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华裔相比,犹太裔移民为什么更能融入美国社会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dj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存在种族歧视,华裔也在受歧视之列。但是,一般说来,华裔同其他所有族裔关系都比较好。华裔吃苦耐劳,守法,重视教育和家庭伦理,不爱惹是生非,所以在少数族裔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犹太裔情况比较特殊,他们也属于欧裔,却是白人中的少数民族。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消灭以色列王国以后,犹太人失去祖国,分散流亡到世界各地,备受歧视和欺凌。特别是希特勒法西斯主义横行欧洲时,推行灭绝人性的种族主义政策,大规模屠杀犹太人,迫使许多犹太人逃往美国、前苏联和中国等地。
  中华民族是一个宽容的爱好和平的民族,一方面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家爱民族的光荣传统,另一方面从不歧视和排斥外来友好民族。
  早在12世纪,就有犹太人到中国来经商和传播犹太教,少数犹太人定居在开封等地,俗称“蓝帽回回”。
  19世纪末,大批欧洲犹太人来到哈尔滨。到20世纪初,居住在哈尔滨的犹太人达2万多人,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聚集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犹太人逃到中国上海、哈尔滨等地来避难,同华人结下深厚友谊。“二战”结束后,这些犹太人才陆续回到原住地。由于以上历史原因,犹太人对华人一直具有好感。
  至于犹太人比较喜欢华人的现实原因,就同这两个民族共有的优秀品质分不开了。
  
  相同的优点
  
  为什么华裔同犹太裔有不少相似之处呢?这是一个有趣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两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相似之处,原来所处的自然环境差不多,还因为两个民族都历经苦难。
  华裔与犹太裔有4个相同的优点。
  第一,勤劳。上班的兢兢业业工作,上学的认认真真学习。我在纽约,经常看到有人(不是游客)在街头闲逛,但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犹太人闲逛。从报纸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类案件的报道,触犯刑律的鲜有犹太人。
  犹太人给人的印象是衣着整齐,态度严肃,言谈举止彬彬有礼。男的通常穿黑色或深色西服打领带(许多美国人不是上班时间或正式场合,不打领带),女的穿西服套裙,正式场合穿礼服。正统犹太教派的男子,一年四季不分寒暑,头戴圆顶黑色高礼帽,身穿黑色犹太人长袍,鬓边还留着两条细长的犹太人特有的辫子。其他教派的犹太男子,不分老幼爱戴犹太人小圆帽,用发卡别在头顶上。
  第二,重视伦理道德。有一对犹太家庭,夫妻俩只有一个女儿,住在以色列。他们像华人一样,亲情十分浓厚,每年都要团聚,有时是女儿女婿把老两口接到以色列度假,有时是女儿全家来纽约探亲。女儿女婿在以色列工作,探亲时间不可能太长,就把外孙和外孙女留下陪姥姥、姥爷度暑假。
  与其他美国白人家庭显著不同的是,外孙、外孙女对姥姥、姥爷毕恭毕敬。每天早晨,老爷子带领全家读犹太圣经,作祈祷,然后教外孙、外孙女学习希伯来文。
  有时,犹太老爷子会非常自豪地把外孙、外孙女介绍给邻居,两个少年都很有礼貌,恭敬的向邻居问好。这种情况在美国是不多见的。
  美国孩子,上中学特别是上高中以后,独立性很强,不愿意跟在长辈后头见客人。他们认为父母的朋友是父母的,不等于自己的朋友,所以对长辈的客人往往缺乏热情,态度生涩冷淡。
  犹太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也同华人一样,比其他族裔严肃得多。他们反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对结婚比较慎重和严肃,离婚率较低。我认为这同他们笃信犹太教有关。犹太教圣经中的“十诫”包括“须孝父母”、“不许奸淫”等戒律。虔诚的犹太教徒对遵守“十诫”是比较认真的。
  第三,重视教育。犹太裔聚居的社区,通常有犹太人开办的小学和中学,犹太子弟上他们自己的学校。这些学校课程设置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增加了有关犹太文化的内容。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好,管理比较严,水平比一般公立学校高,但是学费比较贵。其他族裔的孩子很少上这类学校。犹太人有专门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他们的子弟上犹太人学校。
