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英译可译性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364199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典汉语诗歌有着丰富的艺术表达力,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无可否认的是,把古典中文诗歌翻译成对等的英语形式是一项巨大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国内外,诗歌的翻译业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的探究和具体的翻译实践当中要运用的技巧与方法。在本文里面,我们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诗歌 翻译 可译性
  
  诗不可译论者,中外都有,有的过于以偏概全绝对化,走极端,笔者认为不可取;有的意思只是在强调译诗难,在转换过程中总不免有所走失,原诗的全部特点难以全部重现,例如声调语言的中文诗之平仄就难以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拼音文字的英语译作中去,这后一种看法才符合中英诗互译的客观实际。诗可译,但难译,译诗须像诗。现分别论述如下:
  严格说来,诗是不可译的,具有不可译性。因为诗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字的精华所在,其所表达的思想境地和内涵无一不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要翻译得原汁原味,分毫不差,根本是不可能的。我们應该承认汉英互译中确实存在着不少难点,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译现象。刘振江对英汉翻译中某些不可译现象作出归纳。专就这些现象本身说,例如头韵和具有其他修辞作用的韵法(指行内韵、准押韵和押末韵),确实难于复制,从这一方面来说,诗是不可译的。同时,作者最后作了结论,说:“总之,以上所谈的部分不可译现象,是仅指一般情况而言的,因此,不是绝对的。因为英语中内容与形式的巧合,有时也能在汉语中找到对应和代替。”
  为什么又说诗可译呢?因为第一,诗歌作为人类最初不约而同所选择的文学体裁和表达方式,其在很大程度上又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各个民族发展有异同,诗的发展和内容也必定存在异同,从这一点上来说,诗又是可译的;第二,大量历史事实早已充分证明诗的可译性。只拿中诗英译来说,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诗、晋诗、唐宋诗词、元曲、明清诗以至近当代新旧体诗,英译者都大有人在。所有上述中诗英译作品中,尽管鱼龙混杂,但是的确也有不少佳译。这些译诗从意义、意境以至诗的形式来说,可说都是大胆的尝试和开拓的结果,为我们理解诗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些佳作的大量存在和后来者前赴后继的翻译实践本身就是在阐释诗可欣赏,诗可理解,诗可互译。
  譬如,诗歌当中都存在着音步,即foot。 A division of a line in poetry in which there is unusual a strong beat and one or two weaker ones.这是诗歌当中划分诗行的单位,每一单位里有一个强拍和一两个较弱的拍。;例如:the way /was long/,the wind /was cold.每对斜线里的词构成一个音步,以音论步,而非以单词论步。
  就韵律来看,英诗中的尾韵abab或cdcd等与中国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有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是诗歌的相似之处,也提供了诗可互译的一些证据。
  中诗英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首先要读懂诗的大意,并且深刻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对诗中的一些所指所蕴涵的深刻意思应了然于胸,不然,译出的诗虽一字一译,丝毫不差,但译出的内容和思想意境却谬以千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在译一些中国民族特色比较浓的诗歌时,我们要学会变通。在这里我要引用一下许渊冲老先生的三化论,即等化,浅化,深化,包括形似的对等,意似的动态对等;词性转换,句型转换,正说反说,主宾互换,主被动互换等,同词异译,异词同译,典故移植等。浅化,即一般化,抽象化,减词合译,化难为易,以音译形等。深化,包括特殊化,具体化,加词,分译,以旧译新,无中生有等。
  吕叔湘在《中诗英译比录》的序中也说:“严格言之,译诗无直译、意译之分,唯有平实与工巧之别。这里的所谓平实,非一语不增,一字不减之谓也。增删更易,译者可以有变通的自由。”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里的城阙指的是皇城,辅是卫护之意,三秦指当时的京城长安;五津指的是现在的四川省。三秦,五津都只是表层形式,它们的深层内容却是京城和江城。在理解这些深层次的意思之后,译文就不必拘泥于表层字意,而可以恰当地作一些变通,使之更能完整地传达出原诗的意思。
  You will leave the town walled far and wide.
  For mist——veiled land by riverside.
  I feel on parting sad and drear.
  For both of us are strangers here.
  If you have on earth a bosom friend.
  He is near to you,though at world’s end.
  At the crossroads,we bid adieu.
  Do not shed tears as women do!
  这里三秦和五津是特指的地名,我们把它们译为有城墙的城市和江边的地方,是浅化了。第三句“与君离别意”,所要表达的是离愁别绪,所以深化了。第六句的“天涯”译成“世界的尽头”可以说是等化了。再看杜牧的《赠别》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为:She is slender and graceful and not get fourteen,like a cardamom at the tip of a new spray. When the spring wind uprolls the pearly window screen, Her face outshines those on the splendid three-mile way.
