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幼儿园课程教学“小学化”倾向依然比较严重,课程改革陷入困境。本文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困境出发,探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困境;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在此背景下,完善幼儿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很多幼儿园课程改革面临着很多挑战,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育与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找到幼儿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逐渐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困境
(一)“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
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小学化”,是指将小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学习内容渗透于幼儿教学中,形成常规化、普遍化的教学趋势。在幼儿教学中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属于揠苗助长,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比较严重的危害,会扼杀幼儿的个性与天性,难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与幼儿的成长发展需要相背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造成不良的影响。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中,虽然有“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教学理念,也有去“小学化”的思路,但是在实际中,“小学化”现象依然存在,很多创新活动也是形式上的,基本上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这是因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依然存在改革之中,评价依然是量化评价,在新教学理念下的幼儿很难适应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在升小学的时候,在“入学考试”中难以取得优秀的成绩,这让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与家长“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理预期相背离,很多家長成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最大支持者。
(二)没有形成新的利益格局
幼儿园课程改革热点话题倡导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师若是采取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态度,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不协调,难以为幼儿教学带来更大的利益。当前很多幼儿园表面上轰轰烈烈地进行课程改革,但是实际行动上却是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幼儿教学中从未失去过,难以促进幼儿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幼儿园和家长都会敷衍课程改革,幼儿教学还是会回到“小学化”这个点上,忽视幼儿的个性与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策略分析
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陷入困境,是各种利益综合决定的,如果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入学成绩好,幼儿园的声誉比较高,会受到家长与社会的认可,幼儿园会得到更多的生源,教师可以得到奖金,符合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必须要创新课程改革,转变课程改革流于形式的趋势。
(一)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应试教育思想决定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课程改革首先就要构建适合幼儿全面发展的体系,这个评价体系有符合本地区域特色,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幼儿园要以儿童发展为导向,以幼儿的经验为落脚点,实现幼儿课程的园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引入个案评价、档案袋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逐渐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实践精神。
(二)加强理论学习,端正指导思想
幼儿教育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幼儿的德育教育,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上的要求,幼儿园要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明确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办学方向、教学目标与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幼儿的智育、美育、德育全面发展。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幼儿园课程改革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较高,才会产生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有师德、有业务、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品质高尚,为课程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时候,必须注重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结合本地资源,开发园本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阐述了幼儿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要从地区资源与自身幼儿园的特点出发,综合幼儿的实际成长需要,开发园本课程,灵活地开展教学工作,让课程教学更加具有创造性。国家没有要求幼儿园必须使用同一的课程,而是要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开设符合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五)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在幼儿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要求,把握幼儿教育的任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加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坚持科学的教学方向,丰富幼儿教学内容,懂得教什么、怎么教,纠正幼儿教学的小学化强项,坚持科学化的幼儿教学观念,创新幼儿教学模式,丰富幼儿教学内容,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
(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级教育教学领域中被广泛引用,幼儿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信息观念,用新媒体转变教学方法。幼儿教师必须有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有学科整合的意识,破除陈旧的教学弊端,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将多媒体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多媒体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结合在一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这符合幼儿的特点,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张帅.从模仿借鉴到规范创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34-48.
[2]华爱华.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游戏实践分析[J].幼儿教育,2009(10):11-13.
[3]覃江梅,邱毛.近十年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热点及展望:基于2010~2019年核心期刊相关文献的分析[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4):15-21.
[4]陈秋珠,石才英,房亚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早期教育研究历程及展望[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5):83-91.
[5]肖明.知识图谱工具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困境;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在此背景下,完善幼儿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很多幼儿园课程改革面临着很多挑战,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育与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找到幼儿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逐渐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困境
(一)“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
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小学化”,是指将小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学习内容渗透于幼儿教学中,形成常规化、普遍化的教学趋势。在幼儿教学中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属于揠苗助长,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比较严重的危害,会扼杀幼儿的个性与天性,难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与幼儿的成长发展需要相背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造成不良的影响。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中,虽然有“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教学理念,也有去“小学化”的思路,但是在实际中,“小学化”现象依然存在,很多创新活动也是形式上的,基本上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这是因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依然存在改革之中,评价依然是量化评价,在新教学理念下的幼儿很难适应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在升小学的时候,在“入学考试”中难以取得优秀的成绩,这让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与家长“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理预期相背离,很多家長成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最大支持者。
(二)没有形成新的利益格局
幼儿园课程改革热点话题倡导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师若是采取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态度,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不协调,难以为幼儿教学带来更大的利益。当前很多幼儿园表面上轰轰烈烈地进行课程改革,但是实际行动上却是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幼儿教学中从未失去过,难以促进幼儿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幼儿园和家长都会敷衍课程改革,幼儿教学还是会回到“小学化”这个点上,忽视幼儿的个性与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策略分析
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陷入困境,是各种利益综合决定的,如果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入学成绩好,幼儿园的声誉比较高,会受到家长与社会的认可,幼儿园会得到更多的生源,教师可以得到奖金,符合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必须要创新课程改革,转变课程改革流于形式的趋势。
(一)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应试教育思想决定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课程改革首先就要构建适合幼儿全面发展的体系,这个评价体系有符合本地区域特色,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幼儿园要以儿童发展为导向,以幼儿的经验为落脚点,实现幼儿课程的园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引入个案评价、档案袋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逐渐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实践精神。
(二)加强理论学习,端正指导思想
幼儿教育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幼儿的德育教育,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上的要求,幼儿园要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明确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办学方向、教学目标与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幼儿的智育、美育、德育全面发展。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幼儿园课程改革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较高,才会产生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有师德、有业务、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品质高尚,为课程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时候,必须注重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结合本地资源,开发园本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阐述了幼儿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要从地区资源与自身幼儿园的特点出发,综合幼儿的实际成长需要,开发园本课程,灵活地开展教学工作,让课程教学更加具有创造性。国家没有要求幼儿园必须使用同一的课程,而是要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开设符合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五)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在幼儿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要求,把握幼儿教育的任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加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坚持科学的教学方向,丰富幼儿教学内容,懂得教什么、怎么教,纠正幼儿教学的小学化强项,坚持科学化的幼儿教学观念,创新幼儿教学模式,丰富幼儿教学内容,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
(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级教育教学领域中被广泛引用,幼儿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信息观念,用新媒体转变教学方法。幼儿教师必须有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有学科整合的意识,破除陈旧的教学弊端,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将多媒体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多媒体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结合在一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这符合幼儿的特点,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张帅.从模仿借鉴到规范创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34-48.
[2]华爱华.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游戏实践分析[J].幼儿教育,2009(10):11-13.
[3]覃江梅,邱毛.近十年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热点及展望:基于2010~2019年核心期刊相关文献的分析[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4):15-21.
[4]陈秋珠,石才英,房亚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早期教育研究历程及展望[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5):83-91.
[5]肖明.知识图谱工具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