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 畅谈感受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_su26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高中生,小说单元的教学教师尤其要处理好阅读与讲解的关系。
  阅读,指学生个体对文本的阅读,也指教师的范读。讲解,指学生个体或学生小组成员所讲的第一阅读感受,也指老师的讲解。
  一、还学生阅读的权利
  学习小说首先离不开阅读,尤其重要的是学生要先于教师的提示与讲解进行纯文本的阅读,教师要向学生讲述这种阅读的重要性,要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施以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师绝不可剥夺学生阅读文本的权利,以讲代读。有了良好的阅读,学生才会畅谈个人独特的理解与感受,才会与他人交流同一篇作品的不同的阅读理解与感受,才会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因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阅读伴随着读者一系列的心理活动,面对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和学生也一样会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我们对一个文本的首次阅读和再次阅读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教师的阅读理解只是一个层面,学生个体的阅读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层面。小说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平等的交流阅读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这里师生阅读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应该形成高效的循环。当然,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或深或浅,或多或少。但教师,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自主阅读文本的时间和权利。
  二、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要讲究方法,一般名篇课文的阅读必须研读。阅读还要具有反复性。教师要特别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这种阅读行为。其意义在于这份尊重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阅读水平的提高,这里有一个核心的方法问题——先于教师的提示与讲解而阅读文本是好方法,同样,先于教师的提示与讲解而畅谈对文本的第一阅读理解和感悟,同样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好方法。而不是相反,即质疑——讨论——答疑,在这种步骤之下,往往会把学生的第一阅读理解和感受隐藏、遮盖在一系列的疑问之后。在全班讨论,尖子回答,教师总结的模式下教师往往会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强加在学生的理解之上。相反,先让学生畅谈对文本的第一阅读理解和感受,再质疑,最后总结时,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阅读过程中意识到的许多疑惑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三、鼓励学生畅谈阅读感受
  如果在小说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畅谈理解与感悟这一环节,阅读的效果会更好。其实,在不同的学生个体的信息反馈中会解决很多关键性的问题。我们要在小说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畅谈阅读的点滴感悟,要鼓励学生笔记同学谈话中的的闪光点。这样一来,说话——思考——理解——听记这几个环节会同步进行。这样的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灵感的火花,闪现出学生思维的光芒,我们会期待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长期以往,无形中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说话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当然,作为指导者,教师首先要提供一些有效的说话模式,以供学生参考。
  如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典型环境、写作技巧等。学生可以围绕这些话题谈感悟,说理解。最后留给教师的成了要点的答疑,提炼式的讲解,名段的渲染范读等等。教师的讲解也是一种信息的反馈与交流,而不是一种权威的灌输,作为平等的阅读个体来参与阅读理解与感悟的交流的全过程。
  下面围绕《祝福》与《药》来谈谈这种尝试。
  同样占用三课时,第一课时给学生30分钟时间阅读全文,用15分钟时间解决一个问题,即段意的总结。第二课时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与理解。不料,学生的谈话中已涉及以下问题:
  1.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达到了对比效果,交代了人物的悲惨经历,表现了鲁迅高超的写人技巧。
  2.运用反复的手法〔阿毛的故事〕,点明了祥林嫂爱子之切与受刺激之深。
  3.结尾营造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氛围,加强了讽刺韵味。
  4.四婶与祥林嫂巧妙的对话,反映了四婶的封建思想。
  5.“我”与鲁四老爷谈话的不投机 ,表明我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观点不和,观念不一致。
  6.典型环境的描写有好处,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奠定了文章悲愤的基调,“祝福”的场面与鲁镇的环境的典型具有浓缩的味道,讽刺的韵味。
  7.无聊的看客是鲁迅小说中经常出现的闲人,鲁迅往往借这些人的语言、神态描写来渲染国民的愚昧、麻木、无知,鞭挞社会的黑暗,达到揭示国民劣根性的目的,以引起疗救。
  8.题目“祝福”有深刻的寓意。起线索作用,营造了典型环境同时有讽刺意味。
  以上问题的提出本身已经表明学生阅读效果的展现。
  再如《药》的教学,学生在充分阅读基础上会有以下理解:
  1.“药”的寓意,题目具有双关的作用。
  2.结尾写乌鸦有两层涵义:营造悲愤的气氛,批判迷信的意识。
  3.夏瑜坟头的花环有喜悦的色彩,激励人们奋进。
  4.看客写得好,衬托人民的麻木、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悲愤的基调。
  6.夏四奶奶的“羞愧”与“硬着头皮”反衬出革命者为革命献身而不被理解。
  7.《药》的主题具有多样性。
  8.康大叔形象的塑造很成功。借助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的描写体现了鲁迅笔触的犀利与深刻。
  当然有些问题学生能发现能提出,但理解不够全面,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理解。
  试想,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层面的阅读理解与感受,教师若得不到及时反馈而强迫学生把第一阅读理解和感受隐藏起来,使学生沉浸在一系列的疑惑中,或者先发制人地阐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会感兴趣吗?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得到提高吗?代替学生说话,代替学生思维的模式最终会抹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无意中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第三课时中留给教师的是阅读理解的补充讲解或阅读感受的交流,这时才用教师本身对课文的理解去牵引学生走向理解的更新更高的境界。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写作,比如围绕《祝福》和《药》用多种模式进行写作尝试,即复述故事、写评论、写故事新编、写剧本等。
  总之,小说的教学要以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为契机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作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来说,这方面要做积极的尝试。
  (作者单位:临夏回民中学)
其他文献
在平时审计工作中,大家都习惯于从账目入手,就账论账,用财务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来分析、评价一个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财务信息固然可以反映一个单位绩效管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理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随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
65岁的李大爷最近有点心烦,他感到自己记性变差了。他发现自己经常是钥匙找不到了,不知道手机放在哪儿了,对有的熟人叫不出什么名姓?听到的事情一会儿就忘记了。这些情况最近变得
前不久,应德国慕尼黑城市一朋友的邀请,前往她家做客。漫步慕尼黑住宅区街头,富有当地特色的各种建筑清丽别致,放眼望去,只见街道干净整洁,四处装饰着鲜花,一幢幢红瓦白墙的民居错落
高中语文第一册《过秦论》中有“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一句,其中“橹”课文注释为“盾牌”,很多同学不理解,明明是“船桨”,怎么变成“盾牌”了?  其实,这是由于“橹”的多义而造成的误解。按《辞源》解释,“橹”有四种义项,“①兵器。即大盾。《左传·襄公十年》:‘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文选·汉贾谊·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④划船的工具。长大而纵者曰橹。”由这里可以理解,“橹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学出骄人的成绩,如愿地考入高等学府,所以父母就会在考前不知不觉地成为孩子心理压力的施加者。许多家长自身在高考问题上就不同程度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