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hol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课堂提问方式和提问质量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一些提问方式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值得我们注意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缺乏价值、追求形式的简单提问。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想不想”等,语言机械、呆板,缺乏艺术性,学生很多时候成了“应声虫”,这样的提问毫无教学价值;有些教师不是从课堂需要出发,而是追求提问这种形式以彰显互动教学,设计的提问简单明了,答案一目了然,学生个个都破口而出,这表面看来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双边活动程度高,但学生对问题却没有思考的余地,达不到认识提高的教学目的。这种表面上的互动,形式上的互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
  二是缺乏层次、笼统散乱的直接提问。有些教师,在解决较大较难的问题时,要求不够明确、提问毫无层次,直接把最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下手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让教师感到课堂气氛冷清,教学情绪索然;又让学生感觉所学内容无趣,教学设计不合理,从而对课堂失去发言的兴趣。
  三是缺乏耐心、无意倾听的急躁提问。有些教师吝惜“宝贵”的课堂时间,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目光游离,不注意倾听,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者将目光转向说话或者做小动作的学生;有些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与预定答案不太符合甚至相左时,马上打断学生的回答,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自己的答案是如此的错误,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从而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以上几种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提问方式,会严重挫伤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提问的优势得不到体现。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增强提问的有效性:
  一是提问要有目的性和启发性,不能简单随意。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先考虑一下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有意义,不要无疑而问、为问而问。问题应该具有沉甸甸的思考价值,具有启发性,能问而生思,发展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仔细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 要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发现“为什么”,进而探索“怎么样”,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提问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不能大而化之。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复杂棘手的问题,当遇到较大、较难,不能一次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教师可以将这类问题进行合理拆分,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分层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通过这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提问,一方面,可以尽量避免问题过大过难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互相关联的提问,再加上正确引导,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思维方法予以引导,提高学生探究、剖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是提问要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不能急于求成。就是说,提问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要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提问题就让学生发言,或者是“连珠炮”式的提问,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有个别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便心满意足地继续教学活动,那么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培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保证了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维过程的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有创见的回答,才能改变提问中“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学会等待。一个问题提出后,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搜寻、归纳和整理信息,去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较快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出的时间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回答后,不要马上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而应该稍微等待一会儿,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补充或修改自己的回答,使回答更加系统和完善,以此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课堂提问是科学,也是艺术。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在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更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提问达到最优化程度,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路标作用,使我们的课堂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
其他文献
随着以Internet为核心的网络的发展,覆盖天下、网络全球的信息网络环境已初步形成,图书馆正面临着一个日益普及的数字化信息化环境.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正被数字化和网络化,越
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下面,就我个人的实践谈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营造氛围,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课堂上,教师要保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教师还要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通过引发、组织、示范、释疑、激励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理论依据  现代诗歌在否定古体诗的过程中奠定了新诗发展的基础,摆脱了各种形式的束缚,实现了诗歌向自身的靠拢,成为文学的典型形式。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教”的历史源远流长。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而现代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广泛的自然科学思维背景,科学发展观,可以成为目前技术创新的目标价值前提.未来的技术创新方式将是选择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带动整体发展.
“仿格作文”起源于刘德福老师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上对“文本摇动心灵”写作理念的思考和多方面的探索。仿格作文教学就是以“文本摇动”为核心理念。以文本刺激为中介。以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为平台,通过文本所提供的教学情境即文本所体现出来的语言、技法、情感、主题和作者的人格魅力等知识建构。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索活动。来唤醒学生心灵中固有的写作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飞跃,从而在文本和学生心灵中建立一个隐秘的写作通道,并
每个语文教师都希望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引导学生欣赏佳作意境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精读,欣赏其中意境,对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一)引导学生启动各种感官,将优美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可触摸的画面,身临其境,细加体会。我们试着带学生走进朱自清的春天,绿而嫩的春草,艳而香的春花,柔而轻的春风,细而密的春雨,脆而亮的笛声
金融支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现有的投融资体制已出现了许多与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更符合宁夏实际的投融资体制,将直接影响宁夏农业及农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农村居民消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行为.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