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数学学习,应当帮助学生获得有利于适应社会生活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以及基本的应用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本文从四个角度来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属性结合思想的渗透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形、图、数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这也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理解各种数学问题时,常常由于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到困境,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既能帮助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还有助于开拓思维。
一、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数与计算教学领域的改革中,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而学生的数感也是建立在缓慢的发展过程中的,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加形象的对数进行感知。直尺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工具,所以可以借助直尺,将直尺作为原型,通过“数尺”过渡到“数线”再到“数轴”,通过数与点的对应,将点看作数,将数看作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的大小、顺序以及含义。例如在进行“负数”教学时,可以借助数轴将正数以及负数的关系表示出来,如图1所示:
要引导学生对数轴图进行观察,发现0点的位置。0点是数轴上正负的分界点,在0的右边全是正数,而且随着位置向右移动,数轴上点所代表的数值就越大。在0的左边是负数,而且随着数轴上点向左移动,点所代表的的数值就越小。而0本身既不属于负数,也不属于正数。这样,学生就能够对数的整体结构有了非常明确的认知。
二、通过数形结合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力在思维活动中的表现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高低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具有观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思维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小学数学知识从表面上各种数字运算、概念理解以及各种规律知识等,本质上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优秀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学生之友具备了优秀的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地发展智力,才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也一直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解决数量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数形结合的运用,能够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数量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加直观。在解决数量关系问题时,应当将数和形有效结合,降低题目的难度,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一辆汽车一个小时形式了40千米的距离,那么5个小时内该汽车行驶多少千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做出线段图,如图2所示:
通过线段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就非常明确,问题也非常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题目的难度也大大降低,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答案。
三、通過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公式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有很多数学公式需要学习,而且公式的形式以及内容都是需要通过背诵来记忆的,这样无疑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在公式的实际运用中,只要问题的形式稍有变化,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比如学生在记忆长方形周长的公式时,只记住了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而另外两种形式:周长=长x2+宽x2;周长=(长+宽)x2却不能正常运用。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学生并不理解后两周公式的由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借助木棍来介绍求周长的方法,而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明白了周长公式的具体含义和由来,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公式、应用公式。
四、挖掘隐形内容,重视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指导
不论是数字或者是图形,其本质都是一种符号,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将两种符号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让学生看到数字时能够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时能够想象到数字,通过数形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记忆,巩固知识理解,帮助学生的更好解题。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话简单的示意图。对于教师来说,也要注意挖掘知识,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全面把握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将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挖掘出来,有针对性的设计在课堂教学当中,增强对知识的再创造,以此来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结语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思想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来解决各种数量关系题目。同时,在理解公式、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课堂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形、图、数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这也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理解各种数学问题时,常常由于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到困境,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既能帮助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还有助于开拓思维。
一、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数与计算教学领域的改革中,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而学生的数感也是建立在缓慢的发展过程中的,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加形象的对数进行感知。直尺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工具,所以可以借助直尺,将直尺作为原型,通过“数尺”过渡到“数线”再到“数轴”,通过数与点的对应,将点看作数,将数看作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的大小、顺序以及含义。例如在进行“负数”教学时,可以借助数轴将正数以及负数的关系表示出来,如图1所示:
要引导学生对数轴图进行观察,发现0点的位置。0点是数轴上正负的分界点,在0的右边全是正数,而且随着位置向右移动,数轴上点所代表的数值就越大。在0的左边是负数,而且随着数轴上点向左移动,点所代表的的数值就越小。而0本身既不属于负数,也不属于正数。这样,学生就能够对数的整体结构有了非常明确的认知。
二、通过数形结合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力在思维活动中的表现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高低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具有观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思维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小学数学知识从表面上各种数字运算、概念理解以及各种规律知识等,本质上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优秀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学生之友具备了优秀的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地发展智力,才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也一直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解决数量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数形结合的运用,能够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数量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加直观。在解决数量关系问题时,应当将数和形有效结合,降低题目的难度,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一辆汽车一个小时形式了40千米的距离,那么5个小时内该汽车行驶多少千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做出线段图,如图2所示:
通过线段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就非常明确,问题也非常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题目的难度也大大降低,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答案。
三、通過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公式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有很多数学公式需要学习,而且公式的形式以及内容都是需要通过背诵来记忆的,这样无疑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在公式的实际运用中,只要问题的形式稍有变化,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比如学生在记忆长方形周长的公式时,只记住了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而另外两种形式:周长=长x2+宽x2;周长=(长+宽)x2却不能正常运用。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学生并不理解后两周公式的由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借助木棍来介绍求周长的方法,而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明白了周长公式的具体含义和由来,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公式、应用公式。
四、挖掘隐形内容,重视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指导
不论是数字或者是图形,其本质都是一种符号,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将两种符号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让学生看到数字时能够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时能够想象到数字,通过数形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记忆,巩固知识理解,帮助学生的更好解题。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话简单的示意图。对于教师来说,也要注意挖掘知识,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全面把握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将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挖掘出来,有针对性的设计在课堂教学当中,增强对知识的再创造,以此来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结语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思想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来解决各种数量关系题目。同时,在理解公式、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课堂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