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利用问卷网平台,向市内初中生开展中学物理实验素养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借鉴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向教育者提出针对问题的改进意见,把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素养;自主探究 ;问题;建议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4-0007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1 调研总体情况
2019年2月笔者利用问卷网平台,向市内初中生开展中学物理实验素养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90份.通过对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这里希望通过借鉴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向教育者提出改进意见,把实验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
1.1 基本情况
问卷的前三题是询问学生的年级、性别、所在学校.提交问卷的学生来自全市的十二所学校,其中男生占51.36%,女生占48.64%;初二学生占39.49%,初三学生占60.51%.男生女生比例几乎相等,不会因为性别爱好不同影响统计结果.学生中初三学生多,说明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实验课,他们的发言更具有普遍性.
1.2 调查内容分析
“你是否喜欢实验探究的过程”的回答情况,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90.85%的学生都喜欢实验探究的过程,这说明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浓厚.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强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实验态度和实验精神.如图1所示,学生本身探究热情高涨,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事半功倍.
“你的实验课一般是怎样进行的?”调查显示(见表1):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究,老师随堂辅导的占13.05%;老师完成一部分实验环节,学生完成另一部分的占23.05%;老师讲解好原理、过程、步骤,学生按部就班的占47.63%;经常简化为老师演示实验的占10.51%;不进实验室,老师纸上谈兵的占5.76%.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很少真正让孩子自主探究,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是空谈.我们必须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才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图2是“每次做实验时,你都明白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吗?”的回答情况,每次都很清楚的只占33.39%,我们教师要引导好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实验原理,做起实验来才不茫然.这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你的实验方案一般是怎样设计的?”的回答情况如图3,实验方案是书上找的和老师给好的占68.13%,自行设计并经过老师修改的占27.97%;独立完成的占3.9%.图4是“数据记录表是怎样设计的?”的回答情况,其中自行设计的只有26.61%,来自书本上的占46.78%,老师给的占22.54%.这说明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实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
如图5所示,“你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吗?”的回答情况显示只有39.66%的学生能全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这说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如图6所示,“每次实验后,你都会进行完整详细的数据处理吗?”的回答情况显示每次都有数据处理的占27.63%;大部分能完成的占44.24%;偶尔做和没做过数据处理的占28.14%.只要有数据,我们都应该引导学生完成数据处理,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图7所示,在“当实验中仪器出现故障时,你一般会怎么做?”的回答情况中,自己查找并排除实验故障的学生占52.03%;等待老师查找并排除的占30.17%;借用别组仪器的占14.58%;直接放弃实验的还有3.22%.这说明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不高,有待加强培养.
图8是“你对实验仪器或设计的不足提出过改进意见吗?”的回答情况,表2和表3是“在实验过程中,你发现过可疑现象吗”和“你会对这些可疑现象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吗” 的回答情况.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
表4是“你会和老师同学交流你的实验心得以及遇到的问题吗?”的回答情况,其中会主动找人交流的学生占34.75%,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合作,进行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等.
如图9所示,“你科技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的回答情况显示:科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及老师课堂教学的占55.25%之多,通过广播电台与电视、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学校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站、电脑及网络、父母等其它途径获取科技知識的比例不到一半.这说明我们老师责任之大,不仅要利用好课堂多让学生了解科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要引导学生课外进行相关的学习,如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参观科技站,阅读科普读物,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图10是“你有没有参加过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玩具、模型)等实践活动”的回答情况,调查显示:不喜欢的有18.47%,剩下的学生都应该是喜欢参加这些活动的,老师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尤其是对比例高达42.03%的喜欢却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引导,积极指导他们进行发明创造,写科技论文,进行科技制作等.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 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课的不规范
实验课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纸上谈兵,进行嘴巴实验或者直接播放视频.能做的实验,教师应该让学生眼见为实,培养学生实验的习惯;(2)学生实验简化成老师演示实验.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3)探究实验变成验证实验.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4)探究实验没有真正实施.如实验设计方案和数据记录表老师直接给好等,这样老师完成一部分实验环节,学生完成另一部分,这虽然能提升学生的部分能力,但不利于学生整体探究能力的提升.我们要正确理解科学探究,在探究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探究的结果,更要注重探究的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教师包办代替,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等,甚至直接灌输给学生实验结论,使得学生还没有明白实验原理和方法等.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素养;自主探究 ;问题;建议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4-0007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1 调研总体情况
2019年2月笔者利用问卷网平台,向市内初中生开展中学物理实验素养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90份.通过对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这里希望通过借鉴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向教育者提出改进意见,把实验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
1.1 基本情况
问卷的前三题是询问学生的年级、性别、所在学校.提交问卷的学生来自全市的十二所学校,其中男生占51.36%,女生占48.64%;初二学生占39.49%,初三学生占60.51%.男生女生比例几乎相等,不会因为性别爱好不同影响统计结果.学生中初三学生多,说明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实验课,他们的发言更具有普遍性.
