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稳步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已不适用于现代的需求,不仅如此,由于新的技术性更新革命的出现,教学用具和可借助的教学系统也越发丰富,其中便包括微课。微课堂以其重点突出、生动明了、易于操作等特点逐渐为各个年段的教师所接受,在这中间,小学语文微课堂的应用尤为有效而广泛,引得各个学校语文教师的一致好评。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讨微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微课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34-01
随着社会对于不同人才需求的增加以及教育的现代化改革,小学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奠基阶段,小学教育者力求通过最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习意识,以便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好的状态基础。互联网普及以来,课堂教育与网络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联系,其中便有微课堂的存在。
所谓微课堂即是通过微视频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预习和先导学习的良性环节,让学生在微课堂的引导下完成一系列课前学习准备,这不仅减少了课堂的教学压力,还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微课堂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微课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传统的课堂口头教授进行知识的传播,这种方式虽然长期适用,但容易使学生产生懈怠、乏味的消极情绪,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使得整个课堂过程事倍功半。微课的推广便是针对于此,希望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形成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2.推动语文课堂利用模式重构
以往的语文课堂利用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而在微课推广之后的语文课堂模式则可以逐渐往答疑升华的方向转变,将学生学习的重心转移到立足于事先通过微课预习的基础上而深入了解课文的角度上,从而推动语文课堂利用模式的重构,努力构建现代化语文课堂。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预习水平
现阶段的微课利用比重多偏向于课前预习,即教师给学生布置微课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微课堂的引导下一步步完成相关课程的预习任务,如基本字词的突破,课文背景的了解等。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感官参于学习,逐渐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和预习习惯的形成。
二、微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1.氛围营造,激发学生兴趣
通俗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这种意义上的兴趣应是从小学阶段便开始培养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受用终生。小学阶段的孩子尚处于形象性思维占据主导的阶段,对于逻辑性过强,资料需求性较高的文章领悟力还不够高,因此,他们对于生动活泼、明了直观的画面更为感兴趣,微课便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微课堂利用重点突出,简单有趣的微视频为学生展示课程的关键点,并讲述一些必备的背景故事和背景资料,这比单纯的口头讲述和笔头记录更为有效,更能让学生投入到生动的学习氛围中去,因而热爱语文课堂。
比如小学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一课,这篇文章虽然是记录风俗的美文,但正处于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地区的风土人情知之甚少,单纯的课文教学只是达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未能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反而可能让学生感觉乏味。有了微课的参与,则可以通过微视频向学生展示傣族地区的一些有趣的风俗,再循序渐进地引入课文,如此便遵循了科学的思维步骤,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氛围中参与学习。
2.调动感官参与,引导学生享受学习
如上文所言,微课堂以其生动直观活泼的特点为大部分语文教师所青睐,相较于传统的单纯的口头教授而言不仅丰富了表现形式,还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官的参与程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眼耳口手脑来接受知识,充分发挥自主性。
例如在进行《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的教学时,按照课程要求而言是需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同时学唱歌曲,此时教师便可利用微课堂进行音乐播放,让学生在课堂上跟唱,基本学会《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用音乐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这种意义上而言,微课堂下的语文课堂始终是互动的,它要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来全面参与学习,在这过程中,微课堂是个最好的媒介。
3.立足于学生想象力,灵活运用微课
新世纪的小学教育更为提倡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而小学阶段亦是最好的想象力的奠基阶段,教师在这过程中应当善加引导,让学生在微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充分发挥想象力。
如在进行《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时,除了微课堂的展示和课文的辅助说明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海底世界的理解进行课堂随机的讨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眼中的海底世界,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利用了微课丰富的画面感和直观性。
4.强化教师队伍
微课堂通常是通过微视频或是音频资料进行先导性教学,因而在视频制作和音频制作上对于教师的要求颇高,在这一前提下,就要求强化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增进教师间的交流,校方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小学语文教师与其他优秀学校的教师进行学习探讨,促进微课在本校更好地使用。
另外还可以集中地对语文教师进行视频制作和音频制作的培训,以及微课堂合理运用的讲坛培训,提高语文教师微课堂的利用水平,这不仅是小学语文微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更是小学微课堂广泛运用的综合要求。
三、结语
尽管目前国内微课堂的应用程度已经初具规模,但部分学校对于微课堂的态度仍处于考量和踌躇阶段,换言之,在如何利用好微课堂,从而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上,部分学校仍未有具体的规划,因此,微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推广依旧任重道远。另一方面,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微课堂大多用于学生识字或是拼音教学,因此在细节和表现方式上对于教师存在一定考验,它既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又要求教师对于具体内容的教学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属于高阶段教学的工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模式的深入推展,微课堂将会逐渐进入各大学校并且占据课堂教育的一定比重,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学习的快感。
参考文献:
[1]管芝兰.微课视阈下的小学生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J].新校园(中旬).2016(02)
[2]孙艳蕾.微课: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3]李亚新.浅论微课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5(36)
