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碱性土对GF677和毛桃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g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中丘陵区桃栽培历史悠久,该地区土壤多为紫色页岩碱性土,桃树黄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桃树生长发育。为探明桃抗性砧木GF677与普通毛桃在碱性土上光合能力差异,以两年生GF677扦插苗和毛桃实生苗为材料,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比较,为今后筛选高光效、抗黄化桃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GF677的表观量子效率和CO2饱和点均极显著高于毛桃,光下最大净光合速率和CO2下最大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毛桃。毛桃的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均极显著高于GF677。(2)GF677叶片Fm、Fv/Fm、φPSⅡ、Fv’/Fm’和ETR在多个时期均极显著高于毛桃,尤其是在进入夏季后差异更加明显,而GF677叶片NPQ在多个时期极显著低于毛桃。(3)GF677可降低PSⅡ反应中心非化学能量耗散和天线热耗散,将过剩的激发能用于光化学反应,提高叶绿素荧光产额,保护光合器官,其PSⅡ系统热稳定性较毛桃强。综合本试验研究结果,认为GF677与传统毛桃砧木相比具有更合理的光能分配机制及更强的光合系统稳定性,具有在川中丘陵碱性土地区做抗性砧木资源的推广潜力。
其他文献
基于祁连山区及其周边气象台站的日照时数数据,利用M-K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方法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祁连山东段、中段与西段1960—2014年期间的日照
成熟型资源城市处于转型发展的最佳阶段。西南地区成熟型资源城市众多,但所处的地理环境、发展条件、产业特征及内部差异等复杂。分类探讨该区成熟型资源城市特征与转型障碍
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APHRODITE和TRMM降雨数据,采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DEOF及R/S分析等方法,对近65年来广西季节性气象干湿演变的频率、范围、强度、时空分异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
震后小流域重力侵蚀过程与机制复杂,具有显著的产沙输沙效应,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灾后重建和重大工程安全,是泥石流和土壤侵蚀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本文以震中莲花芯沟为典型研究区,选取2008—2010年的三场泥石流,采用多源遥感和GIS等手段,建立数字坡沟系统,融合D-In SAR和偏移量跟踪技术,生成不同场次泥石流前后的三维地表形变场,研究震后泥石流在不同类型"坡体-沟道-流域"上的多尺
泥石流在坝前堆积固结的过程发生泥石流浆体中固体颗粒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消散,它直接影响了坝基扬压力大小和变化,对坝体稳定性造成影响。本文通过自制实验模型装置模拟不同密度
为查明剑麻的水土保持效应,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分别观测了10°和20°坡面上种植剑麻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元谋县2014—2
冲刷和淤积是泥石流对沟床地貌塑造作用的两种方式,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冲淤特征一直是泥石流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2003-2014年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沟道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