  美国犹太作家尼古拉斯·李曼写过一篇文章,对亚裔和犹太裔作了一番比较。他写道:在美国,除了犹太人,还有一个族裔,让孩子把业余时间花在额外的学习上,而非冰球上(笔者注:美国孩子最喜欢玩棒球和冰球)。在这一族裔群体中,经常可以看到,妈妈在一年之初就奔向学校,提前几个月拿到作业,保证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名列前茅。这些父母对学校系统施加压力,让他们对学生更严格,布置更多的作业。这一群体就是“亚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正在代替犹太人成为美国崇尚学习成绩机制的排头兵”。这位作家的描述很准确。
  犹太人还有一点同华人一样,他们不仅要求孩子在校内功课好,而且重视课外教育,喜欢让孩子学习音乐、美术,上业余体育学校或训练班。所以,犹太人多才多艺,各类专业人才都不少。这为犹太人在美国各个领域表现出类拔萃打下了基础。
  第四,精于计算。美国人普遍认为华裔最具有“数学头脑”。原因有三:
  一是华裔学生总体上说来比其他族裔学习成绩好。据统计,亚裔(其中一半以上是华裔)只占美国总人口不足4%,但是在全美医学类院校学生中却占1/5。亚裔在加利福尼亚州人口中占12%,但是在加州最好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却高达45%。
  二是华裔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会过日子。在同一个单位、同样收入水平、同样工作年限的同事中,华裔可能存下一大笔钱,买了房子,其他族裔则可能只有少量存款。
  三是华裔会做生意,发家致富的速度比其他族裔快。离我家不远,有一家洗衣店,原是一个白人经营,每月大约只赚2000美元,一对华人夫妇接手后,延长经营时间,增加服务项目,特别是夫妻二人,起早贪黑,带领工人一块干,干的时间比工人还长。很快,生意大变样。我不好意思询问他们收入如何,仅从一年后他们搬了家,住进了比较高级的合作公寓,就可以推测他们的收入肯定比原来的店主增加许多。
  所有这些优点,犹太裔也有。他们也很有“数学头脑”,数理化成绩也很好。他们同样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甚至被其他族裔讽刺为“犹太人最吝啬”。他们做起生意来,比华裔还会赚钱。
  
  华人的劣势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犹太裔在美国势力很大?华裔在哪些方面不如他们?这就涉及到两个族裔的差别,笔者以为有5点:
  第一,种族不同。由于犹太人是白人,在美国,他们头顶上没有压着“隐形天花板”,这就大不一样了。华人天生“黄皮肤、黑头发”,即使入了美国国籍,也是“异类”,招工、就业、租房都会被另眼看待,升职比白人难得多。想做生意,向白人银行贷款很困难,只能向华人银行求助。种族歧视限制了华人的发展,这是与犹太人很大的不同。
  第二,宗教信仰不同。犹太人几乎都信奉犹太教。犹太教比基督教还古老。基督教是从犹太教演变而来的,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部分就是对犹太教《圣经》的继承。天主教、东正教等又都是基督教的不同派别。这些宗教信奉的神都是“上帝”。美国欧裔在信仰上同犹太教息息相通,这就使得犹太裔同其他欧裔很容易融合,打成一片。
  华裔则不然,不少人信佛教和道教,更多的人受儒家思想影响,祭祖先。新中国建立后,许多人宗教鬼神都不信。所以,华人在许多白人眼里是“异教徒”和“无神论者”。这也是华人不容易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进入美国社会上层的原因之一。
  第三,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政治观念不同。犹太人虽然散布到世界各地,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欧美两大洲,所以他们的文化传统属于欧美文化(又称“西方文化”、“基督教文明”)。他们除了信奉上帝以外,道德观念以个人主义为核心,政治观念以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为核心,所以,犹太人与美国主流社会不存在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观念的分歧,容易被美国白人信任和重用。
