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里许一片“丹”心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z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刚开始,吴丹就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回国发展还是留在美国?
  她在美国待了近10年,曾以首席科学家身份主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01、R21、R03基金项目,并且可以升任全美排名前三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了。
  与此同时,她入选了2018年的国家“青年千人”。更重要的是,她所从事的医疗影像科学是国内近年来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属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107个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跨科学优先发展领域之一,发展前景大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吴丹决定回国。回国后,吴丹落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科学学院。她就自身在磁共振影像方面的学术专长和知识储备,以及在信息工程、数学、物理、医学、生物等各领域的交叉背景,结合浙江大学已有的脑科学影像平台,在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两大方向展开研究工作。在未来的几年里,她计划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手抓,争取为提高国内磁共振技术水平和振兴民族磁共振产业开发做出积极贡献。
  科研路,“丹”心自有分寸
  吴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聪明勤奋、目标明确、计划性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她对于自己要走的每一步都有着清晰的認识和准确的把握。
  2009年,吴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从本科时期,她就已经明确了自己要走科研之路的想法,而出国也是她一直以来的规划。大学毕业之后,她进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全美排名第一)深造。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吴丹先后完成了硕士与博士学位,并兼修了电气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吴丹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相继开展了博士后和副研究员的科研培训,由于成果突出,于2016年9月晋升为该校的终身教职系列助理教授。
  吴丹的研究方向包括弥散磁共振成像序列研发、脑微观结构成像、多模态医学影像分析及相关技术在临床诊断和神经科学中的应用。2016年,吴丹以首席科学家身份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R21课题资助,进行胎儿大脑成像方法的研究。2018年,她以首席科学家身份获得R01课题资助,基于弥散磁共振成像从微观尺度研究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同年,她再次以首席科学家身份获得R03课题资助,通过基于脑图谱的神经影像分析方法研究阿尔兹海默症。
  截止到回国前,吴丹已经在磁共振成像领域和医学影像处理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并荣获多项荣誉和奖励,她在Neurolmage、Magnetic Resonancein Medicine、Human Brain Mapping等影像领域顶级期刊发表了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通讯作者4篇),国际会议论文37篇,国际大会口头报告10余次;申请美国专利3项。获得的荣誉包括国际磁共振协会(ISMRM)青年会士称号,这是该领域青年科学家最高荣誉,以及ISMRM卓越论文奖5次、霍华德休斯研究所(HHMI)国际学生奖学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磁共振影像系年度最佳科研奖等。
  201 8年2月,吴丹放弃晋升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的机会回到祖国。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回国时,她这样说道:“我的初衷就是在美国学到一些知识技术后就回国发展,只不过是选择在怎样的时间点回国而已。目前,国内磁共振领域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期,我认为自己应该顺应国家发展潮流,在国内做出一些成果,为我国的磁共振领域贡献一份力量,这对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如今,刚刚回国的吴丹正在适应国内的研究环境与工作节奏,相关研究工作正在铺展开来。她说,目前国内有关胎儿及婴幼儿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她希望自己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与此同时,吴丹作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兼职助理教授,仍与美国合作方保持紧密联系,优势互补,互惠互益。
  成果丰,万丈高楼平地起
  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医疗影像技术,由于其对脑组织的成像效果突出,被广泛用于脑部疾病的检测。吴丹所研究的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是通过探测水分子弥散现象重建大脑的微观结构信息和脑连接网络。吴丹在磁共振弥散成像的序列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她在超高场布鲁克成像系统上自主开发了三维高分辨率弥散成像扫描序列,并进一步发展了Navigator技术和小视野快速成像减小运动伪影和实现快速成像。基于这些工作,她不仅提高了弥散成像的分辨率,实现了脑神经回路重建,还开拓了胎儿大脑成像的新领域,克服了胎儿运动伪影强的难题,成功实现了胎儿大脑的弥散成像和早期发育研究。目前这些威像序列被全球多个实验室采用推广。近期,吴丹回到浙江大学以后已成功将这些关键技术转化到了适用于临床的3T威像系统,并与医院积极合作,把这些技术推向临床。
  吴丹的另一研究方向是基于磁共振脑图谱的神经影像分析技术。基于她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团队开发的大型脑图谱数据库,吴丹发展了多种新颖的算法,实现图像分割、病灶检测、与辅助诊断等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神经性退行性疾病。更重要的是,该团队通过云计算网络平台,将算法转化为在线处理工具,真正服务于临床科研。
