件没有达到要求,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使建筑外墙出现渗漏等质量问题。
1 建筑外墙渗漏的成因
1.1 砖混结构原因
砖混结构是建筑结构中一种常见的类型,这种结构的施工材料比较特殊,在应用的过程中,如果设计人员忽视了材料的膨胀系数,很容易导致墙体出现开裂或者空鼓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导致建筑外墙出现渗漏的原因,所以应用砖混结构的建筑,很容易因为材料问题而导致外墙出现渗漏现象。
1.2 不均匀沉降原因
建筑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也是导致外墙出现渗漏的主要原因,在工程完工后,由于地基施工存在安全隐患,使得建筑在投入使用后不长时间,便出现了不均匀沉降,而且在外界温度的影响下,墙体容易出现裂缝从而导致渗漏问题。
1.3 结构填充原因
在建筑施工时,有时会采用填充物结构形式,在应用脚手架时,会在放置脚手架的墙体位置上留下孔洞,这不但降低了外墙的美观性,还会降低墙体的密封性,从而导致外墙渗漏问题的出现。
1.4 外墙装饰原因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房屋的美观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促进了建筑装修行业的发展,但是有的装修人员,由于技术不佳或者专业知识不强,在砖体裂缝中采用了性能较低的砂浆,大大降低了浇筑的质量,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安装标准进行施工,降低了墙体的密实度,而且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采用的是不合格砂浆材料,从而导致了外墙渗漏。
2 外墙渗漏的原因
2.1 建材方面
2.1.1 墙体材料。外墙施工的质量与施工材料有着较大关系,有的施工单位,选用了新兴墙体材料,但是对这种材料的性能并不了解,而且对施工流程没有进行合理优化,而且有的施工人员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在墙体施工中出现了失误,从而导致了外墙渗漏现象。在外墙施工中,施工技术以及工艺流程对外墙质量有着较大影响,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重点强调墙体的密封性以及防渗性,提高安全意识,这样才能降低外墙渗漏出现的概率。
2.1.2 外墙装饰材料。为了提高建筑房屋的美观性,很多施工单位都会采用装饰材料对外墙进行加工,这些装饰材料与墙体材料的性能有着较大差异,很多装饰材料都具有不透水的性能,在粘结的过程中,选用的是水泥浆结构,很容易形成空腔,会使外墙内部出现空鼓等问题,在遇水后空气会钻入墙体,从而导致渗漏发生。
2.1.3 外墙抹灰。外墙抹灰一般采用的是水泥砂浆,这种建材在强度、刚度方面比砖墙要高得多,因此一旦墙体外部的结构垂直度方面出现误差,抹灰的厚度就会自动照片,空出来的部分会出现裂缝现象。
2.2 施工的原因
2.2.1 施工不当引起裂缝。外墙设计部分,大多数采用的是墙体砖的形式,在墙体之间没有填缝的材料,容易造成漏水,在进行砌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所用的砂浆没有按照规范标准调配,导致其强度和饱满度不符合要求,此外因为施工程序或者是施工技术的不规范,导致裂缝的出现。
2.2.2 混凝土构造柱与砖墙结合处渗水。在建筑中最易发生漏水的部位就是构造柱和砖墙的结合处,此处是漏水的多发区。主要是由于构造柱和砖的膨胀系数不同,加之砂浆不饱满,这样在温度变化下,在二者结合部位产生裂缝。此外还有施工程序的不规范造成的裂缝,比如光滑基层没有进行毛化处理,基层湿润度不够等。
2.2.3 外墙饰面砖和打底层砂浆粘结力不足。外墙面没有留置分隔缝;穿过外墙的管道和预留没作仔细的密封处理;外墙窗安装没做好防水密封处理;饰面砖缝多采用擦缝形式,灰浆难以进入饰面砖内;砖缝存在不密实,有砂眼、孔洞、开裂;外墙抹灰层一次性太厚,又未采取适当加强措施而产生裂缝。从而导致其混凝土墙面产生较大的裂缝,降低墙体自身的稳定性以及耐久性。
3 外墙渗漏的预防措施
3.1 设计层面的预防
在建筑进行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渗漏的问题,要持有防水的理念来进行设计,在设计图纸上要清晰的注明分隔缝的留置。对于在外墙涂料的饰面工程中,要严格规范施工程序并且采取相应的抗裂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防水措施,尤其是对于细节部位更应该加强重视。
3.2 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在施工之前,要向其讲授施工技巧和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严格控制程序,保证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要保证湿砖上墙,控制好砂浆的配合比,勾缝要均匀密实,上下错缝等要求,此外还要加强监督管理。
3.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3.1 墙体砌筑。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混合砂浆中强化使用石灰膏;加强框架柱与墙体交接处的施工;确保砌筑砂浆饱满度;外墙砖外侧需随砌随收缝,保证灰缝密实;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8米;外墙砌体的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采用留垂直凹槎或凸槎接口的砌筑方法。
3.3.2 抹灰层。基层必须处理干净,尤其是残存木屑,并提前1天浇水湿润基层;混凝土面必须毛化处理;不同材料墙体交接处必须挂加强网处理,避免受温度变化收缩不均匀影响而产生裂缝;罩面成活后第2天浇水养护,坚持7天以上。
结束语
在房建工程中,外墻裂缝以及空鼓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使用不当引起的,外墙裂缝会导致渗漏现象的发生,这不但会影响墙体的美观性,还会影响房屋的舒适度,为了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使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加严谨、认真,从而降低外墙渗漏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吴洋.房屋建筑外墙渗漏原因分析和处理[M].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5.
[2]孙经纬.浅析建筑外墙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15.
[3]夏毅,崔晓良.建筑外墙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