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深造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66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那么,作为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学习参与,会对学生深造意向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通过SERU数据探讨这一问题发现,在背景变量上,父母文化水平、性别、专业和年级对学生深造意向有着显著影响。通过对学习参与的聚类分析,发现三种类型学生:游离型、习惯导向型和互动参与型,其中,后两种类型的学生皆有较高的深造意向。由此,本科教育改革需要增加大四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游离型学生。同时要提高学生学习参与,以互动和参与为重点,并关注良好学习习惯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学习参与;深造意向;聚类分析;二元logistics回归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8)02000906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這显然刺激了很多本科生追崇更高的学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研究生扩招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读研人数明显增加。2017年,我国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已突破201万[1]。显然,社会发展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以及大众化带来的就读人数的快速增长,共同推动了更多的本科生不再满足于自己的本科学历,而选择毕业后的直接深造。
  是否选择读书深造,虽说是学生的个人意愿,但其必然会受本科学习经历的影响。本研究以本科生的学习经历为出发点,从学习参与视角探究其对学生深造意向的影响。研究选取的对象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理论上,研究型大学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本科生也是高质量人才的预备军,这些学生的深造意向也就较为重要。在国家急缺人才的背景下,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深造意向更是关系到研究生生源的质量以及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现实中,各大高校在研究生招生时,也更加注重对生源的考量,更加倾向于选择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然而,目前对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深造意向的影响因素知之甚少,国内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即使是现有的考研意向研究,也多为调查一些简单的背景变量,少有深入。如果不将这一问题弄清楚,研究型大学则难以优化、改进本科生的培养机制,提供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也就无从谈起。学习参与是本文探讨的重要视角。之所以选择这个视角切入本研究,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参与是探讨本科生学习经历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了学生投身学习的状态和程度。大量的研究都证明,本科生学习参与的深度和水平不但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深造意向体现了学生继续求学的意愿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一种大学教育影响下的学习结果。因此,学生的学习参与作为大学生过程性发展的重要变量,是包裹在大学的学习环境之中的,它是否也同样影响了学生的深造意愿?影响的机制是什么?这个追问自然会得以产生,而且也值得加以细究。
  由此,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习参与对其深造意向有何影响?什么样的学习参与会对学生的深造意向产生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细究深挖,有助于为我国进一步改革本科生培养机制提供参考、借鉴和抓手,同时也为研究型大学培养更加优质的本科生提供实践启迪与思路。
  1研究背景
  1.1深造意向
  深造意向一般指学生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读书,多数研究都将其定位在考研上。本研究所论及的深造意向指学生继续读书的意愿。具体即为笔者通过询问本科生计划获得的最高学位来判断其深造意向。
  有关深造意向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背景特征、院校特征和教师教学实践,大多数研究很少涉及学生学习,从学习参与视角切入的研究几乎没有。
  1) 学生背景特征。多数研究都关注了不同背景特征的学生在深造意向上的差异。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性别、家庭背景、专业等变量上。首先,在性别上,国外研究发现女性的读研意愿较低[2],而国内的研究发现与之相反[3]。这可能与国内本科生就业压力大、女性就业更难的问题有关。在家庭这一影响变量上,研究发现,朋友与家庭对深造意向有着积极影响[4]。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学生的深造意向越强[5],并且,城市户口学生深造意向高于农村户口学生[6]。深造意向还存在着专业差异,其中理工科学生深造意向最强,商科最低[7]。此外,其他的一些个体因素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深造意愿,包括高等教育价值观、自我感知、家庭支持度、个人追求和职业偏好等方面[8]。
  2) 院校特征。多数研究都关注到学生所在院校对其深造意向的影响。院校特征包括院校的类型、规模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深造意向产生影响[9]。例如有的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学生考研率高但出国率低[10],还有的研究发现师范类学生读研意愿较高[11]。此外,学校氛围对学生的深造意向尤其是考研热情有较大影响[12]。并且,学校给予学生参与研究的机会也会对学生的深造意向产生积极影响[13]。但在国内研究中,很少有针对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比较调查或单独调查。
  3) 教师教学实践。在深造意向研究上,多数研究从教师教学视角出发,但较少从学生学习视角出发。例如,有的研究关注到了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深造意愿的影响,认为3种教学实践对学位定向存在显著的影响。其中,师生互动影响最大,学术挑战其次,评价反馈最低[14]。
  1.2学习参与
