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谛本”《书经直解》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4452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振铎先生在其《西谛书目》经部《书》类著录:“《书经直解》存三卷,明申时行等撰,明万历二十一年刊本,二册,存卷一至二、五。”此本《书经直解》现藏于国家图书馆,钤有“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等印。该书前有题名“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申时行等辑”,《西谛书目》据此照录撰人为申时行。
  经目验,当前见存于国内各图书館(文管所)的诸版本《书经直解》,卷首均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臣张居正等谨辑”(如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甘肃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天一阁等),或题“大学士泰岳张居正辑著翰林院君常马士奇参订”(南图藏明崇祯九年马士奇澹宁居刻本)。考之“西谛”本《书经直解》内容,均与其他版本《书经直解》同。
  据《明史》及《明实录》等,“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等头衔均涵括张居正为万历皇帝进讲《书经直解》的起始时间,即隆庆六年(一五七二)至万历元年(一五七三)。《书经直解》随讲随刻,至万历九年(一五八一)进讲结束时刊刻完成,题名则保留了张居正初次进讲时的头衔。而申时行充当上述头衔的时间皆始于张居正去世后的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第一次参加乡村葬礼的田野考察,最大的困惑是从头到尾没有一首带点哀伤的曲调.习惯于在国葬仪式上听到铜管乐《哀乐》并听惯了贝多芬第三交响乐《葬礼进
期刊
冬心先生,就是金农。他过世后,其弟子罗聘作了幅《冬心先生像》,近年来颇受关注。画中的金冬心,右手捻须,左手持贝叶经,嘴巴微张,目光落在经书上。他的表情,有些令人难以捉摸。袁枚的题记称“似读非读”;汉学家文以诚(Richard Vinograd)则说,金农“没有意识到观者,却困惑于手中的文本,还很可能困惑于它所被赋予的混乱的复合身份”。看来,关于此画的深意尚无定论。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师徒二人
期刊
阿拉伯大军首次出现在布哈拉长城(Kanpirak)下,可能在六七四年(唐高宗咸亨五年)春。前一年的年末,呼罗珊的阿拉伯军从阿姆勒(Amul,今土库曼阿巴德)渡过阿姆河,攻陷、抢掠并摧毁了泽拉夫尚河下游的最大城市拜坎德(Paikand,唐人译为“毕国”),然后继续北上,就到了保护布哈拉绿洲的长城外面。布哈拉,唐人译为“安国”,又音译为布豁或捕喝。这时统治布哈拉的王朝是布哈尔胡大(BukharKhud
期刊
一  民俗学,又有“日常学”之称。作为一门学科,尽管其起源与民族主义、浪漫主义等与现代民族国家相连的思潮有关,但因为它同样是对抗启蒙主义(the Enlightenment)的产物,所以天然具有反抗性、在野性(岛村恭则:《民俗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日常と文化》二0一九年第七卷)。不难理解,作为关注小民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日常、关注生老病死和婚丧嫁娶的生命常态的口耳之学,民俗学又被赋予民族性、
期刊
中国青铜文明形成所涉及的空间范畴接近整个地中海世界—在历时千年的过程中,诸多政权与社会群体在持续的互动中此消彼长,形成复杂的政治遗产。面对大量出土资料,在描述区域文化间风格差别的同时把握社会变革的宏观特征,是考古分析向史识转化的必经之路。这要求学者反复思考作为研究工具的考古学分类,兼顾不同时空尺度,服务于自己的问题。  考古学文化表现出区域物质文化特征趋同之势。在考古学工作之初,学者用零星发现的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