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创作行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x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实摄影是充分展现摄影本体特征的一类创作,它要求摄影者具有敏锐的心灵、尖利的眼睛,能够迅速、准确、熟练地运用技术手段从纷杂的现实环境中捕捉有意义的瞬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在纪实摄影方面的教学方法,是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现场训练眼睛的观察能力;做社会调查、分析、讨论,用头脑理智地认知社会大背景,用心灵去感受被摄对象的生存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将已学到的摄影技术手段、造型语言综合运用,在不断的拍摄中得以提高。
  2000年我们带领摄影学院98级本科学生(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分门别类地接受过基础摄影造型语言运用的训练)去了甘肃省的四个县,要求学生们用照相机关注西部现状,展现西部风貌,用镜头表达出自己对西部的认识。第一站是定西县,拍摄的作业要求是:一幅具有定西地域气氛的作业;两幅表现发展中的定西;一幅农户的全家人的作业。在整个的拍摄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求学生观察、挖掘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创造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是怎样创造的,环境反过来又怎样揭示人的生活状态、对人起怎样的作用。纪实摄影的照片就是要表现出人和环境的内在联系,窥一斑见全豹,提炼出现实生活的实质。以下几幅照片就来自于98本科本学生的西北之行。
  


  《打谷场》作者封戈
  
  强烈的反差交代出高原地区光照的特点,逆光下稻谷扬起的尘埃渲染了繁忙的劳动气氛。逆光有利于画面的空间透视感的表现,劳动瞬间的抓取较生动,画面中的三个人姿态各异,颇具动感。不足之处是画面最前方影调过亮,如果在后期制作时进行加光处理得暗一些,可以更好地展现纵深感。人物的剪影造型再生动有力一些就更好了。
  




  《麦收》作者董宁
  
  与上幅照片是同样的拍摄场景,却创造出完全不同的影像风格,这充分说明了摄影巨大的表现空间。这幅照片具有俄罗斯油画般的凝重之美。浓烈的暖色铺满画面,劳动者挥舞农具的身影象舞蹈般优美、有力。远景中隐隐的绿色打破了画面封闭的空间,也丰富了色彩构成。不足之处是背景中的几个正在脱谷的人过于聚集,形成了较重、较大又含混不清的造型,原本应该产生与主体呼应的作用,现在却有些抢夺视线了。


  


  《鸟儿》作者关乐观
  
  照片生动、真切地表现了少年憨厚、可爱的形象。背景的黑板交代了孩子的学校环境,广角镜头夸张了前景黑板上画的小鸟,形象地预示着孩子充满了活力。这幅照片的瞬间抓取是成功的,孩子嘴里叼着自制的玩具,有几分羞怯又有几分得意,画面朴实、自然。在构图上,右边的空间略微多余了一些,使画面有往左边挤压的感觉。在快速捕捉瞬间的同时,把握好构图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农家淡彩》作者关乐观
  
  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朴素的美是可贵的。照片选取了典型的农家处所,灶台简洁的线条造型,鲜艳夺目的南瓜、向日葵随意地摊放在灶台或者地上,墙的色彩更是别具特色。画面整体的造型感很强。画中的小姑娘姿势较好,但神态欠佳,减弱了美的表达。



  




  《正午时分》作者朱涛
  
  照片通过强烈的反差、夸张的广阔空间表现了一种“力”的气势,这是劳动的力量。作者运用红滤光镜增大反差的作用,压暗蓝天突出白云,并使人物身上及地面的阴影又黑又重,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恰当地传递出西部的烈日和硬朗的风格。采取仰拍的角度,使人物显得高大,也将层次丰富的天空作为人物的背景;采用广角镜头夸大了透视效果,使画面前景的稻草变形夸大,突出了劳动的概念。高感片产生的粗颗粒,也符合整幅照片粗犷的风格。照片突出存在的问题是画面前景处的大块黑色阴影干扰整体,抢夺了观者的视线,画面的空间布局也因此有失平衡。
  