  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参与上,分析其对学生深造意向的影响。学习参与(learning engagement)的概念由乔治·库(Kuh)明确提出,指学生在各项有效教育活动中所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以及学校对有效教育实践的支持[15]。研究选取学习参与角度,是因为诸多研究表明,学习参与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并且和学生学习意愿高度相关,且对学生学习有最直接的影响。比如国外研究中,阿斯汀的“参与理论”(Student involvement),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才能获得更好的成就[16]。有研究发现学习参与的各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收获都会产生积极影响[17]。学习参与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等各类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希望进一步探究各种学习参与对学生深造意向的影响。   总体上看来,已有研究呈现以下几点特征:(1)研究大多集中于学生背景变量对学生深造意愿的影响;(2)在机构特征上,多数研究虽有针对不同院校类型做调查,但单独针对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几乎没有,并且已有研究也很少涉及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样本;(3)虽然有研究关注到了学生学习领域,但作为与学生学习体验最直接的学习参与却得到较少的关注。
  2研究方法与设计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SERU调查数据。SERU调查是由SERU国际联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起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以研究型大学为调查对象,比较不同大学本科生的学习经历。南京大学从2011年开始参与该项目。
  2.2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普查的方式,用网络问卷对南京大学所有在校的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3 556份,男生1 867人,女生1 689人。
  2.3研究設计
  本研究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展开分析,以阿斯汀的“输入—环境—产出”模型(简称IEO模型)为分析框架,其中,输入变量为学生的背景变量和学生学习动机,环境变量为学生的学习参与,产出变量为深造意向。研究框架见图1,学生的背景特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深造意向,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从而影响学生的深造意向。
  图1本科生深造意向影响因素研究模型
  3数据分析与结果
  3.1学习参与因子分析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学习参与由24个题项构成,测量被调查学生在这些题项上的参与频繁程度。问卷采用六分制量表,依次为“从不”“偶尔”“有时”“较多”“经常”和“总是”,从1~6顺序计分。结合研究需要,剔除了各个因子维度上负荷不高的选项,共选取了15题进行因子分析。这15题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57>0.7。统计结果显示,KMO统计量为0.864,Bartlett球形假设检验的统计量为21 617.887,df=105,p=0.000,说明数据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经过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后,共提取出四个因子,对其做如下的命名。因子1课堂参与(包含题目1、2、3);因子2学习习惯(包含题目4、5、6、7);因子3同伴互动(包含题目8、9);因子4师生互动(包含题目10、11、12、13、14、15)。因子旋转后的矩阵见表1。表1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后的学习参与因子成份矩阵
  因子课堂参与学习习惯同伴互动师生互动参加课堂讨论0.810在课堂上提出深刻的有见识的问题0.770将其他课程所学的概念或理念融入课堂讨论之中0.765完成课后布置的0.789做好课前准备0.770按时完成作业0.707不缺课0.664在课外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小组学习0.854在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时,帮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资料0.787除了课程学习外,还和教师共同进行研究活动0.769和教师通过电子邮件或面对面进行交流0.733需要时,寻求授课教师或助教的学术帮助0.740和授课教师在课后讨论课程问题和概念0.690参加了教师组织的小型学术研讨会0.623在课堂上或课间,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0.585解释的方差(%)16.87114.78210.53721.150积累解释的方差(%)15.51031.65342.19063.340整体的信度系数0.857进一步将这四个因子进行KMean聚类分析,可以得到三个不同学习参与类型的学生群,分别命名为游离型、习惯导向型和互动参与型。每个类别在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如图2所示。其中,游离型的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习惯、 同伴互动和师生互动这四个因子得分分别为-0.667、-0.785、-0.806和-0.701。这类学生各个因子的得分都是最低的,说明其学习状态较为游离,因此将这类学生命名为游离型。习惯导向型的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习惯、 同伴互动和师生互动这四个因子得分分别为-0.132、0.467、0.092和-0.096。这类学生明显地在学习习惯上得分最高,在其他三个因子上得分都较低,说明这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好,因此将其命名为习惯导向型学生。互动参与型的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习惯、 同伴互动和师生互动这四个因子得分分别为1.200、0.210、0.963和1.173。这类学生在课堂参与、师生互动和同伴互动这些参与互动性质的学习参与因子上得分较高,而在学习习惯上得分较低,因此将这类学生命名为互动参与型。图2学习参与的聚类分析结果
  3.2二元logistics回归
  本研究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的统计方法来分析三种不同学习参与类型的本科生在有无深造意向上的差别,并将学生的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背景和学科专业等个人背景变量作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见表2。其中文科类参照组为理科类,父母文化水平按照是否为研究生及以上文凭分组,不是研究生及以上文凭为参照组。较高收入参照组为较低收入,男性参照组为女性,非毕业年级参照组为毕业年级(大四),城市参照组为农村。在学习参与三种类型变量上,游离型为参照组。
