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邹平黛溪中学尖尖角文学社
黛溪潺潺,小荷尖尖。我校尖尖角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初,自成立之日起,她就以抒写个性、追求创新为宗旨,给所有热爱文学、热爱生活与美的学生提供了文学创作的广阔天地。文学社先后组织了“我与四季有个约会”“走近成功人物”等大型文学活动,出版社刊《尖尖角》11期,在“全国首届创新作文大赛”“首届迎奥运作文大赛”中初露锋芒,有五百多人次获奖,其中有两人获得特等奖,在全国各类文学报刊上发表作品八十多篇。随着黛溪中学的蓬勃发展,尖尖角文学社在黛溪这块沃土上一定会茁壮成长,处处留香。
我的另一片天地
尖尖角文学社 李欣欣
夜深人静,月色如水,做完了一天功课的我总喜欢独坐窗前去体味那夜的静谧。萨克斯音乐奏起时,我的心、我的思想便随之进入了文学殿堂,在里面毫无顾虑地畅游,这是我心灵放飞的时刻,这是我告别一天的喧嚣之后开辟的另一片天地。
在这片天地里,我喜欢打开一本书,沏上一杯香茗,带着求知心去穿越古代文学那博大精深的时空,去寻访心仪的哲人朋友。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读书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是为了颜如玉,我读书只是为了陶冶性情,寻找精神的支柱。
当我迷惘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会帮我找回自己,探求人生的价值;当我困惑时,我会去找曹雪芹,《红楼梦》会教给我怎样去正视苦难与贫寒、富贵与懦弱,并从中看到“仿佛兮若轻云之敝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古典女性美。当我伤心时,我会去寻找鲁迅先生,他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会教会我怎样面对鄙夷及生与死的“较量”。
打开书本,犹如打开了历史之门,犹如在倾听亿万个名人的心声。韩愈告诉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华罗庚告诉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我在安静地倾听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万丈豪情;倾听陆放翁“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魂”的壮心不已;倾听李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国忧民;倾听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婉约……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陆游的忧患,岳飞的壮怀,清照的戚愁,都使我如痴如醉。貂蝉轻舞的团扇,昭君出塞的风沙,玉环抛上树的白绸,绿珠溅落的鲜血,黛玉葬花的悲吟,白娘子压在塔下的呻吟,西子坠湖时的涟漪都使我潸然泪下……大卫·科波菲尔的玄妙、三毛的浪漫、韩寒的勇敢、田原的洒脱,使我既敬佩又向往。
读了这么多名人的诗篇,我便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虽然笔杆有点软,但当代作家刘心武的一句话激励了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每想起这些,我总是独坐一隅,一张纸一支笔,便构成了我的世界,用我的笔记录下我的心声,每每读自己的作品,那种成功的喜悦更是无法言表。
夜,静极了,翻书声变成了我最喜欢听的天籁之音,在静静的夜色里,我自己独在这一片天地里,并不感到寂寞,也不感到孤独。因为我的生命里有读书和写作,使枯干暗淡的生活充满着情感和感悟,从而使我的那片天地感到满足和向往。
我爱那片自由的天地,我会努力让我那片天地变成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
尖尖角文学社 吴 迪
一片叶子是一张小巧的嘴,
不知说了些什么,
春竟那么兴高采烈地,
花团锦簇起来。
柳枝吐出新芽,
一只燕子衔一串小叶,
剪剪地飞,
身后温柔的柳枝婀娜,
在一个明媚的早晨鸣笛。
风筝
尖尖角文学社吴 迪
飞得很低时,它面向远方,
飞得很高时,它面向大地,
风筝不会迷失方向——
风来得急时,振作向上,
风来得缓时,坦然飘荡。
风筝不会忘记故乡,
三线合一,系住心脏,
两尾分开,平衡重量。
风筝飞在天上,
因为有风,才有自由,
因为风轻,才有歌唱。
读秋
尖尖角文学社 孙萌萌
清晨
摇落的树叶铺满丰腴的大地
中午
幻散了的阳光斜视着每个角落
午夜
聚集了的露珠摇曳着每片草叶
秋叶
在整个静谧的时空里快乐地穿梭
枯草
将影子羞涩地倒映在清洌的小河
棉花
咧开嘴笑醉了整个美丽的田野
伫立秋的枝头
嚼咀秋的味道
醉了!
