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与禅意交织的诗性景观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亭华散文诗集《乡土辞典》中,作者反复传达两个词:神性和禅意。不仅他的观念是这样,其作品弥漫出来的意蕴、气场、语言风格也是这样。这是一种既有原始性又有现代性、融合中国古典诗学与现代西方诗学的散文诗创作观,而他的作品以飘逸自如的文字抵达神性和禅意,具有穿透性、幻象性、隐喻性的审美效果。这在当下散文诗创作中是一种难得的景观。
  神性有时在自然中,“一条河流,跑着跑着就累了。/在村庄的边上坐下来,青铜躺在月光下的沙土中,泛着古老的夕辉。”《五月》“河流”与“青铜”是有神性的,它们是两物.也是一物,是抽象的时间,也是万物流泻的历史,自然中的神性有着生命和人文的光泽。神性有时又在人性中,“如果回到前世,是否舟楫还在,那一场雨还在?/天空漏下鸟鸣和淡淡的蓝。/渡船十分钟,我放下所有的功名利禄,看月光照在你我之间。”(《前世》)诗人在为“舟楫”和“雨”而牵挂,为一种价值而寻找,这里体现的是忧思与悲悯,而“鸟鸣”和“蓝”甚至那“月光”,显然是自我价值寻找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是放弃既得利益而获取的,所以那神性的“月光”充满人性的光辉。有神性的诗才能穿透心灵与万物,从而与神对话、与灵魂对话、与人性对话、与万物对话。《乡土辞典》中具有神性的散文诗很多,读者自会去发现和感受,篇幅所限,不再列举。
  而禅意散文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按说,受道佛玄禅影响,两晋南北朝至唐宋的诗人已把玄禅空灵之诗写尽了,而且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诗乐书画等艺术领域,他们用诗歌发挥了引领作用,并经历代诗歌理论家阐发和总结,建构了“神思”、“意象”、“虚静”(刘勰)、“澄心”(陆机)、“直寻”、“滋味”(钟嵘)、“意境”(王昌龄)、“取境”(皎然)、“韵味”(司空图)、“兴趣”、“妙语”(严羽)、“神韵”(王士稹)、“空灵蕴藉”(刘熙载)、“境界”(王国维)等重要的诗学理论。当然,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西方诗学理论进入中国和革命文学的开始,除了许地山、废名、李叔同、苏曼殊、丰子恺等少数作家以外,禅悟文学传统一度消失殆尽。好在80年代有一种文化自觉,这一传统又在寻根文学大潮中逐渐回归。但回归之后,是复古还是创新?或者是修古还是超越?这就有了许多人去探索。在散文诗界,马亭华自然就是其中—个。
  在《乡土辞典》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苍劲的民谣坐在那一片秋色之中,拯救泥土,守住水边的灯。”(《民谣》)“在时间的边缘,泊船的影子,茅草和霜,闪动着天堂的灯盏。”(《民间》)“冬日静止的河流,似阳光的刀刃,清霜一样碎了。”(《河流》)“在季节深处复活的恋人,要开出淡淡的小花给你看。”(《残月》)“一枚小小的落叶啊!它有茫然的孤独,也有佛的浅笑。”(《落叶》)“在时光中漂流的落日,在故乡的树杈上,顶着雨水的空巢。”(《还乡》)“低处的行人,顺着风,吹开了一路思念的花儿……”(《落日》)“当鸟鸣洗亮花朵,春风翻动翅膀,是谁漂白了您的头发。”(《追忆》)“生生不息的大地,是藏在你明眸中的海,你种植的火韩,终究会成为惊世骇俗的诗篇。”(《悲秋》)“树木的年轮,有流水的纹路和旋转的歌声。”(《弯月》)“十里的芦苇荡,被秋虫一次次抬高了梦境。”(《九月》)“花朵,雨水,舞蹈的身体,与灯火对峙的是窗外风霜。”(《仰望》)……
  这些句子,用直觉捕捉物象,使其穿越各个感知层,并通过意象叠加形成深度意象群,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看似不见却在眼前,“自由联想”和“无限跳跃”所产生的意境深远、空灵蕴藉的效果,就是禅意生成的技术原理。当然,禅意生成的内在机理,却源于诗人对自然、生命、社会和自我的认知态度与观照方式,心中有悟才有禅现,心生禅意才出诗意,因此禅意是“自然语言”和‘内在力量”融合的产物。从《乡土辞典》来看,作者一方面是以“捍卫乡土的朴素和大美”为出发点,目的在于“传递出《大风歌》的故乡所特有的‘辽阔’意旨”(《后记》);另一方面,应该是诗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品位追求的结果。当然,有没有后者作持续支撑,是马亭华散文诗能否超越功利、真正抵达神性和禅意的关键。因此,《乡土辞典》既是写乡土,又是对素朴乡村的崇敬和向精神故土的返回,是世俗化、商业化时代的“原乡”诉求,是人生干净轻松的放置,是心灵清空后的敞开和灵魂的最后歸宿,因而神性和禅意才是《乡土辞典》的精髓所在,也是其诗性品质的有效追求。如果是这样,则诗人写的每一个辞条,就是一篇偈语,就会让不同的人获得不一样的唐晤。而这,恰是诗的最高境界。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民族大学三级教授、研究生导师)
其他文献
