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化验检查和临床意义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990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伴有多组织多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时做些有 关的实验室化验检查,对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糖尿病人究竟需
  做哪些化验检查呢?
  1.尿糖(U—GLU)。一般糖尿病人都要掌握尿糖自测方法(将尿加热用班氏试 纸测试),这对判断治疗效果和饮食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2.血糖(GLU)。正常人空腹血糖(FPG)为3.9—6.1mmol/L,空腹血糖 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大于等于11.1mmol/L为糖尿病;而把那些空腹 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称空腹血糖异常(IFG);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 mol/L之间,称糖耐量异常(IGT);他们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又称糖尿病的后备役,应予 高度重视并及早干预。
  3.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通过人体调节机 制的作用,血糖浓度仅为暂时升高,2小时后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测出餐后1小时、2小时 和3小时的血糖值,并把它们描成曲线,称正常糖耐量曲线(正常值:空腹3.9—6.1mmol /L,1小时6.7—9.4mmol/L,2小时小于等于7.8mmol/L,3小时后恢复正常,且每次 尿糖均为阴性)。但糖尿病病人这种调节功能减弱,糖耐量曲线常有异常表现。当空腹血糖 高于正常,或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大于等于11.1mmol/L为糖耐量试验阳性。有些病人, 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人的早期,空腹血糖可能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往往升高,因 此,此试验可作糖尿病人的筛查。
  4.糖化血红蛋白(GHb)果糖胺(GSP)。此试验检查可为临床用药和饮食控 制提供参考意见。因为GHb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非酶促结合的产物,合成的速度与红细胞所 处环境糖的浓度成正比,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半衰期为60天,故GHb能反映采血前2 —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为4%—6%。GSP是血清蛋白与葡萄糖非酶促结合产物,血清 蛋白的半衰期短,故GSP仅能反映抽血前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正常值为1.5—2.4mmol/L 。
  5.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试验。主要用于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况,协助 判断糖尿病类型。通常包括:(1)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75克葡萄糖或二两馒头,测定餐 前和餐后胰岛素分泌水平。正常空腹胰岛素值为5—15μIU,服糖1小时上升为空腹的5—10 倍,3小时后恢复正常。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餐后胰岛素也无明显增加;2型 糖尿病病人空腹胰岛素可正常或略高,餐后也升高。但2型糖尿病晚期病人空腹胰岛素水 平往往也降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也往往推迟在2—3小时后出现。(2)C肽释放试验。本试 验的意义同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其优点在于C肽测定可排除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能更 准确地反映病人胰岛的分泌功能。
  6.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反映肾早期病变的较好指标 ,如尿中MALB超过30毫克/24小时或20微克/分,则提示有早期肾损害,此时应严格控制血 糖,并认真治疗,肾功能尚可恢复。
  7.血、尿酮体检查。严重糖尿病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而导致脂肪代谢紊乱 ,脂肪不完全分解从而产生大量酸性中间代谢产物,称酮体。造成糖尿病病人酮症酸中毒, 如不及时发现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一般用测定血中β羟基丁酸含量,超过0 .5mmol/L提示有糖尿病酮中毒。
  8.免疫学检测。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 岛素自身抗体(IAA)等。主要用于糖尿病分型。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人这三项试验都为阴性, 而1型多为阳性且GADA最有价值,阳性率可达90%,且可持续多年。
  9.血脂和血黏度检查。最近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 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往往同时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 糖、高尿酸血症、高黏血症、肥胖、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所以除了针对血糖、尿糖等 有关检查试验以外,还要检查血压、眼底动脉、血脂和血黏稠度等。
其他文献
中年对女性而言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保养决定着后半生的幸福。可是,在健身锻炼、扭秧歌的人群里,中年女性的身影不多见。此时的她们不是在厨房里忙于做饭,就是汇入上班的人流,为孩子、丈夫、事业而奔波。中年女性或许外貌依然美丽,但机体已进入某种生理衰退期,可能隐藏某种疾病。因此,这一时期的养生十分重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追求新知,减慢脑衰老  追求新知识会使人从心理上感到年轻和充
中年男人是社会和家庭的顶梁柱,社会责任、工作责任、家庭责任令他们一再自我加压。除了工作上的压力,中年男子在家里身兼儿子、父亲、丈夫多种角色,每种角色对他们来说,都代表着一种责任和义务,而男人常不愿家人为他分担忧愁。心理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使他们背上了“压力锅”,又不能有效地释放,精神上感到孤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说,从世界各国大量的统计资料看,43岁到45岁之间的男人在生理上会发
清代养生学家,大书画家高桐轩先生曾有过“养生十乐”之说,其内容是:耕耘、把帚 、教子、知足、安居、畅谈、漫步、沐浴、高卧、曝背,为后世法。现步其格复作“新十乐 ”如下:  1.交友之乐  走出家门,面向社会,积极参与有组织的老年活动,同时要 不拘于年岁行辈,选择“忘年之交”,以萌发童心产生愉快乐观情绪,延缓机体的衰老进程 。  2.美容之乐  人到老年,更应注意仪表修饰,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
六字诀兴起于晋唐,普及于宋元。《圣济总录》论述了六字诀的作用及操作注意事项。其特点是以默念:嘘(发音:xu音需)、呵(发音:ke音科)、呼(发音:hu音乎)、(发音:si音四)、吹(发音:chui音吹)、嘻(发音:xi音西)六字字音进行呼吸练习, 用以调整内脏功能和通经活络。    修炼方法:  1.预备式:每个字动作之前先做好预备式。首先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两膝放松似屈非屈,松腰塌胯,含胸拔
中国这次遭遇SARS,国内及国外专家极力寻找病毒的来源,据最新的研究显示,SARS病毒极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果子狸。这就使得人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野生动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根据医学、动物学等多学科联合研究资料,在野生动物如灵长类、啮齿类、兔形目、有蹄类、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共患性的疾病多达一百多种。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人类疾病和畜禽疾病来源于野生动物。如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巴病毒等
随着我国科学家从动物果子狸、貉的标本中分离出SARS病毒,证实SA RS病毒确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同时,医学专家提醒,喜好养宠物的人们要警惕人畜共患病。  据研究人员统计表明,目前已知动物可传染的疾病有200多种,其中大约半数以上可传染给 人类,在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兽共患病就有54种。因此,人畜共患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话题。据有关医学专家介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好穿好的同
健康,是人们最宝贵的财富。而猜疑心犹如蝙蝠,总是在黑暗中出现,使人陷入迷惘、 混淆是非,搅乱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损害人们的健康。  明和娟是一对夫妻,明在县城的高中当教师,娟在乡下的小学当教师。刚结婚,明就得了脉 管炎,明一方面要孝敬父母,供养弟弟读书,一方面还要治病,使本来生活不富裕的他们更 是捉襟见肘,但他们没有因生活困难而离散,而是互相鼓励,相互扶持,最终度过了难关。 就 在这时,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