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形成在前 档案管理在前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档案形成在前”理论促使档案管理回归本位。“档案形成在前、档案管理在前”理念和档案管理与业务流程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是“档案形成在前”理论在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对数字时代的基建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档案形成在前;档案管理在前;建设项目;电子档案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同时它也对如何管理电子档案和档案学理论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档案学理论认为: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并把立卷归档作为文件与档案的分水岭,固化了文件“归档”后才是档案的意识,造成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而由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引出的前端控制思想,试图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其囿于文件阶段性划分,实际上已经蜕变为不伦不类的电子文件管理,而很难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以“归档”制度为核心的传统档案学理论这对孪生兄弟,在数字时代已显现老态,时代在呼唤新理论的出现。
  刘东斌先生2007年开始陆续发表的《论档案形成在前》[1]《信息时代:档案形成在前说的理论意义》[2]等系列文章,提出“档案形成在前,是文件的前身,文件则是档案的复制件”“立卷归档是档案组织管理的要求,而不是档案形成的必要条件”等观点,这是基于对我国档案历史现象和现实工作的周密考察、深度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揭示了档案的本质属性和档案管理问题的原因所在,对数字时代的档案管理及其相关工作都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本文就是笔者将“档案形成在前”理论应用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
  2 建设项目档案形成在前
  2.1 建设项目纸质档案形成在前。冯惠玲教授认为:“各种各样的档案的具体形成过程尽管不同且很复杂,但从其制作动机角度可大致分為两种类型:一是在其被制作时就是档案,其制作者具有明确的档案意识,其制作目的就是为了让其在时间上传递,为了日后的查证、使用,为了给日后的自己或后人留下明确的原始记录……。二是在其被制作时并不是‘档案’。‘有意’制作的档案的‘优势’是制作材料较好,追求耐久性,格式严格、规范,便于长久保存且留存状况较齐全、完整;其‘劣势’是内容往往难以做到客观、真实,常有虚假不实甚至有意作伪、抑恶扬善、报喜不报忧等内容上的偏差、错误。”[3]建设项目的纸质载体档案属于冯教授论述中的第一种“在其被制作时就是档案”类型。这里以公路建设项目为例给以剖析: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的内容、格式、签字流程等,是根据《公路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法规和标准提前设定的。从承包商的自检,到监理工程师的验收签字直至归档,档案流程是预定的;从承包商的质检员,到专业监理工程师、驻地监理工程师和总监理工程师直至建设单位工作人员等,在介入相关工作时,都知道这些资料是原始的具有唯一性的档案,具有明确的档案意识。水利、房建等建设项目和公路建设项目一样,也都具有内容、格式、签字流程被预设,相关人员具有明确的档案意识等共同特点。所以,建设项目的纸质载体档案属于“在其被制作时就是档案”的类型。
  结合冯惠玲教授的观点和建设项目档案的特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建设项目的纸质档案“在其被制作时就是档案”,自然也就形成在前,印证了“档案形成在前”理论在建设项目领域的正确性;2.因为建设项目档案的真实性存在先天“劣势”,只有提前介入、管理在前,才能克服“有意作伪、抑恶扬善、报喜不报忧等内容上的偏差、错误”。
  2.2 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形成在前。建设项目场面分散、工序繁多,单一的文字记录方式很难全面反映项目活动的内容和背景信息。包含图片、声频、视频、文字等信息的多媒体电子记录,能更直观真实地记录和再现活动过程。随着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电子信息的类型和数量也越来越多,电子档案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关于电子档案,刘东斌先生认为:“在计算机上形成的原始记录,首先要保存到计算机的硬盘上,而在计算机硬盘上保存的这份原始记录正是电子档案,正是电子档案的原件。而需要办理或执行的则必须将这份原始记录(电子档案)复制成电子文件发往有关部门办理执行。”[4]“电子档案形成在前,是电子文件的前身,电子文件是电子档案的复制件。”[5]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IT部分(见下图)一般包括:1.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个人计算机等;2.数据库;3.服务器;4.网络,包括移动网络和InterNet网络等。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流程可以概括为:终端设备采集的信息通过移动网络(或InterNet网络)、服务器实时传送到数据库后,作为第一手的原始记录直接形成电子档案;数据库和服务器复制档案中需要的信息,根据定义流程和用户请求推送或分发;终端设备通过移动网络(或InterNet网络)接收服务器推送或分发的信息。
  档案是信息的记存,管理是信息的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在集成化方面的发展和深入应用,使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相互融合,业务活动形成档案,档案流程贯穿服务于业务活动;电子信息在被传输到数据库的一刹那即被保存为原始记录成为档案,经复制后再进行信息的推送和分发。以上现象直观地证明刘东斌先生“档案形成在前”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2.3 “档案形成在前”理论在建设项目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笔者参与编制河南省地方标准《公路工程工序质量节点实时监控规程》(DB41/T1164-2015)和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把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对监理、施工等单位的实时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反复总结提高之后,逐步领悟到档案管理是实时控制和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没有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项目管理信息化就会徒有其名、夭折短寿。
  建设项目档案内容繁多、来源复杂、变化多端,规范电子档案的管理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在对许多档案学理论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深感“档案形成在前”理论扎根实践、逻辑严谨。以“档案形成在前”理论为指导,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档案形成在前、档案管理在前”的理念,开发完善的档案管理子系统在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档案管理与业务流程一体化,使档案与业务管理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公路建设项目业务流程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如下:行业管理部门建立数据库和服务器供各个建设项目集约共用;建设单位牵头,监理和施工单位等依照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工作节点及其内容;通过移动端、pc端,工作人员采集信息并以电子数据或电子记录的方式实时上传到数据库,直接形成档案;数据库服务器按业务流程规定的信息即时推送分发给相关人员;相关人员按权限检索查询实时业务信息;档案保管与利用做到存查分离等。
