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外语教育政策比较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98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韩两国同为东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韩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对促进韩国经济腾飞有着重要推动意义。韩国政府把外语教育放在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制定了一系列外语教育政策,推动了外语教育迅速有效的展开。因此,韩国外语教育理念、师资水平、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显著提高。鉴于韩国和中国的教学背景与教学对象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拟纵向考察韩国和中国的外语教育政策,通过比较分析异同,为中国外语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韩国外语教育政策历史回溯
  一国外语政策的制定,往往反映出国家经济实力、国家安全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外语教学理念等的变化。韩国七次教育改革中,外语教育政策也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社会进步、国民语言文化需求而不断变更。
  韩国建国初期(1954年-1963年),百废待兴,经济力量薄弱,外语语言环境缺乏,因此,第一次教育改革中提出外语教育的目标是“掌握基本语法、会话能力”。这种低要求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第二次(1963年-1973年)和第三次(1973年-1981年)教改时,随着韩国经济复苏,急需大量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外语教育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为基础,为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实用型人才。第四次(1981年-1987年)和第五次(1987年-1992年)教改时,随着韩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舞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需培养能适应国际舞台并能发展韩国文化的高级语言人才。第六次教改(1992年-1997年)开始,政府提出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外语教育由语言使用中心向语言交际中心转变。第七次教改(1998年至今)的教育目标从强调整体教育转向个体潜能的发现和个体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成为外语教育的迫切需求。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历史回溯
  建国后,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演变从历史的角度可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初创时期(1949年-1955年),动荡时期(1956年-1977年),政策确立时期(1978年-1999年)和变革时期(2000年至今),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政策和实践。
  初创时期,由于当时的外交政策,学生一边倒地学俄语。1953年教育部下达了科系调整的决定,直接导致大部分师范院校停办了英语系。1954年教育部下达通知,初中不开设外语课。这两项决定造成我国学生外语水平整体降低,高水平外语人才匮乏。可以理解的是,当时的外语政策是基于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需要。
  动荡时期,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政府在外语教育方面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一是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二是建立一批外国语学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七年规划纲要并没有真正贯彻执行。
  1978年以后进入政策的确立时期。 1978年8月,教育部把大学公共英语和中小学外语教育提到日程上来,强调加快外语教育的发展。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开始,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外语教育进展缓慢。外语教育主要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有少部分外国语学院也尝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进入新世纪,中国迎来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外企、合资企业对各类实用型英语人才需求急增。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以《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开始大学英语改革,提出培养实用性英语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的语言知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2007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英语交际能力。2010年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外语教育的目标趋向多元化。
  中韩两国外语教育政策分析比较
  首先,外语教育政策受到当时的社会历史阶段条件的制约。中韩两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作为国家公共政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都受到一国外交政策、经济制度和文化理念的制约和影响。其次,中韩两国外语教育政策均体现了多元文化理念。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技能成为必须。通过外语教育多元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相互理解,并最终鉴赏世界性的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最后,中韩两国外语教育政策均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韩国政府确立外语教育发展战略,大大促进韩国企业的现代化,实现韩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外语教育事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韩国外语教育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其一,韩国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定位英语的地位和作用。英语在韩国具有一种战略资源的意义,被赋予了经济价值。而中国还缺乏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外语教育的中长期规划,外语教育政策缺乏有效性和目的性。因此,中国有必要对外语教育进行科学规划,与国家战略的目标保持一致。其二,“发展韩国文化”是韩国外语教育目标之一。向世界展示、传播韩国文化时,良好的英语能力成为一种好的工具、传播手段。我国外语教学只重视学习外国文化知识,而对于必须依托外语才能实现的本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至今未得到重视。因此,中国外语政策的制定中,应重视发展和传播本国优秀文化,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其三,韩国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原则。政府资助下创立的全民“沉浸式”英语教育,如英语村、英语街的计划,使普通家庭中小学生有机会学习地道准确的英语。对中国而言,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承担起外语教育的公共责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丝氨酸蛋白酶HtrA2/Omi和XIAP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30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组织和3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HtrA2/Omi和XIAP的表达及两种组织的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扁平苔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trA2/Omi表达水平明显升高,XIAP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Roux—en—Y吻合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法。  方法:随访2007年6月到2015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收治的胆总管囊肿并行Roux—en—Y吻合术手术治
欧盟现有28个成员国,人口逾5亿,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每个成员国都制定自己的教育政策,因此,欧盟委员会在教育领域的工作主要通过发起和协调欧盟国家间的教育合作项目达到推动欧盟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  普遍适用的欧洲通行证  为促进人们在自己国家和其它欧盟国家顺利就业,针对他们的技能和从业资格欧盟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即欧洲通行证,并在欧盟范围内普遍适用。这些标准包括课程简历、语言护照、国外学
目的:通过1例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临床病例报道,并对我国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回顾,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案,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报道我科诊治的1例病
据笔者在美国期间观察到,美国的高校一般都有大学章程,就整体而言,大学精神或者治校方针包括尊重自由、尊重学术、尊重传统、注重学生、注重教师、注重创新等基本原则,这在他们的大学章程里都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努力打造教师尽职、学生努力、积极互动、教学相长、自由开放、专业优长、各有特色、影响正面的教学环境,使得大学成为出人才、出成果、出典范的重镇,成为广受社会敬重的文化积累和传播园地。以美国的留学生政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