  表2深造意向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s回归(N=3 927)
  变量名称模型一模型二BExp(B)Sig.BExp (B)Sig.文科类-0.4960.6090.000-0.5690.5660.000父母文化水平1.4304.1790.0011.4084.0880.001较高收入0.2261.2530.0620.1761.1920.150男性-0.3090.7340.005-0.2570.7730.021非毕业年级0.6281.8730.0000.681.9740.000城市0.3751.4550.0020.3751.4540.002习惯导向型0.6491.9130.000互动参与型0.8052.2360.000常量1.7125.5380.0001.2673.5490.000由表2可知,影响本科生深造意向的各个背景变量上,文理科、性别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与深造意向呈负相关关系,这表明理科生比文科生深造意向高,女生比男生高。其次,父母文化水平、年级、生源地这些背景变量上,其皆与深造意向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父母文化水平影响最大。这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父母文化水平高(研究生及以上文凭)的学生深造意向比文化水平低的概率高317.9%,低年级深造意向比高年级深造意向高87.3%,城市学生深造概率比农村学生高45.5%。在加入了学习参与类型变量后,这样的特征仍非常显著,且除了生源地影响基本没有变化外,其他两者概率都有所增加。   在學习参与的类型上,习惯导向型和互动参与型皆通过显著性检验,且与深造意向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这两种类型的学生都比游离型学生更具深造意向。其中互动参与型的学生选择深造的概率更大,比游离型学生高123.6%,习惯导向型学生比游离型学生高91.3%。这表明互动参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对学生选择深造有积极意义。
  3.3讨论
  第一,学生的深造意向受到学生背景特征影响,其中父母的文化水平影响最大。如果父母是研究生,那么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概率会明显高很多。其他的背景变量,包括学科、年级、性别、家庭收入和生源地,也都会影响学生的深造概率。本研究也证实了理科学生选择深造的意向高于文科,这可能与学科自身的性质有关。女生的深造意向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当下女性就业难,需要高学历或通过读研缓解就业压力。大四学生的深造意向反而要低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也表明了本科教育的大四“虚化”问题[18]。此外,学生的家庭收入对其深造意向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选择读研并不会增加其家庭经济负担,这也表明目前国内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较为完善。
  第二,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本文得到了三种学习参与的类型:游离型、习惯导向型和互动参与型。其中习惯导向型尤为值得关注,它体现了中国学习者的特点,是中国独有的学习者类型。并且习惯导向型的学生有着较高的深造意向。这说明很多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中国学生,他们未必上课积极发言或课后热烈讨论,看起来没有浓厚深造意向,但实则不然。习惯导向型的学生有着较高的深造意向,这看似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讨论中国学生的学习,一定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给中国学生带来的学习特质,这种学习特质就集中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学习习惯在中国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意义,已经被前人研究证实[19]。并且,中国学生普遍相信学习的成功不在于天赋智力,而在于后天的努力[20]。而后天的努力就体现在学习的勤勉——“学而时习”这类习惯养成的学习行为上。所以深造读书、获取硕博士这样的高学历,更多被认为需要通过勤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而不在于人自身的智力水平。
  第三,互动参与型学生有着较高的深造意向,这背后则体现课堂参与、师生互动和同伴互动的积极作用。前人研究发现师生互动在深造意向上有积极作用,本文的发现也与其相似。无论对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多参与到课堂中,和教师、同学交流,参与到学术研讨和研究活动中,自然都会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术界的渴望,增强学生的深造意向。
  4启示与建议
  第一,关注学生背景特征对其深造意向的影响。首先,学生是否选择读研并不受其家庭经济情况影响,而是受到家庭文化背景,尤其是父母是否读过研这一因素影响。因此,要重视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因素,让父母意识到家庭文化氛围对下一代成长的影响。其次,要理解文理科的学科差异对学生深造选择的影响,要按不同学科的特点去培养学生。再次,要关注深造选择上的性别差异,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深造观。最后,要特别重视大四问题,丰富大四学生的学习经历。已有研究发现,在学习参与上的那些非游离型学生都有较高的深造意向。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本科教育模式下的大四学生,基本处于游离状态,学习参与几乎为零。虽然大四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期,但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其不能以学生就业为培养目标,而应承担更高的培养责任。基于此,重视大四学生的学习游离问题,让那些选择深造的学生能保持学习热情,这是中国研究型大学需要正视的重要课题。
  第二,关注习惯导向型学生,理解中国学习者。研究发现习惯导向型的学生,他们可能并没有积极地参与讨论,但他们却心怀对学术的渴望,对学术有着深深的期待和追求。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并理解这类学生,善于挖掘这些学生内在的求知兴趣,努力调动他们的深层学习潜能。这类学生也有着浓厚的深造意向,需要教师引导并帮助他们,将深层学习融入到良好学习习惯中。
  第三,提高互动参与质量,推动探究型参与。互动参与对培养学生深造意向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本科教育应重视并增加学生互动参与的机会,减少游离型学生。其次,要做到互动参与的质与量并行,增加探究式参与,有助于学生适应将来的深造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搜狐教育网.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破200万专硕报名明显增长[EB/OL].(20161226)[20170809].http://mt.sohu.com/20161226/n476957666.shtml.