桥上过高铁  桥上过高铁,光矛卷木叶。  桥下滞车流,尾灯如炭屑。  转瞬俱分散,各自对长夜。  有人困于城,有人奔于野。魚入海  日光破水沉金箭,珊瑚花开冷光炫。  乌礁横海锁雄关,天吴排浪如排山。  浪奔浪突叠压力,入鳃咸涩难呼吸。  向上三尺风波急,向下三尺茫茫黑。  朝游暮游做食争,海宽海阔无南北。  每忆晴日女浣纱,湖心跳波吻荷花。课徒偶成  胡天十月雪弥弥,小馆春风自护持。  拟絮拟盐
期刊
坐在船尾的欢喜。  看着旁边几个人拍照的欢喜。  河水干涸由波涛转为涓涓细流的伤感。  某个人不在场的伤感。竞技场上  看到一个大个子被击倒的欢喜。凝视  地图上去过的某个城市的伤感。  电视里一群长相古怪的人一边  跳舞一边打闹的欢喜。走动在不知  其名的什么树的阴影里的欢喜。  站台出口四散的方向感的伤感。  一个早起的女人睁着睡眼倚着  阳台抱着自己望着你的伤感和欢喜。  都是毛绒绒的东西。
期刊
“绿风创新风”(艾青题词)。   “绿风起西北,诗韵入万家”(臧克家题词)。   三十年勤奋耕耘,三十年开拓进取,三十年卓越品质,你心中的《绿风》,初心不改,弥久常新。   2021年的《绿风》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三弦琴”“大器”“实力展示”“八方诗潮”“西部诗歌高地”“二重唱”“女诗人方阵”“绿风论坛”等重点栏目。   《绿风》诗歌双月刊,单月10日出版,国际流行大32开本,128页。每期定
期刊
火车一路向北  谢小青  火车一路向北,那些熟悉的山水与人  都隐藏到我的行李中了  家乡,成了地图上的一枚钉子  打开书本,经典的文字在动摇  傍晚,看到余晖中的长江  浪花淘尽英雄,我想将他们叫醒  车过黄河时,我一无所知  只是梦里混浊了一会儿  有个决堤的伤口  夜里老睡不好,中铺的老乡打鼾  上铺的云贵高原爬上爬下  铁轨呻吟,远方枕着母亲的臂弯  第二天早上,火车逼近了北京  起来洗漱
期刊
默默不語,不是心无灵犀  十米的距离,也  不是没有月亮的泪滴  只为,那梦一般的灯芒  随风拂过,露水就润了心枝昨日重现  晚风里,榴花悄然绽放  像时光凝望中那些清露和星光  恰如在此刻化成雨水  泪眼蒙■,柔情缱绻  月光从花树间流过,青鸟沉默  你我脉脉中瞬间盈盈  你看,那长长的山径  五月,我们驻足的那棵花树  向我们摇曳的是昨日重现
期刊
朱自清手迹董辑,1969年生于吉林大安,现居长春。2002年加盟非非主義,为后非非写作代表诗人之一,任《非非》执行副主编、执行编委,《非非评论》副主编。2012年出版诗集《夜晚的超现实》,2014年自印诗集《我是我》,2018年出版诗集《字逍遥》。曾与人合编《中国诗典》,担任《东北三省诗歌年鉴》编委、《汉语地域诗歌年鉴》副主编。现主要写作诗歌、评论、随笔等。2016年获“诗探索·中国诗歌发现奖”(
期刊
自语[组诗]  麦豆瓶中那些没有盛开的花朵  四天后,它才渐渐枯萎,仿佛煎熬了一生。  瓶中的水,依旧波澜不惊,像一切不曾发生。  因为要开的花没有盛开,作为上帝的我非常  难过。  难过的仿佛还有它的灵魂——  一只黑色的小虫绕着它的花枝飞来飞去。  看着枝头的花骨朵想象一下,若干个春天之后  ——我们也可能在他乡的苦闷中,死不瞑目。我不知道父亲今天在哪个工地打工  越过草坪跑过来的那些  男人
期刊
阿毛,做过宣传干事、文学编辑,2013年转为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时光俪歌》《变奏》《阿毛诗选》(汉英对照),散文集《影像的火车》《石头的激情》《苹果的法则》,中短篇小说集《杯上的苹果》,长篇小说《谁带我回家》《在爱中永生》,阿毛文选(四卷本)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年鉴及读本。曾获2007年度诗歌奖、第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中国2009年最佳爱情诗奖、2012·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屈原文艺奖
期刊
去北京  从天南讨论到海北  从大海说到草原  从戈壁滩又说到沙漠——  大地辽阔  人世苍茫  想去的地方  只有:北京天安门  我的父亲和母亲  生于一九五几年  去北京  这是他们有生之年  犹豫再三之后  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云卷云舒  云卷云舒之间  天空将秘密关闭又打开  很少有人怀疑  那是风,正在人间游走  失神者将脸庞高举  在某个忘我的黄昏  天空的块垒  才不管那么多  该聚时
期刊
引语:抒情和浪漫主义写作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先锋诗人眼里浪漫主义诗歌就是虚假空洞伪抒情,应弃之如敝屣。在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凌空高蹈的浪漫主义确实不合时宜。但浪漫主义作为经典的写作方法和审美品格,自有它存在和运转的定律和规则,它不受待见或令人生厌不是它本身有了病毒,患了绝症,而是驾驭它、使用它的人偏离了它的真核。如何让抒情和浪漫主义的诗歌迈过这个坎,笔者认为,一是浪漫主义自身要做出调整;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