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力量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MrF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3日,党中央发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的号召。
  5天后,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和市长黄兴国亲率天津市党政代表团专程赴陕西宁强、略阳两县,慰问受灾群众,考察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同陕西省签署了《津陕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框架协议》。
  7月11日,随着天津援建工作组进驻宁强,宁强灾后重建的大幕徐徐拉开……
  夕阳的余晖,洒在机器轰鸣的工地上。
  站在108国道边,远看玉带河南面一片开阔地,吊塔高耸,拉土车来回奔忙。这里正是由天津援建并已被命名为“宁强天津中学”的施工现场。
  在宁强县天津中学、天津医院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的同时,由天津援建的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燕子砭镇木槽沟村受灾群众建房集中安置点也破土动工。截至12月份,天津援建宁强已开工的大项目有24个,援建资金到位2.3亿元。9大类174个子项目中,已开工项目112个,竣工53个。
  
  规 划
  
  宁强县粮食局一栋办公楼的入口处,挂着一块写有“天津市对口援建宁强县工作组”的牌子。办公楼二楼的一排办公室,就是工作组办公的地方。
  在工作组成员汪郢的办公室墙上,贴有一张宁强县地图。汪郢说,工作组每去一个乡镇,就在那个乡镇的位置上贴一个圆形红色贴片,26个乡镇,一个都不能漏。
  每一个工作组成员的名片后面,都印有“心系灾区人民,干好援建项目,奋战秦巴山区,奉献第二故乡”的字样,这是工作组组长张传捷的“杰作”。
  据汪郢介绍,天津与陕西签订的援助框架协议,对重建项目以及投资额做了总体安排。援建工作组到达宁强后,第一步工作就是为落实框架协议制定项目规划。记者看到,在《天津市对口援建宁强县灾后恢复重建形象进度计划表》中,已对总投资约8.3亿元的9大类174个援建项目进行了统筹安排。
  7月,在骄阳和余震中,工作组与先期到达宁强的天津规划设计院,天津建筑设计院,天津勘测设计院专家们一起,到宁强各地对工程施工的地形地貌、河流、地质,自然植被等进行现场踏勘,并详细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及建筑结构特点,随即与县上有关部门一起论证项目设计方案,力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预防地质灾害、抗震,新农村建设等多种因素。半个多月的时间,他们编制完成了燕子砭镇木槽沟村,广坪镇金山寺村两个整村迁建集中安置点以及天津中学,天津医院等重点援建项目的规划,为援建项目的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
  8月27日,宁强天津中学和天津医院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至此,天津市援建的重点项目规划全部编制完成。
  天津中学、天津医院所在地依山傍水,环境优雅,过去是七里坝农场,也是宁强县城难得的块平地,非常适合建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
  天津医院占地面积约84亩,采用了“医患分离”、“全日照病房”等设计方案,建成后将成为医疗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医院。天津中学投资额达1.1亿元,预计明年9月1日投入使用,届时学生人数将扩大到4000人,比现在增加1000人。
  汪郢说,“三、五年后,这将会是宁强的一个新城区。”
  