心是泪水海洋
尖尖角文学社 张豆豆
因为地球是圆的
所以一切是变化的
因为细胞是要分裂的
所以一切是没有规律的
我们的未来不可预知
在没有爱的季节里
我是自己天空的翅膀
悄无声息地飞过
没有期待埋葬希望
自己学会长大
文字语言有时候是最苍白无力的
是心碎的人的写照
别回头去看那些温情的回忆
一个眼神一句话语
曾经心湖中荡起的涟漪
别回头看那破碎的支离
一个背影一片漠然
悄无声息地改变和放弃
现在这样很好
跳走在一个人堆砌的幸福泡泡中
寂寞的笑脸在你执著的眼神
里温暖地绽放
那些鲜活的血液渐渐地渗透
到腐烂的心
开始渐渐苏醒
开始能够感觉幸福和甜蜜
不去问,哪一天才能和回忆说再见
也许有一天
不会让自己在梦里憔悴
沙漏的联想
尖尖角文学社 常启源
在我的书桌上,一只小巧而精致的沙漏一直静静地躺在那里,算起来也得有两年了吧。
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我会拿过它,翻来覆去地让沙子一遍一遍地流,以此来消磨时间,或是说从精神上放松自己。
有时我会不经意地想:“如果里面的沙子流不完那该多好。”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我却很希望能如此。里面的沙子流完一次大约要两分钟吧,沙漏时间都是有限的,人的一生,也会像沙一样匆匆地流去,但有谁不希望生命能永远不停息呢?
有时我还会想,“如果把里面的沙子换成水那会怎样?”问题很简单,当然会流得快一些。说简单,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沙子虽然流得慢一些,但留给我们欣赏它的时间会多一些,水只是很快地流过,并没留下些什么,这又使我联想到了人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公平的,如果你不好好把握自己的生命,只是浪费时间,那就像水流过,并没有什么美好的瞬间,也没什么值得回忆的,如果你想有意义地活完一生,那正像沙子,留下了更长的时间让我们去回忆去欣赏自己的生命。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里面多了一粒稍大一些的沙子,把‘口’给堵住,那会怎样?”当然,后面的沙子也就无法再流了,但你却可以让沙子继续再流,那就得用正当的方法去处理它了,比如晃一下沙漏,让小沙粒先流。这,又使我想到了生命。生命正永不停息地流着,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些挫折,这正如那颗稍大的沙子,挡住了沙子的出口,如果不去处理那颗沙子,后面的沙子就永远不会再流了,当然,遇到挫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被挫折打倒,那人生也就因此而停滞了,如果面对挫折,不惊惶失措,想办法去解决,那你的人生就多了一处闪光点。
人生,亦如沙漏;沙漏中流着的沙,正如流逝的时间。
每当我玩够了那个沙漏,会将沙子集中到一边,倒立过来让它重新流,沙子依然像从前那样流着,匆匆地流着……
不曾褪色的遗憾
尖尖角文学社 孙 鹏
又一次回家,回到那藏有儿时无尽欢乐的地方。田野里那两个长满了野草的黄土包,又一次勾起了我心中那不曾褪色的遗憾。
儿时,我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东西两个大院,西院住着太爷爷和太奶奶,东院住着爷爷、奶奶。对太爷爷、太奶奶的相貌的记忆没有多少,只依稀记着那花白的山羊胡子和那顶毛线帽子。
后来每次随爸妈回家,一进大门,总是先跑到东院,先对着爷爷奶奶撒会儿疯,才极不情愿地跟着爸爸妈妈到西院向两位老人问好。看着那两张皱纹堆积的老脸,不知为何,总感不到亲切。每次,太爷爷和太奶奶都一个人拉住我一只手,问这问那,但看到我那极不情愿的样子,又笑笑,松开我说:“玩去吧,玩去吧。”
仍记得那次得罪太奶奶的事。我在东院玩够了,跑到西院那里,太爷爷正在葡萄树下种花。我跑到里屋,对着要给我拿罐头吃的太奶奶说:“太奶奶,我要掐死你。”然后就跑了出去。“童言无忌”,那时只是记得这是奶奶在提到太奶奶时说的话,至于别的,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还记得我事后躲在屋门口,听着屋里传出的歇斯底里的哭号声和我怯怯地去道歉时的那条路。
再能记起的,就是太爷爷的去世了。在他去世的那天,天空是阴着的,我又一次和太奶奶去世时一样,拒绝穿白孝衣,仍旧满院子的乱窜,看那进进出出的乡亲们和跪在太爷爷屋门口的家人们。
时至今日,想起小时候的事,仍感到无比遗憾,两位老态龙钟的老人把爱全献给了一个无知的孩子,却换回来一句“掐死你”和不穿孝衣在院中的乱窜。
那天,我对奶奶说:“奶奶,让我去拔掉坟上的草吧!”
