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花式宫内节育器HCu280IUD上取术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我单位2010年至2013年来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符合条件的已婚育龄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放置花式节育器500人,对照组放置其他节育器500人,对比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放置满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脱落率分别为0.6%和4%,因症取出率分别为1.8%和6.4%,继续使用率分别为98.2%、93.6%,两组继续使用率、因症取出率、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花式HCu280宫内节育安全有效,脱落率低,是当前比较理想的宫内节育器,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花式HCu280宫内节育;避孕;脱落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16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37-02(IUD)是一种简单、持久、效率高的避孕措施之一,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一种避孕方法,约占已婚采用避孕方法者的50%,一些农村地区可达70%[1]。但放置IUD后的不良反应给广大妇女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医务人员如何为受术者选择适当的IUD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对1000例符合条件的已婚育龄妇女分别采用花式宫内节育器(HCu280IUD)与其他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各500例进行临床应用效果观察,现报告分析如下。
1对象选择
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1月在朝阳县计划生育服站就诊,年龄20-43岁,月经周期规律,妇科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宫腔长5.5-9.0cm,无异位妊娠及葡萄胎史,无放置IUD禁忌证,要求以放置IUD为避孕方法,并按时随访的健康育龄妇女1000例,随机分组或按患者意愿,其中放置HCu280IUD者500例,平均年龄34岁;放置其他节育器者500例,平均年龄32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放置方法对无放置IUD禁忌证者于月经干净后3-7d放置,人工流产术者术后即时放置,哺乳期未来月经者排除妊娠后放置。按照IUD放置常规施术,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双合诊检查子宫的大小、位置及附件情况。外阴阴道部常规消毒铺巾,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消毒宫颈与宫颈管,以宫颈钳夹持宫颈前唇,用子宫探针顺子宫位置探测宫腔深度。用放置器将节育器送入宫腔,节育器上缘必须抵达宫底部,带有尾丝在距宫口2cm处剪断尾丝。观察无出血既可取出宫颈钳和阴道窥器。
1.3术后注意事项及随访术后休息3日,1周内忌重体力劳动,2周内忌性交及盆浴,保持外阴清洁。分别于置器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详细询问临床症状,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观察置器后带环受孕、脱落、因症取出、继续使用及经期、经量、不规则出血等的发生情况。
1.4诊断标准出血天数较置器前延长1d以上者称为经期延长。月经血量较置器前增加50%以上者称为月经量增多。不规则出血的标准为:①月经中期点滴出血;②经前或经后点滴出血3d以上;③月经干净后1-2d以上再有点滴出血者。继续使用率是指继续使用宫内节育器的百分率,为继续使用宫内节育器人数除以完成随访人数得出。与IUD使用有关的终止是指包括妊娠、脱落、因症取出(因疼痛取器、因出血取器、因疼痛出血取器)例数的总和。
1.5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观察组中,平均孕次为2.2次,产次为1.2次,剖宫产后的放置人数为105人,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为9人,哺乳期未转经放置的人数为53人,其余281人均为月经干净后3-7d放置,放置宫内节育器时有65人需扩张宫颈,放置时无子宫穿孔发生,随访期间未见盆腔感染报告,500人均完成3、6、12个月随访,随访率为100%。对照组,平均孕次为1.8次,产次为1.2次,剖宫产后的放置人数为80人,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为8人,哺乳期未转经放置的人数为54人,其余298人均为月经干净后3-7d放置,放置宫内节育器时有89人需扩张宫颈,放置时无子宫穿孔发生,随访期间未见盆腔感染报告,其中485人完成3、6、12个月随访,随访率为97%。放置HCu280IUD与其他节育器时,需扩张宫颈的人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2,P<0.05)。
2.2放置宫内节育器后3个月后随访,放置花式节育器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HCu280IUD双臂两端和尾部套有光滑柔软的医用硅胶管,对子宫内壁的摩擦刺激小,不嵌顿、不损伤,腰腹痛反应轻微,子宫出血少,因此放置12个月后不规则出血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说明HCu280IUD副反应发生率及副反应程度低。同时,HCu280IUD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开放的双臂可并拢,张开时双臂间距小于子宫横径,双臂并拢后可装入放置管,放置管外径较细,采用撤管法置入,尾丝牵拉法取出,简单易行,放置时需扩张宫颈口的人数相对于对照组组少,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花式HCu280宫内节育安全有效,脱落率低,是当前比较理想的宫内节育器,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陳银凤.花式宫内节育器使用12个月临床效果观察.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1月18日.