[4]徐丽娅.运用微课,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步伐[J].考试周刊.2015(52)
[5]郑聪.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微课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34-01
随着社会对于不同人才需求的增加以及教育的现代化改革,小学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奠基阶段,小学教育者力求通过最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习意识,以便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好的状态基础。互联网普及以来,课堂教育与网络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联系,其中便有微课堂的存在。
所谓微课堂即是通过微视频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预习和先导学习的良性环节,让学生在微课堂的引导下完成一系列课前学习准备,这不仅减少了课堂的教学压力,还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微课堂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微课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传统的课堂口头教授进行知识的传播,这种方式虽然长期适用,但容易使学生产生懈怠、乏味的消极情绪,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使得整个课堂过程事倍功半。微课的推广便是针对于此,希望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形成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2.推动语文课堂利用模式重构
以往的语文课堂利用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而在微课推广之后的语文课堂模式则可以逐渐往答疑升华的方向转变,将学生学习的重心转移到立足于事先通过微课预习的基础上而深入了解课文的角度上,从而推动语文课堂利用模式的重构,努力构建现代化语文课堂。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预习水平
现阶段的微课利用比重多偏向于课前预习,即教师给学生布置微课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微课堂的引导下一步步完成相关课程的预习任务,如基本字词的突破,课文背景的了解等。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感官参于学习,逐渐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和预习习惯的形成。
二、微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1.氛围营造,激发学生兴趣
通俗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这种意义上的兴趣应是从小学阶段便开始培养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受用终生。小学阶段的孩子尚处于形象性思维占据主导的阶段,对于逻辑性过强,资料需求性较高的文章领悟力还不够高,因此,他们对于生动活泼、明了直观的画面更为感兴趣,微课便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微课堂利用重点突出,简单有趣的微视频为学生展示课程的关键点,并讲述一些必备的背景故事和背景资料,这比单纯的口头讲述和笔头记录更为有效,更能让学生投入到生动的学习氛围中去,因而热爱语文课堂。
比如小学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一课,这篇文章虽然是记录风俗的美文,但正处于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地区的风土人情知之甚少,单纯的课文教学只是达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未能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反而可能让学生感觉乏味。有了微课的参与,则可以通过微视频向学生展示傣族地区的一些有趣的风俗,再循序渐进地引入课文,如此便遵循了科学的思维步骤,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氛围中参与学习。
2.调动感官参与,引导学生享受学习
如上文所言,微课堂以其生动直观活泼的特点为大部分语文教师所青睐,相较于传统的单纯的口头教授而言不仅丰富了表现形式,还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官的参与程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眼耳口手脑来接受知识,充分发挥自主性。
例如在进行《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的教学时,按照课程要求而言是需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同时学唱歌曲,此时教师便可利用微课堂进行音乐播放,让学生在课堂上跟唱,基本学会《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用音乐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这种意义上而言,微课堂下的语文课堂始终是互动的,它要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来全面参与学习,在这过程中,微课堂是个最好的媒介。
3.立足于学生想象力,灵活运用微课
新世纪的小学教育更为提倡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而小学阶段亦是最好的想象力的奠基阶段,教师在这过程中应当善加引导,让学生在微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充分发挥想象力。
如在进行《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时,除了微课堂的展示和课文的辅助说明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海底世界的理解进行课堂随机的讨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眼中的海底世界,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利用了微课丰富的画面感和直观性。
4.强化教师队伍
微课堂通常是通过微视频或是音频资料进行先导性教学,因而在视频制作和音频制作上对于教师的要求颇高,在这一前提下,就要求强化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增进教师间的交流,校方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小学语文教师与其他优秀学校的教师进行学习探讨,促进微课在本校更好地使用。
另外还可以集中地对语文教师进行视频制作和音频制作的培训,以及微课堂合理运用的讲坛培训,提高语文教师微课堂的利用水平,这不仅是小学语文微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更是小学微课堂广泛运用的综合要求。
三、结语
尽管目前国内微课堂的应用程度已经初具规模,但部分学校对于微课堂的态度仍处于考量和踌躇阶段,换言之,在如何利用好微课堂,从而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上,部分学校仍未有具体的规划,因此,微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推广依旧任重道远。另一方面,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微课堂大多用于学生识字或是拼音教学,因此在细节和表现方式上对于教师存在一定考验,它既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又要求教师对于具体内容的教学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属于高阶段教学的工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模式的深入推展,微课堂将会逐渐进入各大学校并且占据课堂教育的一定比重,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学习的快感。
参考文献:
[1]管芝兰.微课视阈下的小学生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J].新校园(中旬).2016(02)
[2]孙艳蕾.微课: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3]李亚新.浅论微课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5(36)
[4]徐丽娅.运用微课,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步伐[J].考试周刊.2015(52)
[5]郑聪.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