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生的发展也许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自己有哪些成功的教育经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自己造就了多少遗憾,刺伤了多少颗幼小的童心,这样才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3年9中旬,刚开学不久,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我怀着期盼的心情投入到新的一天的工作中。我沉醉在孩子们那一篇篇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小练笔(学完课文《翠鸟》,让学生运用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精彩处、动人处我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突然,一篇题目为《我很难过》的日记把我愣住了,日记中写道:
   “今天语文老师布置我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她叫我们大家自己分组,自己分任务。可是没有人要我。同桌说她帮我告诉韦老师。可是她可能忘了,到现在还是没有人要我,我很难过。”
  就那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让我感到万箭穿心般难受。我怎么把最需要关爱的这个孩子给忘了呢?无论怎样忙,都不能成为我忽略这个孩子的借口啊!我不停地谴责自己,同时在他的本子上写道:“对不起,孩子!看了你的日记,我非常难过。这是老师的过错,你能原谅我吗?”写完这番话,我毫不犹豫地打了“A”等。这个孩子父亲刚过世,这学期从乡下新转入我们班两个星期。这两个星期他没交过一次作业,没说过一句话。抚养他的阿姨忙于生计,无暇照顾他。这么一个孤独的孩子,我怎么给忘了呢?我必须弥补自己的过失。于是我决定公开向他道歉。
  第二天早上的第一节语文课,当我捧着孩子们的小练笔走进教室时,热烈的掌声、期待的目光告诉我他们等待已久。我静静地等待孩子们安静下来,痛心地说:“孩子们,昨天我犯了一个大错误。”孩子们睁大眼睛,疑惑地望着我,“昨天,大家在汇报综合实践活动的分组情况时,由于我的疏忽,把一个孩子给落下了,那就是方礼荣同学。在此,我向方礼荣同学道歉:对不起,孩子!你能原谅我吗?”说着,我的眼睛湿润了,只见他慢慢地站起来,接着又使劲地点头。他眼睛也湿润了,哽咽着说:“韦老师,我不生你的气。”我走到他身边,紧紧地抱着他,并轻声告诉他:“孩子,你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啊!谢谢你的宽宏大量。”此时,整个教室静得听到彼此的呼吸声,大家似乎都沉浸在融融的爱意里,又似乎在深思着什么。谁都不愿意打破这爱的沉默。当我抬起头,用这双湿润的眼睛注视孩子们的时候,那几十双眼睛也湿润了。
  下课后,当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以后他们一定会好好关心每一个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同学时,当他们告诉我方礼荣的问题已经解决时,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
  这件事对我心灵的震撼不是一支笔或是几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首先是热爱学生。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要求教师用智慧的人文关怀善待每一个学生。这些年来,我自以为我眼里、心里全部都是学生,真正领悟了“树人铸魂”教育价值核心的灵魂,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文教育”的真谛。可是,这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我幡然醒悟,我做得还远远不够。试想,一个九岁的孩子带着失去亲人的伤痛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就遇到了被同学、老师遗忘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孩子的心灵烙上难以磨灭的疤痕——“所有的人都讨厌我”。于是对人生表示怀疑,从而厌学、厌世。最终导致令人不寒而栗的后果。庆幸的是我能够及时反思,牢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采取了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真心诚意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他道歉,赋予学生一种关怀、一种帮助、一种唤醒。这不仅仅感动了他一个孩子,所有的孩子也受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而我在用自己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同时,也升华了我自己的人格。由此我理解了“爱因教育而生,教育因爱而更伟大”的教育最高境界的内涵。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怎样才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我本来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是这个孩子却只写了几行日记。如果我喋喋不休地教训他不按要求完成作业,并责令重新补写。那么,孩子刚刚激起的表达欲望就会被我扼杀了,他会变得更孤僻、更冷漠,灵性、悟性、创新意识将胎死腹中。我很清楚这个孩子能写下这几句话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他在乡下成绩不好,来到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他两个星期没有交过一次作业,没有说过一句话。可见,他可能是写不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因为观察了老师两个星期,情感上对老师产生了信任感,所以才鼓起勇气向老师倾诉。所以,我不能简单地叫他重写,而应该以宽容、欣赏、鼓励的心态对待这篇日记。过后再对他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我相信我只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用诚挚的爱心转化学生差异,把学生的差异当作财富,因材施教,发掘潜质,发展其长,那么所有的孩子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過这件事情,我还明白了教育就是一门爱的艺术。在“以人为本”的新时代里,我们应该以如水的“师爱”去关注学生。我用心灵去感悟,用行动去证明,明白了“如水”的师爱应在于“柔”——尊重和宽容;在于“纯”——爱的平等、爱的无私(平等,是指人格的平等,惟有平等才能沟通,才能让学生信任;无私,是一种情怀,一种更高的境界,也是平等的保证);在于“韧”-----爱在经常、爱在永恒持久。只有师爱如水,才能培养出具有“真善美”心灵的下一代。
  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使浑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灵魂撞击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品格熏陶学生的品格,为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贸易、生活和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信息技术中的无穷商机,纷纷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我相信学生在我的主导作用下能管好自己,所以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创建和谐的班集体,班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于是,我着手对管理体制进行“放权”。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我热爱每一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例如,现在我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以前该班的张小光同学,特别与众不同,是校内“闻名”的学生,老师和学生公认的顽固子弟。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公婆管不到他
应试教育总是片面追求答案教育,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朗读训练。由于一般的考试不测试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更有可能使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朗读的指导。  一般地讲,教师忽视朗读训练与指导,学生对朗
[摘要]学会一套语法规则,掌握大量词汇不是英语的真正目的。而是看学生看学生们能否正确、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始终做到精讲多练。“精讲”就是要从语言实践需要出发,削枝强干,讲解要精炼、精辟、精确,讲到恰到好处。多练就是要加强课堂练习和学生听说读写实践的机会,要保证学生练的数量、质量和时间,有助于其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练的方式方法,把握讲与练的主要关系。  [关
讲台上,教师分秒必争地写,讲台下,学生勤勤恳恳地记,师生皆满脸疲惫,可第二天温故时教师却发现,对于前一天刚教的知识,学生已经记不全了,更有甚者还答得牛头不对马嘴。是教师教是太马虎,还是学生无心向学呢?应该都不是!绝大多数老师是敬岗爱业的,他们不缺起码的职业道德;绝大多数学生是积极进取的,他们清楚“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无须遮掩的事实是,教师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学生学语文耗时最多,
[摘 要]数学科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着重利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动变化,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具体与抽象,一般化与特殊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的思维技巧,努力去获取成功。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加速发展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