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多久,开通天然气又遇阻,让吴颖红一度觉得N18走不下去了。
“周边的老居民误解我们开通天然气会影响他们的用气,一直拦着不让接管道。”其时,厂区已经开始招商,2012年6月到9月,招商率就达到70%。
“企业都快入驻了,天然气却开通不了,那就得毁约啊!”吴颖红急得直跺脚。
2012年9月,南岸区委书记刘宝亚一行来到N18。原来,南岸区经信委已将小院推荐为南岸区重点文化创意项目。
“吴总,你这里还有什么困难?”刘宝亚问。
“天然气开通遇到了问题。”吴颖红说。
最后,经过多部门协调,天然气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企业得以如期入驻。 2013年春暖花开之时,重庆首家集休闲、创意、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式开园。
在这里,印刷车间变成了“木马酒店”,小礼堂变成了“少数花园”咖啡馆,工厂大楼变为创意企业办公楼……
坚守风格
“宋冬野来重庆了,在N18,免费的。”2013年3月30日,N18举办了首届创意文化季,邀请了包括宋冬野在内的民谣歌手。
“园区要想活下去,首先得有一个调性,然后要有持续的文化活动,把大家聚集到这儿,还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营管理。”吴颖红说,园区每年都会举办民谣音乐节、手工市集等活动,越来越多的文艺爱好者把N18当成一个基地。
2015年下半年,园区303话剧社遭遇入不敷出的困境,欠了园区几个月房租。
“房租怎么解决?”每次开会,社员都会这样问社长袁野。
吴颖红也留意到303话剧社拖欠租金、演出场次减少的问题,她找到袁野。
“303是个好剧场,但再美好的东西,也得接受市场的检验,就像N18一样,303必须面对现实,寻找突破。”吴颖红告诉袁野,303的房租每平方米减少十几元,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在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N18也面临了一个双向选择——做商业还是做创意文化?
商业化会带来更大收益,但为了维持园区稳定性,N18死守三分之二设计类公司、三分之一配套商业店铺的红线。
“商业店铺的入驻,会对厂房进行改动,商业店铺退出园区后,N18的招商局限性就会增大,新入驻企业的改造成本也会增加。”吴颖红说,“商业的东西太多,也会改变N18的调性。所以,该留住的要留住,该拒绝的还得拒绝。”
于是,吴颖红把一批商业项目拒之门外,尽管对方提出了高额租金。
作为国内行业标杆的北京“798”,前期得益于艺术家们奠定的名声,现在它成了旅游景点,艺术家们却纷纷迁至宋庄。
“它有了商业价值,却失去了文化价值。”吴颖红说,N18不是“798”,还是得坚持一些自己的東西。
如今,N18的企业数量已经饱和,每年可解决1000多人就业,创造两亿元产值。
尝到了存量建筑改造的甜头后,吴颖红和朋友也在留意城市里其他废旧建筑。
“空置楼盘可以发展楼宇经济,老旧小区可以与文化结合,甚至一条杂草丛生的铁轨也能改为城市景点。”吴颖红说,N18证明了存量建筑二次开发的成本低于推倒重来,而一座城市,也需要保留这些承载集体记忆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