  虽然这种算法在成年人的脑影像处理中已发展相对成熟,但是无法在婴幼儿上直接应用。这是由于O~1岁的婴儿大脑威像对比度弱、动态变化大等特点,传统图像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受到限制。吴丹期望可以建立中国的婴儿脑图谱库,实现对婴儿大脑的准确分割以及在此基础上预测患儿神经系统功能的发展,辅助出生缺陷的精确诊断、早期治疗。针对这些问题,吴丹回国后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脑图谱库的婴儿大脑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刚刚回国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吴丹坦言,听到这一消息时她非常开心,因为这是对她科研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而这一项目的成功申报与顺利开展都立足于她前期所做的科研工作。
  回首看,感恩永存心间
  在工作中理智果断的吴丹在生活中其实是个非常感性的人,谈起这一路走来对她有过帮助的人,吴丹的声音里透着满满的感动与感恩。
  她说:“我本科时的导师封洲燕教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她非常敬业,真的是兢兢业业、一心扑在科研上,这是我做科研的一个起点。我觉得我很幸运,到了美国的博士课题老师ZhangJiangyang教授也非常好,每天都会跟我交流,手把手地教我。到后来,我可以慢慢独立做一些工作后,他就鼓励我发挥主观能动性,放手让我去做,为我寻找崭露头角的机会。对我来说,他不仅是恩师也是很好的朋友,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了我太多帮助和感动。我的博士后导师Susumu Mori教授亦是如此,他目前定期访问浙江大学,一直关注着我的成长。”
  因为受这些老师影响,吴丹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自己的科研之路,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如今回到国内,她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些老师一样去培育学生,帮助学生们成为合格的科研者。目前,她的团队正在积极吸纳对磁共振影像感兴趣的硕博生、博士后、科研助理,希望在未来5年里建成一个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
  天东扶木三千丈,一片“丹”心似许长。作为一名青年科研者,吴丹从博士毕业到如今也不过才短短3年。在国内磁共振成像的快车道上,属于她的科研之路才刚刚开始。
其他文献
王富贵   一大早,王富贵就去了趟村口的小卖部,回来后当院摆了张桌子,让老伴把几样时令水果洗干净,分别装盘摆上桌。王富贵换了身干净衣服,还刮了胡子,一下子就精神多了。   王富贵在桌旁的椅子上坐下来,打开了随身听,院里便飘出了精彩的秦腔唱段。王富贵今天要干一件大事。什么事呢?且听慢慢道来。   王富贵的儿子26岁了,大学毕业后在城里上班,谈了女朋友。去年,王富贵按揭贷款给儿子买了住房。今年,未过门
老马和老李是好朋友。两人走动很勤,一个星期里不喝上几次酒,晚上都睡不踏实。地方在老马家里,老李一到,老马的母亲总要想办法加几只菜,起码会炒盘花生米。   老馬和老李,那关系一个字:铁。   10多年前,老马夫妇在机关工作,他们的女儿刚读小学一年级。夫妻二人朝九晚五,家务事多半靠老母亲。老马母亲其时已70有余,寻常买菜做饭之事,还行。接送小孩上下学,老马夫妇不放心。早上送女儿去学校,夫妻俩做得到,下
【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刊特别推出“党员风采专栏”,将努力以共产党人的文学形象、以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作品去诠释“红船精神”的内涵。我刊几十年来遵循的刊旨是“扶持文学青年,关注平民生活”,“党员风采专栏”也将一以贯之,不慕风华绝代,不刻意演绎英雄故事,而是要以十足的烟火气去关照现实生活中踏实工作、忠诚为民、默默付出的普通群体,书写他们的喜怒哀乐、人生遇际。“红船精神”的第三个
菊 子  一   我们都喜欢到菊子家玩,是因为菊子家有个很好看的菜园子。   菊子家在我们院子一片枣子树下面。这片枣树结的都是长枣子,成熟的时候,细长鲜红,很好看,但不好吃,咬一口就像吃了一口米糠那样粗糙,我们就叫这种枣子“糠头枣”。我们喜欢吃那种圆圆的枣子,又脆又甜,像吃一粒糖,我們把这种枣子叫“糖枣”。   菊子家后面那一大片难吃的“糠头枣”对我们不构成任何诱惑力,吸引我们的是她家侧边的
作者简介:  吴曦,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霞浦县作家协会主席。已在《福建文学》《福建日报》《厦门文学》《青春》《青年作家》《中国文学》《当代小说》《四川文学》《南方文学》《北方作家》《湖南文学》等各类报刊发表作品100多万字。  巧巧失踪了。  第一个发现巧巧失踪的是韦侦探。  不愧是“侦探”,从只言片语中发现蛛丝马迹,从蛛丝马迹中识破真相。  其实,大家都看到了巧巧那条群发的微言,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通过自下而上的设计策略实现几何可重构三维细观结构与电磁器件  清华大学航院张一慧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多稳态三维微结构与可重构电磁器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论文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可重构功能器件由于可以在不同的工作状态间迅速切换而愈发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目前已经在信号传输、能量收集、生物信息采集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论文提出了一套通过矢量调控屈曲组装实现几何可重构三维结构的策略,该策略基
古往今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装备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刻:  2009年7月13日,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重集团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简称“360工程”)热试现场,伴随着一声号令,3.6万吨垂直挤压机稳稳地动了起来,随后挤压机顶端冒出一截火红的钢管。瞬时间,现场所有人都兴奋地鼓起掌来。  这一刻意义非凡
智能制造的基本范式与“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  广义而论,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一个不断演进的大系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实现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服务水平,推动制造业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的诞生和演变是和
作者简介:  乔东生,笔名安宜生。退伍军人、退休村干、村医,安庆市作协会员。自本世纪初开始练习写作,后陆续有散文、小说刊载于国内某些报刊杂志。近年亦有文字频见于网络(微刊)平台。  阳春三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金黄的油菜花,在田间热热闹闹地生长着、绽开着,一点、一朵、一串、一片,前后相连,左右相偎,一阵微风吹过,便有规律地摇曳摆动,仿佛在跳舞。  唐叔爷像往年一样,走在地边的小道上,大片的
2019年高考后,一则关于浙江大学近两万名学生抢着报名“高等数学先修课”的新闻火了。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盛为民介绍,这门课的授课教师都是有着一二十年教学经验的浙大教授。课程平台上还有专门的讨论区供学生提问,老师答疑区的发帖数量已经多达200条,大部分同学提出的问题都收到了回复。  原来,数学也可以很“时髦”!  中国在成为数学强国的路上,“明日之星”的加盟固然重要,学术氛围、国际交流和知识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