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件冒险的事情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3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读书是件冒险的事情,因为烂书太多。看烂书,像吃了一个坏苹果,吃出一条昆虫或一嘴农药,魂都吓走了,谈何愉快。
  爱情何曾不是?
  总会爱一个人,总会冒险一次。最初爱的时候,一定没有经验,很茫然地就爱上一个人了,不知道这是在冒险,只觉得蠢蠢欲动,满心全是这个人,仿佛这个人是鲜花着锦,最爱的时候,赴死都随时准备着——也只有爱着时才会这样。徐悲鸿爱上孙多慈后,给友人写信,浓烈到再也不能释放,于是把心中火热吐露给友人。友人说,该爱就爱吧。后来他果然离开蒋碧微,虽然没有娶孙多慈,但离开自己太太,并且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脱离关系,孙多慈的爱情力量脱不了干系。况且,他那时正疯狂,逢人就是孙多慈,孙多慈如何有才,孙多慈如何温柔……孙多慈挂在嘴边上,成了心中百转柔肠,听得别人都一惊一跳。
  后来徐悲鸿1953年在大陆离世,孙多慈彼时在台湾,为徐悲鸿守孝3年,也算爱过一场。爱情这件事情就是这样,太圆满会觉得没有趣味,比如杨绛与钱钟书,半丝惊魂也没有,可是,太波折又会消损人心,比如徐志摩和徐悲鸿。这两个男人的爱情都太冒险,特别是志摩,以致年纪轻轻就丧了命,为传奇爱情涂上闪亮一笔。
  人的冒险心理在爱情上最为突出。最喜欢的是爱上一个坏人,怀着拯救他的心理,最好他是社会上最不入流的男人,最好他放浪不羁,然后自己开始教化他。男人也一样,喜欢和坏女人打交道,温良恭顺的妻子一定激不起他的斗志,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永远喜欢的是王娇蕊,而对孟烟鹂,永远觉得她是一张白纸,寡淡,无聊。
  冒险爱上一个人,轻的是如同感冒一场,重的就是一场灾难。多拉玛尔爱上毕加索,从此成为疯子,不但此生废掉,来生怕也难以再爱别人。
  而我们大多数人,冒险爱上一个人,曾经愉悦地出发,想轰轰烈烈留下传奇,最后才发现苟且爱过,也鸡吵鹅斗,也反目为仇,也咬牙切齿,也后悔如此轻率……冒险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冒险,当然有代价。吃上一口苹果,不知道它是坏的,苦了一下心,吐了就行,可是,爱错一个人呢?吐是吐不出来的,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和谁去说?《非誠勿扰》中的笑笑说,“太委屈了”。这四个字足以说明爱错一个人的代价,只能和陌生男人倾诉,和周围的人说“我当了小三”?既让别人耻笑还得不到任何安慰,冒险之后,残局必须自己收拾。
  那过去的回忆,总是有尸骸,自己不整理扔掉,没有人会替你收拾旧山河。
  就有人说了,那我不去爱了,我嫌麻烦。
  其实更无聊。
  这一生,不冒险一次,不犯一次傻,一辈子总是不动声色,即使落得寿终正寝安居乐业,又有什么意思?
  也有人说,下次,我长记性,再也不上坏人的当了。
  爱情来了时,还是不长记性,还是和傻瓜一样前赴后继地去爱,哪怕仍然冒险,仍然上当,仍然心碎。在爱情上,所有人都不会长记性,因为它这么美,这么让人心动,这么让人心碎——凡是能让人心碎的事物,它也一定曾经让人非常心醉。
  心甘情愿一次次去冒险,总是说,不会爱上哪种人,不会爱上谁谁。爱情最不怕你嘴硬,当它来了时,是洪水猛兽。我的女友,三番五次说要戒掉爱情,但每次见她,脸上都闪着爱情光芒,她最著名的两句话是,“我又失恋了”,“我又热恋了”。此起彼伏,没完没了。
  所以,她看上去如此波澜起伏而又年轻动人。张爱玲说得多对,保持年轻最好的秘诀是:生活安定,心里不安定。心里有鬼胎的人才会看起来总是闪着灵光,而那鬼胎,就是爱情。
  哪怕一次次冒险,哪怕一次次受伤,只要不粉身碎骨,女人,总是愿意拎起自己的武器,杀入到爱情这场战争中去,哪怕丢盔弃甲,哪怕一无所获。
  冒险,总是诱惑的。
  爱,总是好的。
   (编辑青木)
  
其他文献
前两天,先生买了山芋回家。我看着那几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亲切感瞬间潮涌。  小时候,山芋是我最爱的零食。我家的山芋都是舅舅给的。那时舅舅很年轻,剑眉朗目。那双酷似妈妈的大眼睛,一见我们,便笑成了弯月。  舅舅家有许多好吃的:甜甘蔗,嫩花生,香玉米,印象最深的,就是山芋。舅舅家的山芋在屋角常常堆成了小山。一嘟噜一嘟噜的,一串上面大大小小好几个,还连着细细的根须。我曾好奇地问舅舅,为什么种那么多山芋。
心胸是指人的胸怀与气量,是对人对事的宽容度和承受力。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说:“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别看人的心脏,大不过一个拳头,人的心胸,却的确可以比大海和天空还要宽广的。  心胸宽广为福之门,心胸狭窄为祸之根。  心胸宽广的人,自信,所以从不需要别人的恭维和赞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胸狭窄的人,自卑,所以特别渴望别人的溢美之词来装饰自己的脸面。  心胸
