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后日本ODA政策是日本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服务于其国家发展战略。不同的历史时期,日本国家战略的侧重点不同,ODA政策也随之得到调整。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跟随国际援助新潮流,正在对ODA政策进行新的调整。日本作为一个ODA大国,有着丰富的援外经验,但也面临诸多新的课题。
关键词:日本;中亚;ODA;形成;概况;前景
在当前的全球地缘政治热点问题中,中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把中亚纳入到被他称作的“大棋局”和“全球巴尔干”1991年苏联解体后,在欧亚大陆中心出现了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些新独立国家作为新独立的行为主体出现在国际舞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国际政治版图,使其在世界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上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一、日本对中亚ODA(Ot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uoe)的形成
对于日本来说,中亚国家的独立意味着出现了新的重要的ODA对象地区。鉴于该地区在未来地缘政治和能源争夺中的地位势必日益重要,日本将以ODA为开路先锋,加快向这些地区市场渗透的步伐。
中亚五国于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后,日本同年就开始接受这些国家的研修员,并派遣了专家。在1992年10月的支援原苏联地区的东京会议和1993年4月的西方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上,日本对五国各承诺1亿美元的紧急人道援助额,其中的一部分便提供给了中亚五国。另外,日本于1992年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了紧急救灾援助,1993年对哈萨克斯坦提供了紧急救灾援助。
1993年2月,日本对中亚地区派遣了由各有关省厅的30名成员组成的经济合作调查团,向这些国家说明了日本的援助计划,了解了各国的经济改革进展情况,以此把握了各国对援助的实际需要。从1993年5月起,日本连续向中亚派遣规划诃查员,开始调查可以提供援助的项目。
在1992年10月的东京会议上,日本承诺在1993年一1995年的三年期间从中亚五国接受300名研修员,并向这些国家派遣经济管理专家。另外,在通信、金融、环保、经济基础设施等领域协助进行开发调查,同时开始研究能够对哪些项目提供日元贷款,对其中一些国家已开始实施无偿援助。为了便于扩大对中亚国家的援助,日本对开发援助委员会(Devdopmem As·sistance Committee,DAC)积极做工作,使这些国家从1993年1月起被DAC列入了發展中国家的名单,从而成为新的受援国。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大国都看好中亚、高加索地区极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极丰富的能源资源,围绕该地区的激烈竞争方兴未艾。美国的举动尤为引世人注目。1997年7月,就在日本桥本首相发表“欧亚大陆外交”演讲的3天前,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在霍普金斯大学发表了题为“中亚和高加索通向未来的路线图”的讲话,加上美国研究机构的有关研究,都表明着美国对该地区战略地位及能源的高度关注。美国已经开始把主导该地区安全秩序的设想付诸实践,自1997年9月14日起与7个国家在中亚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德、英、法等欧洲国家也已对这一地区展开了能源外交。面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美欧势力扩大影响的双重压力,俄罗斯深感腹背受敌,正加紧制定维护自身利益的对策。而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也正得到稳步发展。
在这样一种角逐局面中,1997年7月,日本基于能源外交与地缘政治战略考虑,提出了“欧亚大陆外交”新战略,中亚、高加:索作为“丝绸之路地区”在这一全新的外交战略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标志着日本正式宣告参与到各国在该地区的激烈竞争中来。有趣的是,尽管日本早在1992年已经出现在中亚,但在诸多在中亚展开竞争的国家中,日本最少受到关注这一地区的战略分析人士的注意。与中亚国家领袖对其它国家的态度的转变形成了对比的是,他们往往热烈欢迎日本。
二、日本对中亚ODA概况
“欧亚大陆外交”是日本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目标有政治、经济两大方面:第一,从地缘政治考虑着眼,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以此提升自己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第二,从经济利益考虑出发,抢先占据这个其储量不亚于中东的能源宝库地区,通过加强政治影响和经济渗透来争取该地区能源开发及贸易的主导权。