  [2] Pascarella E T,Wolniak G C,Pierson C T,etal.The role of ra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lans for a graduate degree[J].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2004,27(3):299320.
  [3] 李文静.研究生收费背景下大学生考研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4] Varhegyi M M, Jepsen D M.Undergraduate student aspirations,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of postgraduate study options:a preliminary,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C]//Julia C,Denise J,Robyn J,etal.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Employment Relations Association Conference.Bangkok:School of Management,Mahidol University,Bangkok 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ydney,2009:266284.   [5] Cater D F.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choice and environments on AfricanAmerican and White students′ degree expectation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9,40(1):1741.
  [6] 王帥,郭业才,范文波.研究生收费政策对大学生考研情况影响的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2014(18):1012.
  [7] Bedard,Herman D A.Who goes to graduate/professional school? The importanceof economic fluctuations, undergraduate field, and ability[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8,27(2):197210.
  [8] 钟宇平,陆根书.社会资本因素对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947.
  [9] Carter F D,Mandel M,Mation K I,The influence of oncampus,academic yea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n STEM Ph.D.outcomes:Evidence from the Meyerhoff Scholarship Program[J].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2009,31(4):441462.
  [10] 左相,张艮霞,桂梓原,等.独立学院学生考研意向的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5(4):188189.
  [11] 张永.师范类本科生考研意向调查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4127.
  [12] 欧金丽,邱桂淑,潘浩津.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分析——以广东省高校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185188.
  [13] Allen,Zepeda. From baccalaureate to the professoriate: Cooperating to increase access to graduate education[J].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2007(138):7582.
  [14] Hanson J M,Paulsen M B,Pascarella E T.Understanding graduate school aspirations: the effect of good teaching practices[J].High Education,2016(71):735752.
  [15] Kuh G D.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 change inside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J].Change,2001,33(3):1017.
  [16] Austin A.Achieving education excellence: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priorities and 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85:5859.
  [17] 王纾.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2432.
  [18] 龚放.大一和大四: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两个关键阶段[J].中国大学教学,2010(6):1720.
  [19] 吕林海,张红霞.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的特征分析——基于12所中外研究型大学调查资料的比较[J].教育研究,2015(9):5163.
  [20] 李瑾.文化溯源:东方与西方的学习理念[M].张孝耘,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5120.
  Analysis of graduate school aspiration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dergraduates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On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engagement
  Lv Wenjing, Lv Linha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China)
  AbstractNowadays more and more undergraduates choose to continue their studies after getting bachelor degrees.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student learning, learning engagement has been a question that whether it has influence on postbaccalaureate degree aspirations. This study used SERU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engagement. In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we found that cultural level of parents, gender, major and grad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aduate school aspirations. Through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learning participation, three types of students were found: abstracted type, habit oriented type and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type. Among them, the latter two types of students had a higher aspiration. Therefore, the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needs to increas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senior students, and reduces the abstracted type of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we have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engagement, especially focusing on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We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on understanding the positive meaning of good learning habits.
