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石。在化学教学中,我们的课堂应充满“磁性”和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牵动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成功欲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上好第一课;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探索性实验
  
  托尔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末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上好第一堂课
  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新的课程学生们充满好奇心,什么是化学?学习化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等,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思考过。如何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化学就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呢?上好第一堂课是关键,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第一堂课,我没有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一开始就进入化学的学习,而是做一些小实验,像“溶液变色”、“清水写字”、“点铁成金”、“黄铜变白银”、“烧不坏的手帕”等等。学生们在观看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时,眼睛里流露出一种惊奇、疑惑的神色,好象在问这是为什么呀?这时他们情绪激昂,内心兴奋,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被这些奇妙的化学现象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化学实验有了初步的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然后再结合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作一些简单的介绍,通过介绍使学生们了解到化学科学与各行各业的相互联系和重要关系,了解到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化学常识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们树立要学好化学的信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巧设悬念培养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自下而上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三、巧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和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摸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四、用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中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
  五、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
  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中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比如,在学习原电池的原理时,首先演示“番茄原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音乐卡和西红柿组成)趣味实验,设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鼓励学生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若用茄子或黄瓜代替番茄行不行?直接用稀硫酸代替番茄效果是不是更好?是什么原理?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各有何现象?在把插入稀硫酸的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又有何现象?铜片、锌片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的[H+]有何变化?H+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从何而来?如何证明导线上有电流通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保持持久,他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切手段,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老师只有通过努力的研究和探讨,找到适合的方法运用于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使教学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费时低效”的问题,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革现行的英语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尊重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察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
期刊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232-01  摘要: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  关键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它的行为表现是对事物的好奇、喜欢和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具备了强烈问题意识
一、引言  执政党建设历来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执政以前即开展了长期的反腐败斗争和根据地廉政建设,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执政以后,面对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如官僚主义、追求享乐、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开展了一系列整顿活动,并一直将加强执政党建设、关注党风放置在首位,成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充分认识执政党建设意义,学会以史为鉴  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展开有效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是教师普遍关注
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输配电线路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所处野外环境也非常恶劣,特别是随着现代电力系统功能日趋完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自动化程
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先进技术设备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生产生活当中,这就需要更多的电力支持.现今,社会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电
一、引言  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两种不同文化的转换,很自然就产生了一个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际问题。语言和文化相互反映。在1830年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先后有许多翻译家对《红楼梦》节译和全译。全译本中数杨宪益夫妇(下文称为杨译)和大卫?霍克斯(下文称为霍译)的《红楼梦》译本最为经典,是翻译界公认的成功译作。  《红楼梦》 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
期刊
殷殷嘱托,百年期盼万水千山只等闲rn重庆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与“8小时重庆”工程息息相关,或者说,因为有了“8小时重庆”这一概念以及这一工程的提出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