【关键词】花式HCu280宫内节育;避孕;脱落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16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37-02(IUD)是一种简单、持久、效率高的避孕措施之一,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一种避孕方法,约占已婚采用避孕方法者的50%,一些农村地区可达70%[1]。但放置IUD后的不良反应给广大妇女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医务人员如何为受术者选择适当的IUD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对1000例符合条件的已婚育龄妇女分别采用花式宫内节育器(HCu280IUD)与其他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各500例进行临床应用效果观察,现报告分析如下。
1对象选择
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1月在朝阳县计划生育服站就诊,年龄20-43岁,月经周期规律,妇科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宫腔长5.5-9.0cm,无异位妊娠及葡萄胎史,无放置IUD禁忌证,要求以放置IUD为避孕方法,并按时随访的健康育龄妇女1000例,随机分组或按患者意愿,其中放置HCu280IUD者500例,平均年龄34岁;放置其他节育器者500例,平均年龄32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放置方法对无放置IUD禁忌证者于月经干净后3-7d放置,人工流产术者术后即时放置,哺乳期未来月经者排除妊娠后放置。按照IUD放置常规施术,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双合诊检查子宫的大小、位置及附件情况。外阴阴道部常规消毒铺巾,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消毒宫颈与宫颈管,以宫颈钳夹持宫颈前唇,用子宫探针顺子宫位置探测宫腔深度。用放置器将节育器送入宫腔,节育器上缘必须抵达宫底部,带有尾丝在距宫口2cm处剪断尾丝。观察无出血既可取出宫颈钳和阴道窥器。
1.3术后注意事项及随访术后休息3日,1周内忌重体力劳动,2周内忌性交及盆浴,保持外阴清洁。分别于置器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详细询问临床症状,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观察置器后带环受孕、脱落、因症取出、继续使用及经期、经量、不规则出血等的发生情况。
1.4诊断标准出血天数较置器前延长1d以上者称为经期延长。月经血量较置器前增加50%以上者称为月经量增多。不规则出血的标准为:①月经中期点滴出血;②经前或经后点滴出血3d以上;③月经干净后1-2d以上再有点滴出血者。继续使用率是指继续使用宫内节育器的百分率,为继续使用宫内节育器人数除以完成随访人数得出。与IUD使用有关的终止是指包括妊娠、脱落、因症取出(因疼痛取器、因出血取器、因疼痛出血取器)例数的总和。
1.5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观察组中,平均孕次为2.2次,产次为1.2次,剖宫产后的放置人数为105人,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为9人,哺乳期未转经放置的人数为53人,其余281人均为月经干净后3-7d放置,放置宫内节育器时有65人需扩张宫颈,放置时无子宫穿孔发生,随访期间未见盆腔感染报告,500人均完成3、6、12个月随访,随访率为100%。对照组,平均孕次为1.8次,产次为1.2次,剖宫产后的放置人数为80人,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为8人,哺乳期未转经放置的人数为54人,其余298人均为月经干净后3-7d放置,放置宫内节育器时有89人需扩张宫颈,放置时无子宫穿孔发生,随访期间未见盆腔感染报告,其中485人完成3、6、12个月随访,随访率为97%。放置HCu280IUD与其他节育器时,需扩张宫颈的人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2,P<0.05)。
2.2放置宫内节育器后3个月后随访,放置花式节育器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HCu280IUD双臂两端和尾部套有光滑柔软的医用硅胶管,对子宫内壁的摩擦刺激小,不嵌顿、不损伤,腰腹痛反应轻微,子宫出血少,因此放置12个月后不规则出血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说明HCu280IUD副反应发生率及副反应程度低。同时,HCu280IUD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开放的双臂可并拢,张开时双臂间距小于子宫横径,双臂并拢后可装入放置管,放置管外径较细,采用撤管法置入,尾丝牵拉法取出,简单易行,放置时需扩张宫颈口的人数相对于对照组组少,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花式HCu280宫内节育安全有效,脱落率低,是当前比较理想的宫内节育器,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陳银凤.花式宫内节育器使用12个月临床效果观察.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