“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汪曾祺老先生真幸福,睡到自然醒,还有鸟儿来敲门。我有多长时间没有享受到这样的礼遇了呢?大概三十多年了吧。生活在嘈杂的城市,除了人声,就是人声,哪里去找那悦耳的鸟鸣呢?  小时候的早晨,我都是在鸟声中醒来的。那时,住在平房里。前后都是菜园,菜园的周围都栽着树:楝树、梓树、水槐和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帮他赎身,回国后再到政府报账。孔子一个学生赎人后未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批评了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这则故事实在是意味深长。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孔子是标举德行的,现在
他有钱了,仍有烦恼。烦恼来自儿子。  十三岁的儿子华光滋长了好多恶习:懒惰,狂傲,贪恋网络游戏,不爱学习。这些暂且不说,最挠头的是,儿子怀疑一切,对啥都不相信。  多年来,两口子只顾在商海拼搏,把孩子扔给了保姆,却不以为然。当他们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富二代”飚车草菅人命被惩治时,才知道后怕——得救救孩子!但是,又苦于无从下手。  一次看电视,边远山区的孩子们上学,每天得走十几里山路,扛着柴带着米,
大家常问我是如何演绎《松花江上》这首歌的,我回答:“没有演绎,《松花江上》唱的就是我自己,是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  我的童年是在日寇铁蹄下度过的。常听闻亲戚朋友家十几岁的孩子,突然间就不见了,被日寇抓去做苦工,再沒回来。每天胆战心惊,常年挨饿受冻,唱歌成了我儿时唯一快乐的事。我从小便会唱《松花江上》,一开始并不懂它的深意。有年冬天,我在上学路上看到几辆简陋的木板车,拉着冻死的同胞,那残酷的场景
喜欢赵传的歌,犹如喜爱陈年的酒,高兴时呷一口,通身畅快;失意时饮一杯,心灵愉悦;闲暇时浅斟细品,香醇四溢。  流行歌曲于我无缘,因着它们大多没有触动心灵的字句,又无振奋人心的旋律,更无奋发向上的乐调,也就充耳不闻了。唯有老歌,虽时过境迁,竟还能穿透厚厚的尘埃,焕发出青春的魅力。尤其是赵传那沙哑不失劲道,苍凉不失激越的声音,更能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那种感动超越外表,历久弥深。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
孙红雷出生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一个破旧的俄式老洋房里,家里穷,28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父母、爷爷、叔叔和3个孩子,六七个人一个挨一个睡在吊铺上。父母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应付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有连续5年,每个月末妈妈都要到邻居家借10块钱维持家用,那时邻居都瞧不起他们。秋天的时候,他时常和母亲一起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子,然后回去洗干净做菜。孙红雷从小就品尝了底层生活的艰辛。  小时候的孙红雷便初显艺术天分。初
在老家,每一棵树都是有名有姓的,比如堡子梁那一片杏树林,有一棵是甜核,孩子们都叫它“马卵子杏”;果园里的那棵靠近窝棚的苹果树,偷吃过的都叫它“六月鲜”。不是每一棵树大家都能叫出它的名字,然而,这些树确实是有名字的,它们把自己的名字深藏在奇怪的年轮里、恣意蔓延的根须里、光影斑驳的枝叶里,像月光宝盒里的秘密,不会轻易让人知道。村庄攀爬在树木上仰望星空,难忘的时光,离不开树木的歌唱。  茫茫人海,我们千
大学者黄侃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关于他读书的事,坊间留下了许多佳话。最近读了严昌先生编著的《民国原来是这样》一书,从中又读到了一些关于黄侃和书的趣闻。  黄侃爱读书、爱买书,有点闲钱就用来买书,因此,他去世的时候,章太炎为他写了墓志铭,其中有这样的内容:“有余财,必以购书。”因为不断地买书,所以家里的藏书越来越多,书散放在家中的各个书架上,连几案和地板上都堆满了一堆堆的书。藏书多了,搬家的时候就会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