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你找到它的耳朵了吗 图中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各种鸟的标本,也许你能叫出其中很多鸟的名字,不过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因为全世界现存的鸟有9000多种。为了适应高空生活,大多數鸟都具有极好的视觉与听觉能力。说到这里,你发现问题了吗?鸟确实有灵动的大眼睛,可是……它们的耳朵在哪里呀?鸟也是用耳朵接收声音的吗?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鸟都是有耳朵的,它们跟人类一样,是用耳朵来接收声音的。那么鸟的耳朵长在哪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找到它的耳朵了吗
图中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各种鸟的标本,也许你能叫出其中很多鸟的名字,不过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因为全世界现存的鸟有9000多种。为了适应高空生活,大多數鸟都具有极好的视觉与听觉能力。说到这里,你发现问题了吗?鸟确实有灵动的大眼睛,可是……它们的耳朵在哪里呀?鸟也是用耳朵接收声音的吗?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鸟都是有耳朵的,它们跟人类一样,是用耳朵来接收声音的。那么鸟的耳朵长在哪里呢7其实它跟人类耳朵的位置差不多,就在眼睛的斜后方。不过知道了位置你也很难找到它,因为鸟没有外耳廓,只有两个耳孔,耳孔表面被细密的羽毛覆盖,这样可以保持流线型的体态,在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你想想看,要是鸟长着一对大大的“招风耳”,那是不是又难看又不好用呀!
如果你家里养有鸟,你可以让爸爸妈妈协助,请他们轻轻拨开鸟脑袋两侧的羽毛,试着找找它的耳孔。不过要小心,注意别被愤怒的小鸟啄到!还有一个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去自然博物馆或动物园里,找秃鹫这一类脑袋上不长毛或毛少的鸟,这种鸟的耳孔比较好找。
如果秃鹫的耳孔你没看到,还可以试试找鸵鸟的耳孔,找鸸鹋(ér miáo)的也可以,它们的头上都只有一层短短的细羽覆盖,而且它们体形较大,耳孔也较大,比较容易看到。
猫头鹰“听声辨位”本领强
我记得猫头鹰有六耳朵呀?
你平时看到的像耳朵的部分并不是猫头鹰真正的耳朵,那其实是两根长长的羽毛,叫作“耳羽”,因为酷似耳朵而得名。耳羽的主要作用是在遇到危险时用来向同伴传递信号,也有一定程度的伪装作用——这两根耳羽是不是很像两根小树枝呢?大多数猫头鹰都有耳羽,只不过有些品种的猫头鹰耳羽较小,不易被发现。
虽然没有外耳廓,但猫头鹰的听力特别好!它们在夜晚的森林里捕捉老鼠,只凭听声音就能确定老鼠的位置。那么,猫头鹰究竟是怎样“听声辩位”的呢7由于猫头鹰两只耳朵的位置不对称,左耳和右耳接收到的声音会稍微有点儿时间差,猫头鹰能够敏锐分辨出这个时间差,并以此确定猎物的位置。猫头鹰可谓用耳朵作战的“黑夜猎手”!
