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8F-FDG PET-CT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苏州市立医院及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测量肺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肿瘤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SUVmax、MTV、TLG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的最佳临界值,并按照临界值分组,并比较不同组之间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138例患者的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对OS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临界值为11.8,P<0.001],MTV(AUC为0.580,P=0.101)、TLG(AUC为0.635,P=0.005)预测价值较小。SUVmax与患者的年龄(χ2=1.222,P=0.269)、性别(χ2=0.029,P=0.865)、TNM分期(χ2=0.073,P=0.787)、病理类型(χ2=0.541,P=0.462)、是否吸烟(χ2=0.266,P=0.606)、分化程度(χ2=0.285,P=0.593)及肿瘤部位(χ2=0.509,P=0.476)均不相关。低SUVmax组(n=59)患者1年、2年、3年OS率分别为93.2%、67.0%、15.6%,高SUVmax组(n=79)分别为77.2%、25.0%、5.62%,低SUVmax组高于高SUVmax组(χ2=19.153,P<0.001)。低SUVmax组1年、2年PFS率分别为79.3%,56.9%,高SUVmax组分别为46.2%、13.0%,低SUVmax组高于高SUVmax组(χ2=25.945,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HR=1.839,95%CI为1.161~2.913,P=0.017)、SUVmax(HR=0.357,95%CI为0.231~0.550,P<0.001)、MTV(HR=0.470,95%CI为0.270~0.819,P=0.001)、TLG(HR=0.508,95%CI为0.327~0.789,P=0.002)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化程度(HR=1.909,95%CI为1.167~3.123,P=0.018)、SUVmax(HR=0.250,95%CI为0.160~0.410,P<0.001)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SUVmax是OS(HR=2.189,95%CI为1.222~3.189,P=0.008)、PFS(HR=4.412,95%CI为2.318~8.398,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肿瘤原发灶PET-CT SUVmax与患者OS、PFS显著相关,对局部晚期NSCLC患者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