小镇文化
江苏如东实验中学 季志远
小镇像风尘仆仆的老人,在历史中走来,在时代中走过,没留下什么,风烛残年的他,唱着悠久的歌……
小镇曾有过他的文化,积淀在古朴的老街上,积淀在青黑的石板路上……
那条街,避开了繁华的闹市,在孤僻的角落里穿梭着,默默地歌唱着——歌唱着他的文化与诗歌……
雨天,水成了他的装束。水体顺着屋檐,滴在黛色的石板路上。叮咚,叮咚——像泉水在不停地诉说……水沿着石板,浸入地下。润泽了那片干裂的土地。雨水不断地冲刷着,雨点一滴滴敲击着石板。叮咚叮咚不断循环,成了一连串美丽的音符。千百年啊,水滴石穿……只有静谧,静谧……
滴水的屋檐下,老人拿着蒲扇,坐在那把古旧的摇椅上,安静地观望着一切,无声,仿佛融入了图画……静谧——小镇的文化。
晴天,老街的一角,充溢着茶包蛋的清香,叫卖的叫卖,散步的散步。上学的上学,街道两边的老人默默而又孤独地望着世事——新的一天开始了。搓泥人的又来了,彩色的泥土在他手里一掐,一搓,一揉,活灵活现的“孙猴子”跃然“手”上。那双粗黑的手仿佛会变魔术般,一个个泥人映入眼帘。不一会儿,三五个孩子便围在了他的身旁。用一双双惊羡的眼睛观赏……街的那边,买花的,买糖的都来了。老人们笑,孩子们跳,质朴得没有一丝杂质。
仿佛空气也凝结成了一幅图画……淳朴——小镇的文化。
街上的孩子放着风筝,一路银铃般的快乐笑声惊醒了街的酣梦。梦雾散尽,只剩下几位孤独的老人,谈他们的过去,谈他们的那么多幼时的理想,谈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是的,小镇上曾打过仗,在街上,在石板路上,也许就在这里。忘不了那滚滚的浓烟、枪声和马蹄,忘不了那肆虐的蹂躏……带去了战士的生命,血液凝在了这里;带去了硝烟,泪水凝在了这里。老街永远记住了他们,把他们凝化在石板里……烈士的魂还在。在老街的心里,那是老街坚毅的魂灵……历史——小镇的文化。
不过,小镇也有悲哀。小镇的文化永远被束缚在这条长不过百米的老街上,他只是默默地,默默地唱着那首唱过百年的歌……
时代变迁着,小姑娘,小伙子厌倦了小镇的歌声,他们外出打工。走出了老街。走出了小镇……
小镇上只有老人,老街上没有听众……
年轻人抵挡不住城市的诱惑——繁忙的街道,川流的汽车。“奔驰”“桑塔那”;热闹的街市,霓虹灯闪烁,夜总会,KTV……城市的繁荣总伴随着摇滚与狂热,冰冷的金属构造着城市的框架……人们赶时髦,追时尚,吃西餐,唱的是最流行的“Rock”,完全忘了老街的音调与旋律。城市向小镇扩张着,老街被挤在了一边,城市的嘈杂打破了小镇的宁静,欧美的流行和时尚取代了小镇的文化。他们要的是刺激与新奇——而这些,小镇做不到。
老街不再歌唱,他怕被人看见,夜里伴着风声偷偷地哭泣……
一天,一位寻根的老人来到了这里。望着老街。望着那条条布满青苔的石板——泪,滚滚流下,泪花渗进了老街的土壤里,老街从悲哀中惊醒,睁开了那惺忪的泪眼……“苍老了,苍老了,想当年从你这里走出来,你还年轻……”老人诉说,“你老了,我也老了,忘不了啊!我的根在这里……”
老街从此不再哭泣,他明白,小镇的文化在这里,人性中的至真至善在这里,小镇的社会在老人的泪光中一脉相承下去……
老街继续唱着歌,一样的旋律,一样的节奏和声音……
歌声还是那么动听——小镇的静谧、质朴、纯净、历史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支古老的交响乐,唱着小镇的文化与魂灵!
唱啊,唱啊,永远不会变调,因为老街心里有一张乐谱,那是文化的根!