  “公路建设项目业务流程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已在许多公路建设项目推广应用,取得了档案管理和项目管理双丰收,从实践方面也证明了“档案形成在前”理论的正确性和“档案管理在前”的实际意义。
  3 “档案形成在前、档案管理在前”对建设项目管理的意义
  3.1 有利于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4)规定,建设单位应履行的职责包括:负责组织、监督和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工程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归档工作;也可委托监理单位监督、检查工程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归档工作;收集和汇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立卷归档的工程档案等。
  《公路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公路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第六条规定,“项目竣工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工作应纳入工程合同管理,纳入监理工作内容,按照‘谁形成谁负责’的原则,由文件材料的形成单位或部门负责,不得委托他人”。
  按照以上规定,建设单位(项目法人)是档案管理直接的监督者,其监督工作直接影响着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档案归档移交制度,移交前档案由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负责形成和保护,归档移交的验收工作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归档后也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专门机构保管。以上现象造成建设单位(项目法人)的工作人员一般仅仅重视“归档移交”工作,项目管理层内日常的档案管理消极被动。专业档案工作者也囿于移交后实体保管的观念和受人力资源限制等,难以越过“归档移交”的分水岭。
  刘东斌先生认为:“其实,档案并不是因为立卷归档才成为档案的,立卷归档只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而档案与档案管理工作是两回事。把文件与档案看成是‘前身’和‘转化’的关系,恰恰是档案管理工作造成的。作为档案来说,立卷归档与未立卷的没有任何区别,但作为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不立卷归档就不便于查找利用。立卷归档是档案组织管理的要求,而不是档案形成的必要条件。”[6]按照刘东斌先生的观点,需要通过理论和制度两个方面同时来着手解决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确立了“档案形成在前、档案管理在前”的理念,这样,就可以使建设单位(项目法人)从思想认识上摒弃“归档”这一思想障碍,责无旁贷、积极主动地按照相关法规监督监理、承包商等参建单位的档案工作,把档案材料与工程建设同步收集、同步整理、同步归档,保证项目档案材料收集、立卷、归档的及时、准确、完整、系统和安全。
  3.2 有利于档案相关人形成法规遵从性。按相关规定,建设项目档案应在交(竣)工验收前验收移交。建设项目工期长达数月、一年、数年,大量档案从形成到移交经过的时间较长,监理、施工等单位作为移交前的档案形成和保管主体受利益驱动,往往仅在交(竣)工验收之前的短时段内突击整理档案,后补现象严重损害了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记忆的缺失不仅是过去的缺失,而且是未来的坍塌。”[7]如果今天不能共同建构真实的昨天,今天的建设者就可能失去认同、迷失方向;如果预知明天不能追溯真实的今天,今天的建设者就可能失去敬畏、肆无忌惮。真实的档案资料可以再现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细节过程,是举证查因的凭证材料。重视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建设项目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对构建真实完整的集体记忆乃至社会记忆至关重要。刘东斌先生指出:“档案的原始记录表现在,不管是记下当时对某个问题的瞬间想法,还是严谨的论述,哪怕是只有一个字、一句话,也同样都是原始记录,同样都是档案。”[8]
  树立“档案形成在前”理念、制定“档案管理在前”的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及时归档、严格保管,形成真实完整的原始记录,可以弱化现行归档移交制度造成的弊端,强化相关人员对档案法律效力的敬畏,自觉形成法规遵从性。
  树立“档案形成在前、档案管理在前”理念,促使建设项目参建人员在法规遵从性基础上强化档案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积极的现实、历史和社会意义。
  3.3 推动业务流程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特里·库克先生曾强调档案工作者“开始作掌舵员,而不是作船手”;还指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立档单位的职能、业务过程和工作程序,帮助它们决定何时何项工作是关键的,使它们明白只有文件才是其重要职能、举措、事务活动的重要的凭证,促进其进行系统设计,把信息系统变为文件存贮系统,区别信息与文件,使文件的内容、结构和来源作为集体记忆乃至整个档案遗产的组成部分保存下来。”[9]特里·库克先生这里论述的“文件”应等同于档案。
  特里·库克先生发表该论述至今已经20多年,档案学理论的发展和长期的管理信息化实践,在证明其论述正确深邃的同时,也可以把蕴含“开始作掌舵员”的意旨清晰地表达出来:档案管理不能从“归档”开始,而应从档案形成开始,需要提前介入。“单位的职能、业务过程和工作程序”与档案管理相互依赖,信息系统与档案系统相互依赖。
  与特里·库克先生的论述一致,建设项目的业务流程与档案管理相互依赖,业务活动形成档案,档案管理服务于业务活动。独立或后置的档案管理难以生存,缺少了档案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像没有灵魂的“盐柱”。
  “档案形成在前、档案管理在前”的理念体现了档案工作者“工作中心由档案转向档案活动和档案行为”[10]“开始作掌舵员”的发展方向。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管理科学、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等相结合,开发业务流程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
  4 结语
  笔者参与编制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公路工程工序质量节点实时监控规程》(DB41/T1164-2015),以及开发的建设项目业务流程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已在许多建设项目实施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实时监控的实现及其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档案背景信息即时管理的基础作用。
  工序质量节点理论研究中所依据的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等理论,与“档案形成在前”理论原理不谋而合,在实践中形成的“档案形成在前、档案管理在前”理念,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而且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6]刘东斌.论档案形成在前[J].档案管理,2007(2):17~21.
