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概述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d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氏为我国开姓较早的姓氏之一。从全国而言,其起源主要有二。
  一是西周穆王时汤的后裔民,因辅佐穆王有功,封赐食采于池(河南渑池),其后代子孙遂以封地为姓。“民”是池姓的得姓始祖,渑池可谓池氏开姓的发源地。
  东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池姓迁徙西河(今山西临汾河以西),子孙开始繁盛。据《元和姓纂》,池姓郡望西河,即由此而来,后又有池氏分支转迁西平(今河南西平县一带),所以有些池氏族谱冠称池姓郡望为西平。
  二是秦惠文王有一子叫公子池,官秦司马。池生孙传,传生宗来,宗来以祖父池字为姓,曰池宗来,为池氏又一始祖。后有池子华,仕秦为丞相,食采汝南。秦末天下大乱,这一支池氏自京兆始迁西平,并建宗西平郡。
  池姓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姓氏。据中国科学院1984年公布的姓氏排列顺序,池姓列第211位,以汉族人口居多,在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池姓氏族。就池姓人口分布情况来看,以福建、江西、广东较多,如福建省的池姓人口在该省100个大姓中排名第92位;而且入闽池氏以先祖名字来分,可分为六大支系:涌源、可祖、鲤腾、溥、朝奉、源澄。其中影响较大的要算涌源和池溥(开基江西赣州,其后裔禅郎转迁入闽)等衍派。
  据广东揭阳池家渡村谱载:唐朝后期,涌源公随王潮、王审知由河南固始入闽。到后梁时,梁太祖封涌源公为“招讨使”。涌源公定居闽地,为闽池氏开基之祖,其后裔分迁福建各地。 其子然公一支播迁到广东的揭阳、潮州、大埔以及浙江等地。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有河南西平县池溥在广东连州为官,致仕返乡,途经江西赣州,因爱其山川之胜、风俗之淳,故“择地赣之东镇而家”,成为赣南池氏始祖。溥生二子旭、郎(后迁入福建守化开基立业)。旭生四子纪鲤、梦鲤、叔鲤、季鲤,梦鲤中咸淳甲戌(1274年)恩科状元,今江西赣州市水东镇七里村《池氏宗祠》就是为纪念池梦鲤而修的一幢古建筑,也是赣南池氏族人的总祠堂。池溥的后裔繁衍至今已有三十多代,遍布于江西的赣州、会昌、兴国,福建的宁化、武平、上杭及广东的始兴、梅州等地。
其他文献
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公路发展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发挥到最大化。通过对我国目前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