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i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在现在社会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数学教学却与实际脱轨,为此,加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从若干方面分析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并且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探究 改变策略
  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实践创新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主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大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力度,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数学教学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一、小学教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才可以提高数学的综合能力水平。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指学习知识,还有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要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内涵,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生活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过分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较少联系生活实际。长此以往,忽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没有实现数学与生活多样性的结合,只是一味地教学固有的知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以关注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当今的社会发展要求,将数学原理组织成具有教育意义的一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中学习到重要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具体在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数学问题和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教学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化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一味地为了让数学生活化就把所有的知识都与实际联系起来,忽视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教师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客观合理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相联系,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2.恰当联系实际
  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比如练习题:动物园里运来三头大象和五只猴子,问:大象比猴子少几只?学生都喜欢小动物,一定会积极认真地计算,从而在计算中获取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将问题创设得过于情景化,这样学生会只关注问题情境,从而忽视问题本身的意义。
  3.加强实践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但是要真正地开发潜能却很难。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一般的知识学习都是在黑板上完成的,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从而不能真正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个体常常被忽略,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自然就缺乏学习热情。所以老师要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
  三、改变策略
  1.适当改变策略
  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呈现课本知识。现在的课堂大多是老师讲公式,然后用公式解决问题,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要加强课外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力,放手让学生解决生活的数学问题。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勾股定理,这些都可以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适当开展课外活动。例如让学生自主做各种形状的卡片,大家一起交流,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结论和课本是一样的,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或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扮演超市收银员,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买卖。亲自实践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氛围更宽松,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探索、交流、沟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自己接受知识,就必须让他有浓厚的兴趣。如果缺乏兴趣,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就很难培养。在很多学生心里,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无非是练习、计算、得出结论,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大家眼里,数学课就是用符号、定式、定义解决问题。所以尤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只是照着教材上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要删除旧的东西,适当地加入新的内容。这样学生也会尝试改变,学习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数学本身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老师要理解学生,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老师要因人而异,兼顾整体和个体,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老师要加强创新,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也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相对学习书上的固有公式,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和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除了考虑知识本身的要求外,还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老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印迹,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12.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
  [3]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在当今钱币收藏圈,第一套人民币1951年版的“牧马图”壹万圆钞,是人民币收藏中被冠以“币王”和市场价值之最的券别。  1951年版的壹万圆钞,系我国解放初期的老货币制。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意味着构建于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1948年12月1日)基础上的首套人民币退出历史舞台。本次币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大体改万元为元,确立人民币的元、角、分制度。那么,第一套人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内蒙古西部沙区危害多种沙生植物,在鄂托克旗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cheng f)、杨柴(Hdysarum leave)林内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
1.教学语言幽默,营造良好氛围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应该做到对学科知识非常渊博,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了解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意识到学生的差异性;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应该营造友好、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精神饱满,富于激情。  学生喜欢幽默的老师。实际上,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幽默的老师。但是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会幽默。有些老师可能埋怨说
课程意识就是人们在考虑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它关注教学的价值,强调人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内在力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行为方式,决定教学的价值取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增强课程意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研究教材,把握方向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只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
摘 要: 疑是思维的开端,而思维又与问题联系在一起。学生有了学习欲望,才能更投入地学习。教师应作出有利于提高学生问题探究兴趣的评价,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组织利于学生找出规律的材料,便于学生探索、实践、发现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问题意识 数学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强调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学生在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