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测定的环状软骨横径与小儿最适加强型气管导管外径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测定的环状软骨横径与小儿最适加强型气管导管外径的相关性,为预测小儿加强型气管导管的型号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6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120例,记录患儿的年龄、体重,在麻醉诱导后插管前应用超声技术扫描环状软骨,测量并记录最小横径DC。根据测定的环状软骨横径选择加强型气管导并插管,随后进行漏气试验判断导管是否合适并调整,记录最适加强型气管导管外径为OD。应用线性回归和相关性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OD与DC的一致性,记录插管后气管导管的更换情况。结果患儿的年龄、体重、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对垂体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临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位于鞍内或鞍上的18例垂体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男女各9例,年龄11~69岁,中位年龄44岁。免疫组化观察CK、EMA、Vim、S-100、GFAP、TTF-1、CD56、Syn、CgA、Ki-67表达情况。结果肿瘤细胞呈双极性梭形或纺锤状,弥漫性纤维束状、漩涡状或席纹状排列,肿瘤细胞界限不清,小核仁或未见核仁,未见核分裂。肿瘤细胞核弥漫性强阳性表达TTF-1、Vim、S-100,灶状胞浆表达EMA,弱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保护性通气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具有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优点,但由于临床医师对PPV认识不足及顾虑其并发症,目前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PPV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机制、适宜患者的选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进行综述。希望能提高临床医师在ARDS治疗中PPV的应用,降低ARDS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