  [2][8]刘东斌.信息时代:档案形成在前说的理论意义[J].档案管理,2007(4)24~28.
  [3]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4][5]刘东斌.“档案形成在前”说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启示[J].档案管理,2007(3):14~18.
  [7]徐友漁.记忆即生命·城市牛哞[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
  [9][10]特里·库克,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观念:后保管及后现代主义社会里信息与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场革命[J].刘越男编译.山西档案.1997(2):7~13.
  (作者单位:高爱民,郑州市公路管理局;张长林、刘芳,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 来稿日期:2017-06-19)
其他文献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办高校这样一个非公社会组织中进行党的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民办高校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内在的规定性,文章拟从多方面阐述民办高校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党建;政治核心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
有幸与市教研员一起参加了全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其中一天的赛课内容是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对于这个内容的理解,仅从教学重点一项来看,六位赛课老师分别有“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这两种明显不同的理解。同样的内容。为什么确定的重点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思考一:教材展现的情景图告诉我们什么?  仔细阅读教材,教材的情景图是一群孩子用不同形状的工具测量书本的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下,高等教育势必要随着学生需求的改变而转变,尤其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通过转变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最终打造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机制,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机制  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教育环境,高等教育的普及为国家培养了
【摘 要】我院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由于受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和顶岗实习特殊条件的制约,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党建工作。本文通过分析我院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深究其问题根源,创新学生党员在校外实习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对完善我院的党建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顶岗实习 学生党员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当前,各高职院校积极贯彻响应教育
【摘 要】本文立足于教育强省中的强市——A市,对小学生课外活动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同时也在课外活动内容、形式、目的、评价方面存在问题。因此,转变全民教育观念、加大课外活动专项经费投入、提升教师素质、健全课外活动评价机制实属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活动 现状 问题 策略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A市的11所小学作为代表。之所以选择A市
所谓“学生主体论”,是指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它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一种教育理论。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启”、“发”与复举的火候,不仅顾及教育对象的情绪和认知水平,还指出要使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自学与自我修养。在学生不能奋发向上或倾向自卑时,才需要加以开导、引导、启发、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和建立了协调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形成了“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四个全面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四个全面”战
摘要:本文针对刘东斌先生《论档案形成在前》一文中的有关观点.围绕文件与档案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联系,分别以记忆功能的表现、概念语义的关系、源流判别的准则和工作范围的界定等问题作为切入点,阐述论证了从文件与档案的基本运动规律来看,仍然是文件形成在前的基本命题。  关键词:文件 档案 形成关系    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运动发展规律时提出的一个基本命题。在档案学研究中,档案与文
表弟是个游戏迷。读高中时有父母看着还好,上了大学要住校,父母鞭长莫及,他就撒开了玩,除了必需上的课,他几乎全天泡在网吧里。我都替他发愁:这样下去,能找到工作吗?  没想到我是杞人忧天。大二那年,表弟就有了一份兼职:在网吧里当网管。对于网吧老板来说,有这么一个业务能力强、又恨不得一天24小时呆在网吧里的网管自然很划算;对表弟来说,既可以免费玩电脑,又有钱拿,也很爽啊。  到大四时,表弟的同学们开始到
一、推进丰台教育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非京籍学生比例激增,随迁子女数量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以上。以2011年9月为例,丰台区小学随迁子女在校生人数为39250余人,约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60%。在安排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就学途径上,丰台区教委一直坚持以公办校接收为主体的原则。对于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公办校无条件接收,接收工作遍及全区公办校。此外,丰台区已审批的打工子弟学校3所,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