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问题 实现有效教学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iren_ru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而现实的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如下一些不良状况:1,以简单的集体回答取代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跃;2,对学生的回答只讲对与错而不作具体分析,或常常用优等生的正确思维掩盖学困生的错误思维;3,抢时间赶进度,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4,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甚至“启而不发”。那么究竟怎样精心预设问题,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要有备而问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有备而问,既不能吝啬提问,也不能“满堂问”。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刺激因素,诸如设计的问题、提问的时机、频率和种类,甚至提问哪些学生也要考虑;2,反应因素,即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教师要进行一些充分的问题预设;3,其他因素,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等。对不同学生的回答采用不同的评价尺度,或抑或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4,教师还要视课堂教学的具体学情,在恰当的时机灵活提问。提问的语言要清晰、简洁,要切中要害。教师要做到有备而问,在备课时就把设计的问题,尤其是关键问题,详细写入教学设计中,避免在课堂上随意的自发性提问。
  
  二、要遵循提问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要点,设计的问题既无知识性错误,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又应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层次性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难度或灵活性大的问题问优生,优生经过思考回答出来,有助于启发全班学生的数学思维;基础题、综合题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做可以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对班上的学困生,要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复习和思考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学困生树立自信,激发的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兴趣性原则。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学生就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尽量用适切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信息交流,驱动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4 双边性原则。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沟通的双边活动。一方面要求教师全神贯注地介入双边活动中,通过重复、追问、更正、启发、评价等手段,逐步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去思考、去探索;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究提问技巧
  
  1 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情感,激发兴趣。因此,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为依据,还要善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课伊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有关”,老师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的宽不变,长越长,面积越大;长方形的长不变,宽越长,面积也越大。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这样,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的提问,使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之上,既促进旧知向新知的迁移,又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下一步的教学进展调整教学预案,避免让学生去“探究”一些已经知道的知识,无病呻吟。
  2 善于用提问引发学生注意。用巧妙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我们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技艺的重要方面。富有创新和挑战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3 善于用提问拓展学生的思路。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的思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解放学生们的嘴,让他们来说,让他们来问,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提问中,多问一些“如果……就会……”“我们怎样才能……”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如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老师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在大多数学生用旋转与平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后,我再次启发学生思考:“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请动手做一做。”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发现割补平移法和分割求和的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4 善于用提问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提问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获得新的知识、新的能力。如在教学中可用归类提问、对比提问、演绎提问、归纳提問等形式,揭示一些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还可以采用连环提问和层层追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精湛的技艺。课堂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教师要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其他文献
摘要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习和研究哲学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一些哲学观点往往很抽象,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寻找一些方法。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具体的方法——图示法。在介绍基本哲学观点时可以利用直观的图示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印象,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关键词 哲学 图示    对于初学者,特别是对于初涉哲学的高中生来说,哲学
期刊
摘要 试卷讲评课要注意审清题目,善于从题目给出的叙述中发现解题的思路,并能根据不同的题型传授给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同一种题型甚至有必要给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不论运用哪一种方法,关键是给学生讲清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得他们掌握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技巧。  关键词 习题讲评 试卷讲评 讲评方法    一、引导学生入门——讲“审题”    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体现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意图。只有审出这
摘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兴起,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注重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课堂训练和及时评价等方面。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 当堂训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所谓数学的高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课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的话,作为课前准备之一的预设势必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并掌握相应的方法、技巧。    一、预设要源于教材,更要基于问题    预设是指教师的课前的教学设计。巧妙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有序展开,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我们的每一堂课,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地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目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由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 virus B3,CVB3)感染。病毒感染以后引起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春秋时代 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 在外流亡长达19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