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三“让”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n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于多数农村孩子来说,一方面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再学习,能够出人头地;另一方面,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孩子在祖父母溺爱下,远离了劳动。这是当前的现实问题,必须正视。新时代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素养都能得到和谐发展。下面就班主任的三“让” 谈谈笔者的粗浅体会。
  一、“让”自身成为孩子的榜样
   在学校里,大多数农村孩子常常处于情感孤立状态,很多时候不善言谈,甚至看到老师躲的躲,藏的藏,害怕与老师打招呼与交流。作为班主任的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等待每一位学生的来到。记得有一次,看到学生一进教室,我就大声地说“杨长锦,早上好”“姚小南,早上好”……当学生听到我的问候时,都先是一脸的惊诧,然后瞪大眼睛看着我,也跟着说“老师,早上好”,而后,我依然大声地向后来的每一位学生问了“早上好”。从学生们的眼中我看到了一丝疑惑。接着,上早自习的时候,我又让学生们交流了我向他们问好的感受。以后我又接连做了几天这样的尝试,于是,学生们只要看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了。由此看来,榜样的力量对学生来说是无穷的,特别是他们敬爱的班主任。
   所以我认为,班主任一定要“让”自己成为孩子们思想、言行、学习、劳动方面的榜样。作为班主任,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崇拜又亲近”,即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一个和蔼的大朋友。那么,其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激励成为孩子的动力
   面对农村孩子,我常常用这样一个故事教育激励学生。有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一棵枯树,到了春天,他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新绿。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树叶掉得一片不剩,光秃秃的枝丫也不断地往地上落。现在才知道,它看似枯死的躯干还蕴藏着活力。孩子呀,不要忘了这个教训,不要在冬天里砍树。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事物,决不要事先做出消极的结论。耐心等待,冬天会过去,春天就会到来。”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农村的孩子也变成了冬天里的一棵“树”,而孩子所遭受的心灵“砍伐”总是屡见不鲜。譬如,当发现孩子一有过错时,老师就会发怒:像你这样,有什么出息?你真是有娘养,无娘教……这些简单武断的否定,无形之中扼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天分,让本来很有潜力的孩子,过早地失去了活力,笼罩在自卑的阴影里。这与在冬天砍伐一棵树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作为班主任,不要操之过急,对孩子轻易下结论,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更要对孩子有耐心,多给些鼓励,帮助他们找回原本属于他们的自信与活力。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甚至更低。所以,对农村孩子,我们要多“让”学生在激励中发扬优点,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这样才能让“冬天”过去,“春天”来临,促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三、“让”劳动成为孩子的光荣
   从农村走出的我,常常回忆起自己幼年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每当看到父母起早摸黑,砍来大担柴火挑回家的时候,我非常羡慕和钦佩。父母说,只要我能多吃点饭,就可以上山砍柴;当我每次能多吃点饭的时候,父母就“奖励”我跟他们到几里外的山里去砍柴,最多时一次能挑四五十斤回家。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道当时自己从哪里来的劲儿,还为自己的这种能耐感到光荣和自豪呢。
   然而,对于这种“劳其筋骨”的事,现在农村孩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是少之又少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到必须自己谋食的当儿,又如何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农村当前的大环境有关系,也与学校长期以来的一些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比如,我们有个别老师,只要发现孩子犯了错,不是责骂、体罚,就是罚学生搞劳动,还说什么让学生去锻炼……事实上,这种做法,只会让学生感觉到劳动是丢人的,不然的话怎么是犯了错才去做呢?这样一来,无形中让学生把犯错和劳动联系起来,导致了学生从小产生不爱劳动的潜意识心理。
   作为一名较为明智的班主任,笔者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劳动当作对学生的奖励。对那些学习认真、成绩突出的学生,常常安排他们做一些公益劳动,作为对他们的奖赏,在期末思想品德评价时作为参评分数给予加分。这样一来,让学生觉得劳动既是光荣的又是能锻炼人的好事;面对劳动,在紧张学习后,多数学生由过去的你看我、我看你,变成了现在的个个争抢“荣誉”,争当先进,甚至还把这种行为带到了家里,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所以,只要我们班主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并身体力行,就能让学生把劳动真正作为自己的光荣,乐于去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上“三让”是本人的切身体会,愿与同仁们共勉。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综合改进进化规划方法。分析了传统进化规划方法存在解易早熟和收敛慢等不足的主要原因,并对传统方法的变异算子和选择算子提出了综合改进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逐步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虽然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局面,但是问题也很突出,教师参与面不广,积极性不强,课堂有效实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区域性课程研究氛围不浓厚,学校支撑力度不强,等等。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的这种生存状态,我们在思考:我们的教师接下来该干什么,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学校该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整?通过深入思索,我们认为,要形成综合实践常态化这一
在线监测容性设备的介质损耗是判断其绝缘状况的有效手段。作者通过与容性设备末屏串联分压电容的方法提取工频电压信号,采用绝对测量和过零比较法相结合的新方法测量介质损耗角;对影响测量精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引入了横向比较法和趋势分析法等绝缘诊断策略。试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满足测量的可信度、准确度和稳定度要求,可实现介质损耗角的在线监测。
多音字的产生是历史的错误,更是科学技术落后的表现。在现代社会,多音字的弊端也日显突出,有必要对多音字进行音简。总的来说多音字的音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从思想上要将
介绍了一种双相不锈钢的埋弧焊焊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焊丝及焊剂的配比;焊接工艺参数的调制;焊丝的合金及非合金成分和焊剂碱度的调整。通过对焊接参数的调整最终达到与板材
在高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学,谈几点理解与认识。  一、教学联系生活,以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教学设置情境可以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接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积极地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联系学生实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联系学生文化知识的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掌握好授课
摘要:实验是物理学的重点,较好地利用实验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认为学习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创造活动,因此,演示实验由验证性向探究性的改进成了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实验;验证性;探究性;改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学物理教学和学生学习中以实验作为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大体可分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