  华人的文化传统以儒家思想为主轴,融合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现代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道德观念以家庭伦理和集体主义为核心,政治观念在两岸三地来的华人中有同有异,所以,华人与美国主流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政治观念等方面的分歧,美国白人在任用华人时经常要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和考验。
  第四,团结程度大不相同。犹太人非常团结。他们亡国两千年(直到1948年以色列国才重新建立),但是作为民族始终存在,主要靠犹太人坚定的宗教信仰和统一的文化传统以及精诚团结的精神维系着。
  犹太人的团结精神和对宗教的虔诚令人吃惊。他们有许多犹太人中心和犹太教堂。每个星期天上午,一律不工作,全家穿戴得整整齐齐,像参加盛会一样,一起到教堂做礼拜。这不仅是宗教集会,也是犹太人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与朋友和邻居们互通信息,商量事情,交换意见。
  犹太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只要给他所在的犹太人中心打个电话,马上就可以得到援助。据朋友讲,犹太人组织(中心或教会)对新来的犹太同胞会提供一定的无偿援助,帮助创业。
  如果失败,还可以再申请。可以连续申请援助三次,直到事业成功。三次以后还不成功,则不再援助。如果成功了,也不要报酬,全凭受助者自觉自愿向犹太人组织进行捐献和回馈。事实上,只要有力量,没有不进行回馈的。这种团结精神,把犹太人拧成一股坚强的力量,克服困难,迎接经济、政治的种种挑战。
  华人社区也有许多社团,有些是按地区组成的同乡组织,有些是按亲缘关系组成的宗族组织,还有些是按业务关系组成的工商组织、行业组织,等等。其中有些组织也开展华人互助活动,显示了华人也具有一定的团结互助精神,但总的说来,远远比不上犹太人的团队力量。
  不团结、“一盘散沙”、“爱内讧”的毛病,在华人中确实存在。最大的不团结是政治问题。国共内战曾经在海外华人中留下深刻的裂痕,红(亲中国内地、亲共产党)蓝(亲台湾、亲国民党)两派曾经长期尖锐对立,不相往来。民进党陈水扁上台以来,华人社区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传统社团因不满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而转变了态度,抛弃国共对立的历史恩怨,红蓝两派正在加紧联合,共同反对台湾独立。
  另一种不团结是缺乏宽大胸怀,互相嫉妒,争权夺利,争名争位。能同患难,不能同福贵。“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第五,犹太裔比华裔更有雄心大志,更发奋图强。老华侨们最普遍的愿望是发财致富,衣锦还乡,而不是在美国做永久性发展。新华侨的主要打算也是发财致富,创立事业,回馈祖国和家乡。只有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人,才开始有永久在美国发展的思想,也才有浓厚的政治兴趣。
  犹太人则不然。正因为长期失去祖国,必须在异国落地生根,谋求生存和发展,所以他们比华人还具有发奋图强的精神。经商的不满足于做小生意,而是要做大生意,控制操纵和垄断某些行业。他们善于投资股票、期货和债券,努力向银行、保险等行业发展,在美国金融界形成强大势力。他们十分注意参政,不仅积极参加各种竞选活动,还利用他们的雄厚财力,游说、支持他们选中的政治势力,从而影响和左右美国政治。
  纽约华人策划会顾问柯恩说,犹太裔最初来到美国也受尽歧视,后来他们开始觉悟,必须进入社会上层,参政掌权。他们组织起来,积极从政,哪怕是最低的政府职务也努力争取,所以才有今天。他建议华人也应当努力争取担任各种公职,来改进华人的社会地位。
   (责编 王兵)
其他文献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地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1987年的农历除夕,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手王虹推着轮椅上的徐良一同唱起《血染的风采》,徐良一夜之间成为名震华夏的风云人物。这时他已不仅仅是英雄,还多了一个明星光环,成为古今中外少有的明星英雄。  但是很快,伴随着这个共和国“一等功臣”的
期刊
著名老作家马识途先生在《重返红岩随笔》中说“……就低桌子,坐高凳子,脚踏桌横子,赤着膊,豪吃豪饮豪言豪叫,才真叫吃重庆火锅。”这是旧重庆街道火锅的真实写照。  旧重庆早期街边的摊子火锅,实不能登大雅之堂。以朝天门河边露天摊儿为例,就一炉,一铁锅以井字木格置锅中,摊主据一案操刀,菜类只有牛油渣、牛心、肝、大肠、腿肉、莲花白、大葱、蒜苗而已。船工、苦力辈劳动者选好切成大块的油渣、牛心、肝等若干块,摊主