  落 实
  
  教育,卫生及灾民房屋重建,是援建项目所涉及的重点领域。在天津援建宁强的工作组中,这些重点领域都是由专人负责的。
  负责学校重建以及加固维修的王润明告诉记者,宁强全县266所学校中,有230所校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学校在建项目分两种情况,新建和加固维修。加固维修的除了职教中心的一栋宿舍楼未完工外,其余都已完成。新建项目则要赶在明年新学年前完成。
  杨亚东是负责卫生系统援建的,据他介绍,开始定的项目包括宁强天津医院在内一共是7个,后来经过调查,在资金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将项目增加到了21个,包括9个乡镇卫生院和11个村卫生所。“将来对医生我们也有培训计划,现在还处于作计划的状态。”
  灾民建房是重建的一个重头戏,丁安介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据丁安介提供的数字,宁强县21913万农户需要重建新房,其中17145户已开工建设,基础完工的有12899户,主体完工的有3165户,房屋竣工的471户。因为建筑材料涨价,技工紧张,再加上余震不断和秋雨影响,建房的进度比预期的要慢一些。
  宁强是一个山区县,可建房的地方不多,20户就算一个集中安置点。丁安介说,这样的安置点全县一共有76个,其中有53个已完成了规划编制,第一期46个安置点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到年底,一大批安置点将相继建成。
  “木槽沟村是陕西最大的集中安置点,我们做规划时,考虑到以后的发展,均可加盖二楼,分前后院,农用车可以开进来,还有猪圈和沼气池。这个村子正好位于阳平关到青木川的公路边,有一定的客流量,将来可以发展农家乐,农民增收也多一条途径。”对灾民的未来,丁安介同样充满期待。
  在做好重点工作的同时,援建工作绀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省内外及天津方面推介宁强的优势资源,寻求发展项目。天津京津丽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汉源镇建立的钢材塑钢门窗批发零售市场已开始营业。在天士力集团的技术支持下,宁强县高寨子等11个乡镇的农民,已经栽种了4500亩西洋百合。
  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优先解决灾区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是天津援建宁强的原则。为宁强争取更多的项目,是援建工作组落实这一原则的重要内容。一位天津援建人员告诉记者,三年援建任务顺利完成之后,宁强将会以一个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温 暖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时听到一些感人的故事。
  援建工作组组长张传捷的母亲病重在家,他却无法在老母亲身边尽孝。他自己累病了,悄悄到医院挂吊瓶,直到第三天,才被急着找他签字的汪郢发现。由于不适应宁强的潮湿气候,张传捷的腿上生了许多湿疹,奇痒难耐。
  57岁的王润明是组里年龄最大的成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地震过去仅仅20多天,他就率领天津市建委定额站的几位同志两次远赴四川,到绵竹汉旺镇为天津援建的11万套板房做估算,并实地考察当地房屋的设计情况。随后,他又赶赴宁强灾区,同年轻人一样,到各乡镇查看学校震损情况,并与校领导探讨维修加固的方案。
  组里年龄最小的沈锐今年刚30岁,他6月29日结婚,7月11日就到了宁强。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致使他右眼视网膜脱落,在天津做完手术,又赶回了宁强。为了照顾他,组里就安排他干一些不太费眼睛的事。他的桌子上,放着一台收音机。
  天津援建宁强工作组的6名成员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捐款4000多元,为宁强部分偏远乡村的孩子购置了54件防寒服和800多副手套,并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亲自送到孩子们手中。
  其实,在宁强灾区,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
  11月1日,天津市人民向宁强县地震灾区捐赠棉被仪式在宁强县阳平关镇火车站西边的货运站举行,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的9.6万床棉被和4000多件棉衣,成为地震灾区灾民过冬收到的第一批物资。
  12月2日,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魏悌一行专程来到宁强县广坪镇,为该镇金山寺八一小学的218名学生和15名教师送来价值10万余元的衣物和学习用品。
  天津《每日新报》动员天津的企业和个人为宁强捐赠了两万多件防寒物品,并送达受灾群众手中;天津市东丽区党政代表团同东丽区15名企业家到宁强考察,捐资300万元建设宁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和阳平关派出所,同时为燕子砭镇捐赠棉衣被3679件;天津武清四中给宁强的学生们捐赠了1600双袜子;天津民政局为宁强教育系统捐资121.5万元用于学生温暖过冬……
  天津——宁强,两个相距千里之遥的地方,因为一场灾难而紧紧相依,这个冬天也因此变得不再那么寒冷。
其他文献
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及对环境问题的普遍重视,生态旅游便应运而生。本文简单介绍了生态旅游的产生原因及其基本内涵,并就生态旅游风景区规划建设谈了一些基本的想法。一、引言
本文从山西地区考古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来谈,通过阐述考古资源对旅游发展的意义和其融合发展的特点,并就如何通过考古资源来提高旅游竞争力提出几点对策,以促进山西地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