  这里第一行中的“十三余”等化为“不足十四”,三月初理解为春天,而扬州相当于今天的上海,指的是繁华的都市,这里作了变通把它隐去了,可以说是深化了。
  2. 诗歌翻译时,形式上的对等很重要,即许渊冲称的形似,只有形似,才会让人觉得形美,从而好之,达到使人乐见的悦目效果。汉语诗在这方面有很多讲究如:对仗工整,平仄交替粘对,四字句,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绝句等不一而足,如有名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可以译为:
  For a grander light,
  To a greater height.
  或
  The greater the height,
  The grander the sight.
  经过调整,在没有损害原诗大意的前提之下,作一些形式上的调整,使译作在形式上更加接近了原诗,可以说比前篇译文有了很大的提高。
  3. 诗歌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创作,除了其内含丰富、形式活泼多样之外,再有一点就是其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着其他文体形式所无法比拟的音律之美,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押韵。也就是音美的问题。我们要求是尽量押韵,也是为了传达原诗的音美,但不一定要求和原诗音似。这就有两种含义:一是原诗第一、二、四句的押韵,译诗也是第一、二、四行压韵,这样的处置并不必要。音似的第二个含义是译诗用词的声音要和原诗的字相近。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但如果确有可能也可以一试。这样的效果肯定比不讲求音似的译文要好得多。下面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李白的《静夜思》的三种译文。
  (1)Before my 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think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hoar frost.
  Raising my head,I find the full moon bright.
  And bowing down,in thoughts of home I am lost.
  (2) Abed,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 i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 am sickness.
  (3 ) Seeing the moonbeams by couch so light,
  I wonder if it is frosting aground.
  Gazing on the clear moon shining bright.
  In homesickness I am deeply drowned.
  第一、二种译文都是隔行压韵,第二种译文,第二、四行的韵脚和原韵“霜”,“乡”的韵母相近,并且每行少了两个音节,更加精简,这就可以说是不但传达了原诗的“音美”,而且和原韵“音似”。但第三种译文还只是停留在仅仅传达“意似”的层面之上,其“音似”方面似乎根本没有顾及到,所以即使也译出了大意,但较之一,二译文,仍算不上上乘之作。
  写诗不易,译诗就更难了,而译出好的作品更是难上加难。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灵活多样的表达形式决定了其翻译的难度。对于这项艰巨的任务,已有很多人在这个方面作出了很多尝试。
  诗歌翻译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只有依靠广大的翻译工作者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才能把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名诗佳作为外国的文学爱好者所了解和熟悉。也可以不斷完善诗歌翻译理论和系统,实现中外文化的更好交流。
  
  参考文献:
  [1]翁显良.古诗颖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3]华先发.新实用英译汉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萧立明.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有大幅度提高,但英语写作一直是个弱项。对此,笔者就以上现象通过调查问卷,考察了当前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将写作的自我评改、相互评改、网络评改和教师评改有机地结合,提高了学生英语写作成绩,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作文评改 调查问卷 学生自改 相互评改 网络评改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根据现代企业对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出了如何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大开发的加速,涉外企业的增加以及企业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企业对员工在掌握外语方面的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将高职英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如何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是摆在我们广大英语教师面前值得认真
今天,在我们日益强调素质教育时,应试教育却仍然根深蒂固,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片面的应试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带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独立意识薄弱,创新精神贫乏,学习成为乏味无体验的学习,学生的厌学情绪日益增强。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就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而言,创设全面英语教学环境,就是要追求一种更为理想的,更富有人情味,更有利于小学生轻松学习英语
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老师,幼儿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每一位家长都希望为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于是,一个新型产业--幼儿双语教育被催生了。从事幼儿双语教育的教师首先应具备幼儿教师资格,并接受幼儿英语教学培训,取得相关资格后,才能上岗。幼师生要成为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第一要务是提高其英语口语能力,大纲对幼师生英语口语有如下要求:1. 能与他人比较熟练地进行口语交际,要求语
摘 要:在英语教学倍受重视的今天,幼儿园英语教学也由简单的单词教学发展到较广泛开展英语游戏、朗诵英语韵律诗、学唱英语儿歌等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的英语语感。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游戏、韵律诗、儿歌不能完全满足孩子新的学习需要,也不能充分体现英语语言的博大精深,而讲英语故事则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本文简述了讲述、选编英语故事的要领及讲完故事后开展的延伸活动对孩子真正掌握语言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几个国外儿童英语教
目的  稀土元素(rareearthelements,REEs)由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57~71的15个镧系元素及其同族的钪和钇组成。目前,REEs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畜牧业、涂料、电子、能源、燃
目的:评析对慢阻肺(COPD)并呼吸衰竭(RF)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最佳成功撤机时机和方法.方法:此研究的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1-2020.1,随机取84例患者并分为采用同步间隙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