其实,只有哺乳动物才有明显的外耳廓,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的耳朵都比较隐蔽,这大多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不过凡事皆有例外,哺乳动物海豹的耳朵也难以被找到,你可以去自然博物馆、海洋馆等地看看海豹的耳朵在哪里。
其他文献
姬氏民居普通民居不普通 图中的房屋看着是不是很普通,甚至还有点儿破旧?但它的历史可不简单。它叫姬氏民居,建于元代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 史啦!姬氏民居位于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中庄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民居,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民居建筑面积85平方米,坐北朝南,建在高0.42米的砂岩台基上,院内西、南两面各有3问房屋,青石筑成的其中一
经(儒家经典) 史(史书典籍) 子(诸子百家经典) 集(诗词歌赋) 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一定会想:看来古代有很多皇帝都喜欢整理编修“百科全书”呀!没错,在明代的《永乐大典》编修完成约300年,清代的乾隆皇帝正式下令,开始编修另外一部百科丛书——《四库全书》。和《永乐六典》相比,《四库全书》有哪些特点呢? 1.体例不同 人们常常将《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相提并论,殊不知,两者虽然都是中
东汉有位非常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yōng)132—192),他是著名才女蔡文姬的父亲。汉献帝在位时,他曾做过左中郎将,因此后人也称他为“蔡中郎”。蔡邕创造了一种新颖独特的书法体,叫“飞白书”。为什么叫飞白书呢?历史上流传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蔡邕奉汉灵帝之命把自己写好的文章送到鸿都门去。那儿是皇家藏书的圣地,一般人不可以随便进入。蔡邕在外等待接见的时候,看到有几个工匠正在做整修,他们
选软枕还是选硬枕 从“枕”字来看,枕头是木质的。你可能会好奇,我们每天用的枕头不是木头做的呀,其实,根据材质的不同,枕头的质地可分为软硬两种,现在我们使用的大多是用羽绒、棉花等填充的软软的枕头。可是你知道吗?在古代,用木头、陶瓷、玉石等制作的硬枕头才是人们的首选呀! 当然,古代也有软枕头,但是,因为制作软枕头所用的材料不易保存,所以古代遗留下来的软枕头较少。现存比较有名的是西汉南越王赵(mò)
国宝小档案 名字:越王勾践剑 出土地:湖北省荆州地区 现居地:湖北省博物馆 年龄:约2500岁 尺寸:高55.7厘米,宽4.6厘米你们知道为何我是王者之剑吗? 年岁大 削铁如泥 不生锈 这是一把深埋在地下约2500年的青铜剑,从它出土至今依然没有生锈,寒光闪闪。据发掘的考古人员回忆,当时有一位工作人员想要伸手拿宝剑,一不小心手指就被被划破了,血流不止,还有人用此宝剑在一沓纸上轻轻
海外藏秘鑰 早在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创作的长篇史诗《奥德赛》里就有关于钥匙的描述。不过,钥匙最早诞生在哪里呢?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在古埃及。19世纪末,英国的考古学家首次在距今3900多年的古埃及城镇遗址中发现了一种一头儿挖了小孔的圆柱形木料。之后,考古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好几个类似的物件,但它到底是做什么的,没人能说清楚。直到后来,人们看到类似的木栓在埃塞俄比亚被用来当作钥匙使用,才解开
天气变热了,赵小野吹着空调,边吃西瓜边看他最喜欢的漫画书!舒适惬意的他想:古时候没有空调,人们是怎样度过酷暑的呢? 古人应该是靠扇子吧,扇扇风就能凉快些。 传说我国最早的扇子是四千多年前舜帝发明的“五明扇”。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为了督促自己多多听取有益的建议,招揽贤明的臣子,特意制作了“五明扇”。 商代流行用色彩鲜艳的鸟雀尾羽装饰扇子,扇柄很长。那时候,奴仆举着扇子立在主人身旁,是主人身份
福建省土楼自然博物馆紧邻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福建土楼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这古堡为博物馆平添了一份古老神秘的气息,令我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 进入博物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因为这里的展区实在太丰富了!整个博物馆分为仿生恐龙区、古生物化石区、溶洞奇观区、矿物晶体奇石区、活体动物、昆虫标本区、客家民俗文化古街区以及超艺术4D油画体验互动区。每个展区都“深得我心”,置身其中的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又
平日我们常讲到“矛盾”这个词,当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时,人们会说他们产生矛盾了;当市场上某种物资短缺,供不应求时,新闻中会说市场出现了供需矛盾。其实,“矛盾”的本意是指两种兵器,“矛”是刺杀用的兵器,“盾”是防御用的兵器,二者的作用完全相反。 战国时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子,他的著作《韩非子》中就记述了一个既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楚国有一个卖武器的人,先是夸耀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物品能够刺破它,后
伉俪情深 这座墓葬并不是一個人的,而一座是夫妇合葬墓,从墓志铭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墓的主人是明代的梁庄王和梁王妃魏氏。 梁庄王是谁呢?他名叫朱瞻(jì),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九弟。1424年,14岁的朱瞻被封为梁王。直到5年后,他才去自己的封地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生活。1441年,梁王在自己的封地逝世,被朝廷授予了“庄”的谥号。 1433年,在连续两任王妃去世之后,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