1.2 调查内容分析
“你是否喜欢实验探究的过程”的回答情况,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90.85%的学生都喜欢实验探究的过程,这说明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浓厚.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强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实验态度和实验精神.如图1所示,学生本身探究热情高涨,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事半功倍.
“你的实验课一般是怎样进行的?”调查显示(见表1):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究,老师随堂辅导的占13.05%;老师完成一部分实验环节,学生完成另一部分的占23.05%;老师讲解好原理、过程、步骤,学生按部就班的占47.63%;经常简化为老师演示实验的占10.51%;不进实验室,老师纸上谈兵的占5.76%.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很少真正让孩子自主探究,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是空谈.我们必须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才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图2是“每次做实验时,你都明白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吗?”的回答情况,每次都很清楚的只占33.39%,我们教师要引导好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实验原理,做起实验来才不茫然.这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你的实验方案一般是怎样设计的?”的回答情况如图3,实验方案是书上找的和老师给好的占68.13%,自行设计并经过老师修改的占27.97%;独立完成的占3.9%.图4是“数据记录表是怎样设计的?”的回答情况,其中自行设计的只有26.61%,来自书本上的占46.78%,老师给的占22.54%.这说明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实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
如图5所示,“你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吗?”的回答情况显示只有39.66%的学生能全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这说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如图6所示,“每次实验后,你都会进行完整详细的数据处理吗?”的回答情况显示每次都有数据处理的占27.63%;大部分能完成的占44.24%;偶尔做和没做过数据处理的占28.14%.只要有数据,我们都应该引导学生完成数据处理,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图7所示,在“当实验中仪器出现故障时,你一般会怎么做?”的回答情况中,自己查找并排除实验故障的学生占52.03%;等待老师查找并排除的占30.17%;借用别组仪器的占14.58%;直接放弃实验的还有3.22%.这说明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不高,有待加强培养.
图8是“你对实验仪器或设计的不足提出过改进意见吗?”的回答情况,表2和表3是“在实验过程中,你发现过可疑现象吗”和“你会对这些可疑现象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吗” 的回答情况.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
表4是“你会和老师同学交流你的实验心得以及遇到的问题吗?”的回答情况,其中会主动找人交流的学生占34.75%,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合作,进行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等.
如图9所示,“你科技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的回答情况显示:科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及老师课堂教学的占55.25%之多,通过广播电台与电视、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学校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站、电脑及网络、父母等其它途径获取科技知識的比例不到一半.这说明我们老师责任之大,不仅要利用好课堂多让学生了解科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要引导学生课外进行相关的学习,如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参观科技站,阅读科普读物,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图10是“你有没有参加过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玩具、模型)等实践活动”的回答情况,调查显示:不喜欢的有18.47%,剩下的学生都应该是喜欢参加这些活动的,老师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尤其是对比例高达42.03%的喜欢却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引导,积极指导他们进行发明创造,写科技论文,进行科技制作等.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 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课的不规范
实验课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纸上谈兵,进行嘴巴实验或者直接播放视频.能做的实验,教师应该让学生眼见为实,培养学生实验的习惯;(2)学生实验简化成老师演示实验.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3)探究实验变成验证实验.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4)探究实验没有真正实施.如实验设计方案和数据记录表老师直接给好等,这样老师完成一部分实验环节,学生完成另一部分,这虽然能提升学生的部分能力,但不利于学生整体探究能力的提升.我们要正确理解科学探究,在探究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探究的结果,更要注重探究的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教师包办代替,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等,甚至直接灌输给学生实验结论,使得学生还没有明白实验原理和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