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学大师巴宙在抗战时期的五篇文章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ua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万县的佛教学者巴宙,曾经留学印度,获国际大学硕士学位及孟买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国际大学、阿拉哈巴大学、锡兰大学和爱渥华大学等。巴宙在印度国际大学与泰戈尔、谭云山、徐悲鸿等皆有交往。介绍了巴宙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五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其他文献
人是一种文化性存在,人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文化提供塑造个体社会角色行动的价值与规范体系,社会据以维护共同体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个体的成长与进步。"现代社会"的理论建
诸史中关于唐与突厥鸣沙之战的记载大致相同,却又存在歧异。在综合各史料的基础上对此次战役进行了分析和考证,以求接近历史原貌。
汉代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对汉朝的赦令有着重要影响。汉朝发布的赦令多以儒家经义为理论依据。儒家的以德治国、宽刑慎罚、天命论、恤老爱幼和赦小过举贤才等思想,在汉朝的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