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英语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规定,不包括教材,英语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15万词,这也充分肯定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初中英语“问题式阅读”模式就是坚持增量阅读,坚持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有目的、有计划的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批量阅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英语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结构,回答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初中生英语阅读病因检索
(一)缺少积极词汇量
根据实践研究得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受词汇量的影响很大。若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就少,阅读速度和效率也就高,能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如果学生的阅读量缺乏,阅读速度和效率就明显较低,影响其英语综合水平发挥。
(二)缺失系统基础语法知识
在英语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较长、较复杂的复合句,英语语法知识的不扎实就会造成理解偏差,如果一篇阅读材料中出现了多个复杂的、较难的语法结构,学生就会失去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甚至失去对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缺乏异文化背景知识
中国学生缺乏对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这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部分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加大了阅读难度。
二、“问题驱动式整体阅读”模式对症下药
(一)构建问题驱动式整体阅读教学
现在初中英语使用的都是牛津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开头都有一篇reading,这是单元的主题与重点。教师要先认真分析教材,设计问题层次,构建整体的阅读教学框架,确定教学步骤,设计教学目标,还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时,要积极采用问题驱动,让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注意遵循由总到分、由浅到深的原则,有步骤的引导学生思维。
(二)增加词汇量
在牛津教材中,教材的词汇量较大,对初中的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尤其是初一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汇,借助相关情境,使用图片、实物、动作、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减少生词对学生阅读理解上的限制。借助相关情境来解释生词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生词的理解。
(三)从整体到局部让学生逐渐深入阅读
1. 先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整体把握
“总”就是让学生先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提出一个有概括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第一次阅读,快速理解文章内容。这个问题设计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并且难度不能太大,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根据问题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性的思考,还要提醒学生把握中心句,注意开头段与结尾段的首尾呼应。
2. 让学生把握各段落及各段落中的细节
“分”就是在学生对全文有整体的把握之后再对各段落有一个局部的分析,认真分析段落中的细节。教师可以根据各段落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渐深入到对文章的研究中,再根据文章中的重点知识点理解提问,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以及篇章的阅读能力。
(四)巩固知识
阅读过后,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测验,让学生知识得到有效巩固,加强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深度理解,将掌握的知识有效转变为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把握整体结构、对内容并有深度的研究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或主题设计一个问题,问题的形式不变,引出不同活动,比如改写课文、复述文章、缩写文章、讨论等形式,补充巩固学生本节课掌握的知识。
三、“问题驱动式整体阅读”教学后效思考
(一)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的参与性,在进行问题式阅读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做游戏等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注意吸引学生注意力,因为英语学习难度较大,注意力不集中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提高注意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要针对全班学生,切忌只为优秀生来设计,提高全班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问题驱动式整体阅读”模式应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探求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阅读技巧,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初中生英语阅读病因检索
(一)缺少积极词汇量
根据实践研究得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受词汇量的影响很大。若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就少,阅读速度和效率也就高,能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如果学生的阅读量缺乏,阅读速度和效率就明显较低,影响其英语综合水平发挥。
(二)缺失系统基础语法知识
在英语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较长、较复杂的复合句,英语语法知识的不扎实就会造成理解偏差,如果一篇阅读材料中出现了多个复杂的、较难的语法结构,学生就会失去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甚至失去对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缺乏异文化背景知识
中国学生缺乏对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这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部分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加大了阅读难度。
二、“问题驱动式整体阅读”模式对症下药
(一)构建问题驱动式整体阅读教学
现在初中英语使用的都是牛津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开头都有一篇reading,这是单元的主题与重点。教师要先认真分析教材,设计问题层次,构建整体的阅读教学框架,确定教学步骤,设计教学目标,还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时,要积极采用问题驱动,让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注意遵循由总到分、由浅到深的原则,有步骤的引导学生思维。
(二)增加词汇量
在牛津教材中,教材的词汇量较大,对初中的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尤其是初一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汇,借助相关情境,使用图片、实物、动作、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减少生词对学生阅读理解上的限制。借助相关情境来解释生词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生词的理解。
(三)从整体到局部让学生逐渐深入阅读
1. 先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整体把握
“总”就是让学生先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提出一个有概括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第一次阅读,快速理解文章内容。这个问题设计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并且难度不能太大,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根据问题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性的思考,还要提醒学生把握中心句,注意开头段与结尾段的首尾呼应。
2. 让学生把握各段落及各段落中的细节
“分”就是在学生对全文有整体的把握之后再对各段落有一个局部的分析,认真分析段落中的细节。教师可以根据各段落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渐深入到对文章的研究中,再根据文章中的重点知识点理解提问,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以及篇章的阅读能力。
(四)巩固知识
阅读过后,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测验,让学生知识得到有效巩固,加强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深度理解,将掌握的知识有效转变为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把握整体结构、对内容并有深度的研究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或主题设计一个问题,问题的形式不变,引出不同活动,比如改写课文、复述文章、缩写文章、讨论等形式,补充巩固学生本节课掌握的知识。
三、“问题驱动式整体阅读”教学后效思考
(一)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的参与性,在进行问题式阅读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做游戏等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注意吸引学生注意力,因为英语学习难度较大,注意力不集中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提高注意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要针对全班学生,切忌只为优秀生来设计,提高全班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问题驱动式整体阅读”模式应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探求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阅读技巧,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