期刊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独立的一种标志。筹备新中国建国之初,国旗、国歌、国徽的确定是一项重要内容。  1949年6月,新中国政协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将拟定国旗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并成立了第六小组——“国旗、国徽、国歌”评选小组。组长马叙伦,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副组长是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和著名作家沈雁冰(茅盾)。参加第6组的成员还有张奚若、田汉、郑振锋、郭沫若、翦伯赞、钱三
期刊
我来到罗马近郊的犹太人居住区,一个我所熟悉的犹太人邀请我去观看一次割礼仪式。 我们穿过一个拱形长廊,它很象一座雄伟建筑的残留部分。  我的犹太朋友告诉我说,这里曾是他们的宫殿,罗马帝国兴盛时期,犹太人的大使就住在这里。长廊的墙上铭刻着许多经文,但我没时间停下来细读。  我们走进犹太教堂里的一问密室,我发现房间里已经挤满了人。没过多久便来了一位老人,他后面跟着一个7岁左右的少年,少年手中捧着一只装
期刊
他是台湾“前副总统”陈诚的孙子,她是西藏牧民的乖乖女;他俩在事业巅峰时云游四海,又为慈善事业散尽千万家财。他们原本都是抱定不婚主义的人,共同的渴望是皈依佛门,却在活佛指引下600秒定下婚约。他们先结婚,后恋爱,书写了婚姻传奇。他是NPP公益创投基金会中国执行长陈宇廷,她是被誉为“妙音天女”的歌唱家央金拉姆。    西藏活佛说,你们结婚吧!    陈宇廷1964年出生于美国,是“衔着银汤匙出生的人”
期刊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起兵之初非常注意网罗人才。有一次,他命大将军徐达统兵扫荡中原,其它州县都望风而逃,惟有元将郭云死守城池,坚持不降。后来,徐达抓住了郭云,郭云破口大骂,但求一死。  徐达把他押到南京,交给朱元璋,朱元璋赞成他的骨气,就放了他。朱元璋认为,郭云是个武将,若让他马上反戈打元朝会伤他的感情。于是,就慢慢感化他,并让他当一个县的知县。他上任后,为官清正,办事练达,很快把该县治理得很好。后
期刊
明朝素有天子驾崩后妃子生殉之制。   明宣宗时,安徽凤阳有一少女名叫郭爱,貌美有才气,善于书画,精通音律,尤擅文采,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才女。   在她14岁的时候,明宣宗病重,皇室为了“冲喜”,就给宣宗在民间选妃。明代的宫女大都出自京城门庭清白的小户人家,一旦被选入宫,就意味着从此与家人生死永不得见。即使是在明朝实行残酷的殉葬制度时,也有不少人家,愿意将自己美丽聪明的女儿送进宫室,因为有女殉葬的家族
期刊
1940年5月,17岁的杨仲山在他老家河北省蔚县大南山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在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三团一营四连当通信员。同年8月下旬,为打破日寇的“囚笼政策”,华北八路军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亲自指挥下,发动了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    炮火中被吓坏了的小美穗    井陉位于太行山麓主脉,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天下九塞之一。这里出名的是煤矿,藏量丰富,煤质优良。日军占领井陉后,井陉煤矿便成
期刊
姜斌(口述) 柯云、湘斌(整理)    习绝技南昌起义荣立战功  离队伍死里逃生又上梁山    奇人姜斌,1908年6月18日出生在湖南慈利县城东郊笔架山下,原名姜善之。父亲是土家人,母亲龙氏是花恒县巴木寨一流浪苗女,为姜家收留,生下卓之和姜之两兄弟。姜氏兄弟命苦,小学刚毕业,父母便相继辞世。卓之去给城里一家烟铺当学徒,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善之则因为母亲怀他时严重缺乏营养,呱呱坠地时仅两斤半重,长
期刊
据老辈人介绍,他们年轻的时候到商家,那里的掌柜是如何如何的彬彬有礼、那里的伙计是如何如何的一团和气,并能举出许许多多的实例以证明其情之不假、其言之不虚。  比如你到那最著名的绸缎庄里买绸缎,你尽可以昂首挺胸如入无人之境,见楼梯就上,照直地往里闯。到了楼上,自然有人点头哈腰、请安问好,奉茶献烟。然后按照你的吩咐,支使徒弟们东搬一匹丝绸、西搬一匹锦缎,将宽大的台面抖擞得一片狼藉,任你品长论短。哪怕你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