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走向--论“寻根”及其以后创作主体的“民间意识”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学史的研究角度出发,梳理出寻根及其后不同流派的作家的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意识与民间意识的三种关系.通过对这三种关系的述评,剖析了不同创作倾向中民间意识与主体意识的位置与关系的误区.并指出主体意识应超越作为"文化意识"上的民间意识,以作品的文学性形成对文化的"本体性否定",从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具有存在意义的独特审美空间和文学世界.
其他文献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作为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而存在的,它对我们民族那仁民爱物、谦和诚信性格的培养,对情系家邦、心向祖国思维定势的形成,对重群体、求协调生活原则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