日本目前与中亚的合作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川口顺子在2004年提出了“日本+中亚”合作框架,该框架除了要继续传统的合作外,还涉及到了要加强在该地区共同问题上的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如恐怖主义、毒品、运输、水资源、能源、贸易,以及环境保护等。通过世界银行中日本的“人力资源开发资金”(Human Re-SOUth,Development Fund)等的支持,日本在中亚咸海地区实施了一些改善环境、改善水质的计划,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高度赞扬。此外,日本还帮助中亚地区进行水质监测等,并为它们提供水质监测技术、培训人员。通过基层人类安全拨款(Crassroots Human Security Grant Aid),日本援助了中亚许多学校的修建,并为许多医院提供了器械和药品,在2004及2005年,共实施了113项该类计划。日本支持中亚国家加入WTO。作为支持之一,日本接受了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接受训练者,并向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派遣了入世谈判的专家,日本还计划向塔吉克斯坦派遣专家。
以“欧亚大陆外交”战略为指导,日本外务省、大藏省、通产省都在加紧制定和完善对中亚和高加索“丝绸之路地区”的具体外交计划,有些措施已经开始付诸实施。日本外务省着重研究的具体政策方案包括如下三个核心领域:
第一,加强与该地区的高层交流,进行双边政治对话,谋求建立信任关系。日本拟以外交、经济两大部门负责人对该地区的访问为开端,争取实现对该地区所有国家的访问。日本加紧计划安排政府各省厅阁僚乃至首相对这一地区的访问。此外,日本还拟积极扩大诸如政治家、学者及城市问各层次的交流。
第二,运用其得天独厚的经济实力,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提供合作。日本拟以政府开发援助等资金手段,对该地区的铁路、公路、航线、通信网、石油和煤气管道等的建设提供经济合作。
第三,积极参与该地区的核不扩散、民主化和政治稳定化等活动,从中扩大日本的影响。日本拟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合作及监督选举等诸多领域发挥作用,并准备积极参加联合国在该地区的活动。日本还安排外务省下属的国际问题研究所邀请中亚各国及俄美等国的安全问题专家举行综合战略研讨会,以表明日本将为该地区的稳定作贡献的姿态。出于同样的考虑,日本对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关于防止核扩散问题的国际会议也表现出积极支持的姿态。
三、日本对中亚ODA的前景
可以预见,未来时期日本在“欧亚大陆外交”中仍将采用其传统的经济外交手段,在该地区通过援助和促进经济来树立“国际贡献”的良好形象,实现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良性互动,通过增强经济地位来实现政治影响力的扩大。
与此同时,日本对中亚ODA政策面临着转型过程中的一系列课题。这包括:如何确立选择援助对象的标准;如何选择更为有效的援助方式;如何系统地总结对外援助经验;如何使国民参与ODA的决策;如何改进与中亚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的方式。另外,在援助决策方面,日本政府面临着尽快制定双边和多边合作中的ODA基本法或多国开发援助法等法律体制,构建对外援助政策的法律框架,将ODA政策法制化等课题。
布热津斯基在其旧作《大棋局》一书中把中亚纳入被他称为“欧亚巴尔干”的范畴之中,而在其新著《大抉择》一书中,布热津斯基把这一“欧亚巴尔干”又称为“全球巴尔干”,赋予了这一地区更重要的政治意义。的范畴之中,认为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日益重要。
关键词:日本;中亚;ODA;形成;概况;前景
在当前的全球地缘政治热点问题中,中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把中亚纳入到被他称作的“大棋局”和“全球巴尔干”1991年苏联解体后,在欧亚大陆中心出现了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些新独立国家作为新独立的行为主体出现在国际舞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国际政治版图,使其在世界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上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一、日本对中亚ODA(Ot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uoe)的形成
对于日本来说,中亚国家的独立意味着出现了新的重要的ODA对象地区。鉴于该地区在未来地缘政治和能源争夺中的地位势必日益重要,日本将以ODA为开路先锋,加快向这些地区市场渗透的步伐。
中亚五国于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后,日本同年就开始接受这些国家的研修员,并派遣了专家。在1992年10月的支援原苏联地区的东京会议和1993年4月的西方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上,日本对五国各承诺1亿美元的紧急人道援助额,其中的一部分便提供给了中亚五国。另外,日本于1992年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了紧急救灾援助,1993年对哈萨克斯坦提供了紧急救灾援助。
1993年2月,日本对中亚地区派遣了由各有关省厅的30名成员组成的经济合作调查团,向这些国家说明了日本的援助计划,了解了各国的经济改革进展情况,以此把握了各国对援助的实际需要。从1993年5月起,日本连续向中亚派遣规划诃查员,开始调查可以提供援助的项目。
