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理科生的“针灸”情结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银针,一丛艾叶,吸引了当年是一名理科生的杨丹教授报考了中医类院校,与“针灸”结下了不解之缘。
  理科生结缘“针灸”
  现年51岁的贵阳中医二附院针灸康复科主任杨丹教授,学生时代曾是一名天天和数理化打交道的理科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她总是很向往在家附近的贵阳中医学院里的学子,梦想着迈进大学的门槛。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报考了贵阳中医学院。1987年毕业实习时,杨丹选择了针灸专业,想看看这小小一根银针到底有多大能耐。
  杨丹还记得,实习时带教老师曾带着她接诊过一位腹痛患者。那是一位因痛经前来就诊的年轻女性,腹痛难忍,虚汗淋漓。杨丹问明情况后不知如何缓解患者的腹痛,正无措时,只见带教老师不慌不忙地取出针具,在患者肚子上扎了几针,提插捻转,又在腿上的足三里穴上留针。十多分钟后,患者呻吟渐止,腹痛缓解,面色也红润起来。杨丹目睹了老师辨证施治的全过程,深感针刺疗法的神奇,暗下决心,将来也要用银针为患者解除病痛。
  随着从业经验的积累,杨丹越来越觉得针灸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显著,但也更感受到对施治医生技艺的考验,比如穴位取得不精,治疗量不够,都会影响最终的疗效。但针灸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不会产生药物毒副作用,“最坏的效果就是无效。”杨丹笑着说。
  神奇的针灸康复
  中国传统医学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对于养生调和有着特别的功效。中西医结合是贵阳中医二附院的特色,而针灸康复科便是这个特色的最好体现之一。作为科室主任,杨丹更是在临床工作中感触颇深。
  曾有一位因脊柱受伤导致双下肢瘫痪的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都被告知无法医治,最后求诊于杨丹。在这里,他接受了针刺、拔罐、热敷、放血、电针等治疗,结合康复运动,5个月后,这名患者可以借助步行器走路,并能自理生活。
  还有一位反复咳嗽的患者,输液治疗后仍感觉劳累,上楼都要歇气,经人介绍找到杨丹。杨丹见其天气渐暖仍穿着较厚,诊为阳气不足,邪气未祛。她告诉患者,出汗和体虚的症状可以通过针灸来改善。杨丹为其刮痧背部,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梁门等穴,并加灸法辅助。经三次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不少,欣喜之余将家人带来向杨丹咨询保健,夏天三伏灸,冬天三九灸,现在一家人都成为了针灸疗法的“粉丝”。
  在针灸康复科的多种疗法当中,火龙灸、长蛇灸两种疗法因其独特的名字尤其引人好奇。杨丹解释,这两种疗法都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传承下来的,其疗法形如“火龙”、“长蛇”,也因此得名。所谓“火龙灸”,是将药物铺在患处后,盖上毛巾,在毛巾上点燃酒精燃烧;长蛇灸则是在脊柱上敷上3厘米厚的姜末,在其上加艾炷燃烧。
  除了针灸疗法,针灸康复科自主研发的健骨补肾膏、消栓通络膏,也有良好口碑。杨丹还说,科室还在夏、冬两季,推出减免费用的三伏贴灸、三九贴灸服务,帮助市民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能力。
  “杨医生健康俱乐部”
  在杨丹的手机里,有一個特别的微信群,叫做“杨医生健康俱乐部”。打开一看,很是热闹,群里有病友向杨丹咨询病情,也有病友间的交流,“滴滴”声响不停。
  “把病人当朋友,尽我可能为他们解决问题。”杨丹说,建立这个微信群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给患者和自己有一个沟通的平台,帮助需要保健咨询的病友们。
  杨丹曾任贵阳市老年大学针灸班任课老师,非常喜欢和老年朋友共同探讨中医和针灸的问题。她认为,老年人要多和人交流,避免失眠、焦虑的困扰,保持和外界的接触,才能心情舒畅,幸福晚年。
其他文献
虽然我们服务的孩童只占总人群数的20%,但却是100%的未来。  作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75后”的江帆带领全院1400名员工守护着儿童的健康。  “在诊室,我只能帮助几十个、几百个孩子,而通过我的研究推动政策制定,就能帮助千千万万个孩子。”这是江帆常说的一句话。她一次次推动具有重要临床及公共卫生意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政策,积极引领社会公众认识“儿童健康发展”的意义,使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需要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本文对医院内部控制问题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方法,加强医院内部风险管理和防范,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整体经济实力,支撑医院可持续发展,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从医疗卫生事业长期发展来看,医院财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医疗卫生系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