  Keywordslearning engagement;postbaccalaureate degree aspirations;cluster analysis;binary logistics regression
其他文献
很多诗人词人写过扬州,我独独喜欢黄慎写的一首诗:“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这首诗不特别,可它自有种活泼在里头。满园花簇簇,青春好女子,摘下一朵,斜插于鬓发间。水边闲坐,柳绿裙红,醉了春风的。  这样的扬州,很可爱。是现世里的,生活着的,让我向往。  便去了。   到扬州,一是吃,二是看。淮扬菜系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菜系之一,吃不尽的。路边随便一家小饭店,都能炒
20岁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很懂事了,但到30岁的时候,我发现,十多年前的所谓懂事,是那么不经推敲。几年前,我以为自己看清了人世,结果到现在,我竟然还没有完全看清自己。看来,人生啊,实在不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而只是一个苏醒的过程。而苏醒本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前些日子,和一家出版社谈出书的事情。大约是我的前几本书,印数都不低,于是我便很觉得自己是根葱。这一次,在印数的标准上,我不依不饶。实际上,
[ 摘 要 ] “中国社会学史”是讲授中国社会学思想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学学者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学领域中处于边缘位置。在这门课的教与学中,存在如下难题:教研资料短缺,原著研读难度大;偏应用、重西学的课程设置影响了学生的兴趣;适用性课堂授课方式需要进一步拓展。要提升“中国社会学史”的教学效果,可以尝试:分析具体历史情境中的中国社会学内涵;对老一代社会学家学术成果进行系统掌握与追踪
那天,我下乡去拜访几个民间艺人。  到达那个村庄,已是正午,正是农家人歇晌的时候,街道上空空的,一个人也没有。平原七月正午的阳光毒得令人心慌,即便是躲在树阴里,也大汗淋漓。  我东张西望,希望能有一个路人出现。突然,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影出现在前边的一个岔道口,我刚想迎上去,倏忽之间,便又钻进另一条里巷,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刚才那个骑自行车的人又踅身返了回来,是一位老人,戴着一顶边檐
[摘要]文检课是一门科学方法课,由文献检索在科研中的作用可知,文检课是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的文检课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忽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发科研嵌入式文检课教学模式,并从其内涵、作用及关键实施环节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科研嵌入;文检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
为庆祝贵州科技馆建馆12周年,8月18日,对外部邀请北京自然博物馆高级讲解员高源老师带来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普讲座。  高源老师带来的这场以《恐龙传奇》为主题的科普讲座,颠覆了在场每一个人对恐龙的传统认知。通常我们认为生活在古生代至中生代的大型动物即是恐龙,而高老师却明确指出: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以直立形态行走的陆生爬行动物。简而言之,“蛇颈龙、鱼龙、沧龙、翼龙等等,不是在水里游就是在天上飞,所以
几个星期以来,我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想:爱究竟是什么呢?我对爱究竟了解多少呢?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觉得自己是在老生常谈,我们对这个话题谈论得太多了,以至于人们现在已经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爱,什么不是爱了。  我确信这是我知道的爱:电影《真爱至上》的编剧们是对的,他们认为爱就在我们的周围,无论你生活在什么地方,每个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机会。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此视而不见,原因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对什么是爱和爱
正确的人生?  就是从来没有错误,没有挫折,没有失败的,完美人生。    结婚蜜月旅行,他们去了泰国。何柳第一次出国,天,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还有这么大的世界自己没有见识过,没有享受过,就这么早早结婚了。回来,何柳便怀孕了,何柳想,也好,有个孩子绊住心,这就算进了保险箱。在家待产的日子,何柳觉得无趣,她不觉肚子里的小生命和她有任何关联,它更像一个保险箱,是一个婚姻长久存在的证明。她顺利产下一子,公公
在我租住的楼盘对面,有一家豆腐小吃城,每天清晨,我都会去那里吃一碗豆腐花,细细的柔柔的软软的豆腐花,每每吃到嘴里总有种异样的感觉。   我的室友涛不理解:“天天吃豆腐花你不腻啊?那玩意儿有什么好吃的?除了口感好些外啥味道也没有。”室友说得对,豆腐花确实没有什么特别引人垂涎之处,制作工艺也很简单,只不过是把黄豆磨成浆、倒到锅里煮沸腾之后,再用卤水把从豆渣中挤出的浆水点一点,待几分钟豆浆凝成了块儿状后
[摘要]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作为华文地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科研水平的质量保障、评价机制与奖励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异同之处。在研究生科研水平质量保障方面,两校关注研究伦理问题,提供详细的课程指导和服务并且有着严格的学习休假规定;在评价机制方面,两校认为课程学习是关键,学位论文是核心;在奖助政策方面,两校对于研究生的学术支持以奖学金为主,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并为其提供贷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