在1992年10月的东京会议上,日本承诺在1993年一1995年的三年期间从中亚五国接受300名研修员,并向这些国家派遣经济管理专家。另外,在通信、金融、环保、经济基础设施等领域协助进行开发调查,同时开始研究能够对哪些项目提供日元贷款,对其中一些国家已开始实施无偿援助。为了便于扩大对中亚国家的援助,日本对开发援助委员会(Devdopmem As·sistance Committee,DAC)积极做工作,使这些国家从1993年1月起被DAC列入了發展中国家的名单,从而成为新的受援国。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大国都看好中亚、高加索地区极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极丰富的能源资源,围绕该地区的激烈竞争方兴未艾。美国的举动尤为引世人注目。1997年7月,就在日本桥本首相发表“欧亚大陆外交”演讲的3天前,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在霍普金斯大学发表了题为“中亚和高加索通向未来的路线图”的讲话,加上美国研究机构的有关研究,都表明着美国对该地区战略地位及能源的高度关注。美国已经开始把主导该地区安全秩序的设想付诸实践,自1997年9月14日起与7个国家在中亚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德、英、法等欧洲国家也已对这一地区展开了能源外交。面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美欧势力扩大影响的双重压力,俄罗斯深感腹背受敌,正加紧制定维护自身利益的对策。而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也正得到稳步发展。
在这样一种角逐局面中,1997年7月,日本基于能源外交与地缘政治战略考虑,提出了“欧亚大陆外交”新战略,中亚、高加:索作为“丝绸之路地区”在这一全新的外交战略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标志着日本正式宣告参与到各国在该地区的激烈竞争中来。有趣的是,尽管日本早在1992年已经出现在中亚,但在诸多在中亚展开竞争的国家中,日本最少受到关注这一地区的战略分析人士的注意。与中亚国家领袖对其它国家的态度的转变形成了对比的是,他们往往热烈欢迎日本。
二、日本对中亚ODA概况
“欧亚大陆外交”是日本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目标有政治、经济两大方面:第一,从地缘政治考虑着眼,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以此提升自己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第二,从经济利益考虑出发,抢先占据这个其储量不亚于中东的能源宝库地区,通过加强政治影响和经济渗透来争取该地区能源开发及贸易的主导权。
日本目前与中亚的合作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川口顺子在2004年提出了“日本+中亚”合作框架,该框架除了要继续传统的合作外,还涉及到了要加强在该地区共同问题上的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如恐怖主义、毒品、运输、水资源、能源、贸易,以及环境保护等。通过世界银行中日本的“人力资源开发资金”(Human Re-SOUth,Development Fund)等的支持,日本在中亚咸海地区实施了一些改善环境、改善水质的计划,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高度赞扬。此外,日本还帮助中亚地区进行水质监测等,并为它们提供水质监测技术、培训人员。通过基层人类安全拨款(Crassroots Human Security Grant Aid),日本援助了中亚许多学校的修建,并为许多医院提供了器械和药品,在2004及2005年,共实施了113项该类计划。日本支持中亚国家加入WTO。作为支持之一,日本接受了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接受训练者,并向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派遣了入世谈判的专家,日本还计划向塔吉克斯坦派遣专家。
以“欧亚大陆外交”战略为指导,日本外务省、大藏省、通产省都在加紧制定和完善对中亚和高加索“丝绸之路地区”的具体外交计划,有些措施已经开始付诸实施。日本外务省着重研究的具体政策方案包括如下三个核心领域:
第一,加强与该地区的高层交流,进行双边政治对话,谋求建立信任关系。日本拟以外交、经济两大部门负责人对该地区的访问为开端,争取实现对该地区所有国家的访问。日本加紧计划安排政府各省厅阁僚乃至首相对这一地区的访问。此外,日本还拟积极扩大诸如政治家、学者及城市问各层次的交流。
第二,运用其得天独厚的经济实力,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提供合作。日本拟以政府开发援助等资金手段,对该地区的铁路、公路、航线、通信网、石油和煤气管道等的建设提供经济合作。
第三,积极参与该地区的核不扩散、民主化和政治稳定化等活动,从中扩大日本的影响。日本拟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合作及监督选举等诸多领域发挥作用,并准备积极参加联合国在该地区的活动。日本还安排外务省下属的国际问题研究所邀请中亚各国及俄美等国的安全问题专家举行综合战略研讨会,以表明日本将为该地区的稳定作贡献的姿态。出于同样的考虑,日本对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关于防止核扩散问题的国际会议也表现出积极支持的姿态。
三、日本对中亚ODA的前景
可以预见,未来时期日本在“欧亚大陆外交”中仍将采用其传统的经济外交手段,在该地区通过援助和促进经济来树立“国际贡献”的良好形象,实现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良性互动,通过增强经济地位来实现政治影响力的扩大。
与此同时,日本对中亚ODA政策面临着转型过程中的一系列课题。这包括:如何确立选择援助对象的标准;如何选择更为有效的援助方式;如何系统地总结对外援助经验;如何使国民参与ODA的决策;如何改进与中亚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的方式。另外,在援助决策方面,日本政府面临着尽快制定双边和多边合作中的ODA基本法或多国开发援助法等法律体制,构建对外援助政策的法律框架,将ODA政策法制化等课题。
布热津斯基在其旧作《大棋局》一书中把中亚纳入被他称为“欧亚巴尔干”的范畴之中,而在其新著《大抉择》一书中,布热津斯基把这一“欧亚巴尔干”又称为“全球巴尔干”,赋予了这一地区更重要的政治意义。的范畴之中,认为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