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na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照顾。方法实验阶段为2009年11月——2012年11月,随机抽取其中10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护理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护理为优质护理,观察比较护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肺部功能各个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给予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护理;慢阻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63-0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1]。它是由于支气管腔扭曲扩张或纤细狭窄,导致肺泡及管腔内痰液不易排出,储留其中而造成的感染疾病。病情严重者会对其呼吸功能产生影响,患者稍微活动就会感觉到气喘、胸闷,降低了患者劳动能力,进而对其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2]。根据COPD特点及患者的不同身心需求,我院自2009年以来在我科室实施了全程优质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阶段为2009年11月——2012年11月,随机抽取我科室的10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30例,年龄在45-90岁,平均(68.3±2.5)岁,所有患者均有COPD的典型临床症状,每年的咳痰、咳嗽时间≥3个月,且持续时间≥2年。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8例,慢性支气管炎4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4例。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指数。优质护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1.2.1入院护理在患者入院前,护士即准备好床位、吸氧吸痰仪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并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环境、护士长、主管医生,以消除患者的孤独感、陌生感。同时鼓励患者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住院护理①住院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能否自主咳痰、咳嗽,以及咳出痰液的颜色、形状、多少,注意患者有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意识状态改变等症状,尤其注意并发气胸症状的发生。②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2次/日,同时观察口腔黏膜、口腔异味情况。针对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则要给予口腔冲洗、口腔护理,4次/日,并及时清除鼻腔、口腔的分泌物。③感染控制:与普通肺部感染患者相比,COPD患者的细菌耐药情况更严重。护士要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加以掌握,保证抗生素使用能获得最好的效果,进而控制感染。长期使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道继发霉菌感染,对于这类患者要采取抗霉菌措施。④雾化吸入治疗:对于痰液粘稠、量多、难咳嗽的患者,要嘱咐其多饮水,以稀释痰液,病情严重者要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牢固固定气管插管者,测量气囊压力(每4-6小时测量1次),保持压力≤30cmH2O,患者头部后仰(1-2h转动1次)。药物雾化器采用呼吸麻醉组-微量加药喷雾瓶,每次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在15-20min,每日2次,以免加重患者缺氧。在雾化吸入治疗前,护士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做好深呼吸,并取合理体位;治疗过程中,护士全程巡视;治疗后,护士及时协助患者进行咳痰、排痰。⑤氧疗护理:固定呼吸回路,及时更换细菌过滤器、湿化器和呼吸回路(3天更换1次),及时倾倒积水杯中的冷凝水,保持冷凝水量≤积水杯的1/3。指导患者呼吸节奏与呼吸机同步,并嘱咐患者要加强自主呼吸,以免产生依赖性。
  1.2.3心理护理COPD具有迁延不愈、病程长的特点,这使得多数患者严重缺乏治疗信心。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向其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知识,消除患者心理压力,树立治疗信心。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相关数据以t检验、卡方检验为主,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MMRC(呼吸困难指数)评分分别为:(2.30±1.10)分、(2.28±0.99)分,护理后,两组患者的MMRC评分分别为:(1.12±0.69)分、(2.30±0.71)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见表1。从表1可知,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本次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看来,优质护理在COPD的临床护理中,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3],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院通过优质护理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理念、护理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4]。
  参考文献
  [1]张玉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56例护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2):116-117.
  [2]余芳,赵宝英,吴玲玲,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8):62-63.
  [3]郑红仙,孟庆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2):36-37.
  [4]孔令峰.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153-15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肺炎在ICU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38例重症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在ICU综合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并加以总结。结果 38例重症肺炎患者中,有36例康复出院,占94.7%,2例患者死亡。结论 给予重症肺炎患者积极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重症肺炎;ICU;护理;效果  文
【摘要】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实施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160例肝癌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间断的给予适量的温开水,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排气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进行比较得出,观察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孕妇进行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心血管急性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诊断的4380例孕妇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诊断为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孕妇进行随访调查,观察产前超生诊断这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共检查出有28例胎儿有心血管畸形的现象,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有21例诊断准确,7例拒绝进行尸体检查。结论 对患者进行产前超声诊断能够在早期进
目的 评估在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中使用防跌倒工具包的干预效果.方法 抽取上海市长宁区6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10人.对照组采用发放宣传册等常规
【摘要】 目的 为了进一步证明循证护理(EBN)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具有明显优于普通护理模式的优势。方法 临床从2011年5月1日——2013年5月1日间我科接诊的需急救护理的病患中随机选取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对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而对照组用普通护理的方法,而后通过询问记录病人对治疗后的满意情况(用满意率代表)及通过病人恢复情况记录治疗效果(分为痊愈、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