  《东关小学》作者常刚
  
  丰富的空间结构和生动的瞬间凝固构成了这幅照片的生命力。画面展现了里外的双重空间,既被分割又有互通,显得独特而丰富。一个孩子闯入镜头,打破了宁静的时空;孩子也发现了镜头,摄影师同样意外地闯入他平静的生活。侧光照明对孩子以及环境的立体形态塑造良好。缺点是里层空间中剪影的人物造型过于呆板,有点抢夺视线。
其他文献
★王瑶荣获第43届“世新赛”一等奖    2000年2月11日,第43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选揭晓,中国新闻社记者王瑶拍摄的一组黑白照片《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获艺术类(组照)一等奖。这是我国女摄影记者首次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奖。    ★“乐凯”又上新台阶    2000年3月9日,中国乐凯胶片公司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意味着“乐凯”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9日6日
期刊
近年来“摄坛伉俪”赵彤杰和王瑶在新闻摄影的圈子里可是势头有增无减,夫妇俩各自都拿到了不少大奖,尤其是王瑶,获得了2000年“荷赛”的一等奖。2000年奥运会场,他们“各为其主”披挂上阵,拍出的精彩奥运瞬间已经广为传播。在我们回望奥运会的背影时,选取了他们的赛场之外的新闻照片,来细品其中滋味。    《生命的律动》赵彤杰摄    这张照片是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拍到的。与赵彤杰其它的“奥运作品”相比,几
期刊
这是一个花草繁茂的季节,花卉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拍摄花卉也是许多摄影爱好者乐此不疲的事。不过多数花卉照片主要是记录花卉的形态,将镜头对准花芯,你会发现另一个缤纷世界,你能从另一种途径来看色彩和构成,所以本期演兵场的主题就是“微距拍花”。  在商业图片中,微距效果的花卉照片也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尽管微距拍花的技术难度不是特别复杂,但是需要特别细心地去观察、去摆布、去拍摄。首先,稳固的三脚架必不可少,因
期刊
[结缘性瞬间]这是决定性瞬间和延续性瞬间的折中;是在尊重对象前提下的“非偷之窥’”和“无强之迫”。  对于布列松的“偷窃”,有些重视主客互动关系的摄影家并不认同。  法国摄影家尚路普-谢夫认为,一张好的人像,是相机前后两个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因而,唤醒了内在光热的对象才有“光晕”,才会“上照”,这种“珍藏下来的一刻”包含了比“决定性的一瞬”更深的东西。  阿根廷女摄影家伊娃-鲁宾斯坦更明确表示不
期刊
摄影使平淡的人生变得多彩,使老年的生活变得年轻。摄影留下了历史的真实;抽象摄影更为人生留下了绚丽的梦幻。  ——陈炳石(抽象摄影小组成员)     生命 陈炳石(73岁)摄   构成 王美珍(女75岁)摄   能量 刘中民(78岁)摄   刚柔相济  刘晓秦(女60岁)摄   昆明湖北京/刘焕义(68岁)摄   恬静北
期刊
上篇介绍的是风景摄影的装备篇,不知影友们在春暖花开之际实践了没有?春季正是新枝吐绿、百花争艳、鸟语花香、蜂蝶乱舞的时节,为了配合影友们出门采风,我这次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位日本昆虫摄影家的装备供大家参考。  日本著名的昆虫摄影家海野和男先生1947年出生于东京,少年时代就迷恋蝴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后考入东京农工大学,主修“昆虫行动学”,一边学习一边用镜头记录昆虫的习性。1994年出版了画册《昆虫的形态
期刊
认识潘朝阳是在1991年,他与我是《福建商报》的同事。  他进《福建商报》时,还是个略显稚嫩的小伙子,身材也嫌单薄,不过气度却很有一些,尤其是那双睿智的眼睛,让你会想到,这小伙子将来准会在什么地方让你吓一跳。  朝阳的性子跟他的名字一样充满朝气,声音大,频率急,办事风风火火,打电话、接电话很少超过三分钟,有时刚刚还在办公室打电话,待你一抬头,人已不见了——后来才知道,转眼间,他已经一头扎进报社的暗
期刊
“带孩子上学”、“带孩子逛公园”、“带孩子去麦当劳”是家长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写照。近两年,家长嘴里又多了一句话:“带孩子去影楼”这几年,儿童摄影迅速兴起,带着孩子去专业儿童影楼拍照也流行起来。  儿童摄影到底在家长心目中是什么印象,他们对儿童摄影还有什么希望。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日前,编辑部请来了一位家长——中广国际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夏南和北京“Smile Baby”(微笑宝贝
期刊
我第一次摸相机很早。因为母亲当过摄影记者并爱好摄影,所以,家里有一架120相机。那时,我才十来岁,根本不知道相机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对我来说,照相机就是我从未玩过的新玩具,很新奇。当然,这么贵重的东西,我父母是不会让我当玩具玩的,最多是摸上几下,那是真正意义上的“摸相机”。  开始玩摄影是从下乡开始的。我下乡在黑龙江嫩江的山河农场。农场处在丘陵地带,一南一北各有一个死火山。一年当中
期刊
作品248号 梁雪松摄   1998年夏摄于内蒙古萨岭河畔。时间为下午阵雨过后。   拍摄器材:宾得67中画幅相机,200mm中焦镜头加高坚渐变灰虑镜;曼富图144B三脚架,胶卷:Delta100;光圈f/16,速度不详。   放大器材:海鸥斜桥放大机;Rodagon 80mm放大头及MGDIV.IM放大纸。   炉前工 许评摄   此照片为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