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听神经瘤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复发听神经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9例复发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次手术全切除后复发11例(全切复发组),初次不全切除后复发18例(非全切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最大径、复发肿瘤最大径、肿瘤囊性变、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并发症、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

结果

全切复发组的平均年龄大于非全切复发组[分别为(52.2±10.8)岁和(33.0±5.5)岁,P<0.05],前者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也明显大于后者[分别为(93.3±30.0)个月和(45.0±15.6)个月,P<0.001]。两组的原发肿瘤最大径、复发肿瘤最大径、肿瘤囊性变的比率、并发症发生率、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37个月,平均(11.7±3.1)个月。肿瘤全切除28例,近全切除1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27/29)。术后实用听力保留率为7%(2/29),面神经功能良好的比率为41%(12/29)。

结论

听神经瘤不全切除后残留复发者的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明显较全切除者短。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初次全切除是听神经瘤患者获得最佳临床疗效的首选方法。对于复发听神经瘤建议早期积极手术。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经锁孔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和血肿清除术治疗,意识较差且脑室系统扩大的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当天复查头颅CT,术后3 d内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CTA)。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进行改良Ran
目的探究靶向转铁蛋白受体的荧光探针在原位胶质瘤动物模型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人胶质瘤细胞株U87转染表达荧光素酶的慢病毒H113,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U87-MG H113稳定细胞株。在15只小鼠尾状核头部接种U87-MG H113细胞。接种3周后,腹腔注射荧光素酶底物,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上采用荧光素酶专用检测通道检测确定成瘤。将确定成瘤的12只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BS组、Cy5-CR
期刊
目的探讨临时阻断夹短暂误夹动脉瘤周围毗邻分支导致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临时阻断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因临时阻断夹误夹载瘤动脉分支或穿支的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支、穿支血管被损伤的情况和术中操作过程以及术后相应供血区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情况。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和2例颈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均发现床突上段动脉外膜有不同程度的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例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4例患者中,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活检5例。9例术后接受放、化疗,3例仅行化疗,2例未行放、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5~2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9%(11/
期刊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治疗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4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中37例患者行气管插管,其中24例在插管后行气管切开术;4例直接行气管切开术。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将患者分为早切开组(损伤时间≤7 d,18例)和晚切开组(损伤时间>7 d,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