[简评]
这是一篇有关文化寻根的散文。作者辩证地看待小镇经历的时代变迁,叙述明白晓畅,娓娓道来,不露锋芒。小镇的年轻人虽然接受了城市文化的熏陶变得浮躁而繁忙,但小镇的纯朴民风和小镇人的至真至善仍然会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散文的语言极富音律美,形散神聚,言近旨远,可谓中学生散文体例的典范。
(渝 生)
书香
江苏如东实验中学 顾祎敏
我将成为一只蝴蝶,流连于书架间,停驻在书桌上,因而,永远不会有香销蝶离的时候。
——题记
酒之香,未品先醉;茗之香,唇齿久留;花之香,浓郁芬芳。凡世间之香,终有消散之日,酒尽,茶凉,香销不复焉。
唯有书香,久之不散。这世上别的香气,在书香面前,恐怕也要俯首低眉,黯然退场。
细品书香,会发现它具有许多种香,而且种种香气各有特色,相互调和,汇集一处,孕育了书香丰富又纯粹的美。
悠悠菊香袭来,清净淡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身着布衣,弯腰低头嗅一嗅手中的菊花,昂首面朝云雾缭绕的南山,笑容如菊般淡泊安详。
风吹过,送来阵阵略带咸腥的海潮气息。诗仙李白,放下了最爱的酒杯,拔出宝剑,昂首吟咏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阵海风,将把他送至理想的彼岸。
涓涓细流汇成河,奔腾而去,汇入了滚滚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咏叹之声撞击着赤壁,震荡出历史绵长而沉郁的气息。
光明之中,有个高大的身躯挺立着。那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连同他烟斗里的烟草味,铭刻在了中国的历史上,刻在中国人心里的丰碑上。
陶潜的菊,李白的海……一直到鲁迅的烟,散发出持久而浓郁的各种香气。他们汇而合一,因而书香杂而不乱,浓而不俗。
书香非酒,却更醉人;书香非茗,却更醒人;书香非花,却更迷人。初闻书香,不知其妙,唯有久久沉浸其中,才愈知书香的馥郁。常采书香的人,自己也终会成为书香的发源。
分离喜悦,共同悲伤,唯朋友所及,唯书香所及……
[简评]
这篇随笔信手拈来,洋洋洒洒,短短数笔把古今文学的灵韵掩藏其中,段与段之间连接自然流畅,写得情真意切,爱书之情溢于言表,言有尽而意无穷。
(渝 生)
写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
湖北襄樊古驿二中司宗会
求学的路上我曾步履艰难,
抬头望望,匆匆已过八年。
八年中,风雨曾迷茫过我的双眼,
八年中,失败曾重压在我的双肩。
可是,我前进的脚步从未放慢,
我奋斗的信心丝毫未曾改变。
我知道,艰难与困苦是胜利的基石,
拼搏与奋斗是成功的铺垫。
流淌着汗水我目光长远,
擦干了泪水我愈挫愈坚。
多少次的失败被我踩在脚下,
生死的决战就在明天。
满怀着信心,我毫不畏惧,
只有懦夫才会心惊胆战。
面对着中考我仰天长笑,
放马过来吧,看我手中长剑。
手中长剑,寒光闪闪,
看我未来,阳光灿烂。
思 念
山西大同刘晓洁
离别在花落时分
思念是花结的种子
播种在相思的土里
开放在相思的夜里
思念又是花绽放的声音
默默地
默默地
在每一个花开花落时节
致台湾
安徽桐城白马中学方书祥
假如我是一艘船,
在太平洋上乘风破浪。
我的心已厌倦,
母亲呵,请伸出你的臂膀,
让我驶进宁静的港湾!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在自由的天空翱翔!
我的心已疲惫,
母亲呵,请伸出你的手掌,
让我夜夜枕着入梦乡!
假如我是一个汉字,
遗失在五千年里。
我的心已忧伤
母亲呵,请不要合上历史,
让我跳入你的胸膛!
母亲呵,在你的眼里:
我是离群的孤雁,
我是迷失的羔羊,
我是一只风筝,
请不要松开你手中的线,
那是我与你紧紧相连的
血脉
——炎黄!
我愿……
写给《语文世界》
——我们忠实的太阳
山西宁武泰华中学 刘 伟
如水的时间里,撷取一片绿叶献给你;
如歌的岁月里,捧起一江春水献给你;
如花的季节里,收集一缕阳光献给你。
你赋予我丰富的知识,不竭的动力;
你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你为大地上进取的青少年撑起一片天空,
你让求知的孩子得到一个世界满足。
我愿变成一只蝴蝶,在你广阔
的胸怀中尽情起舞;
变成一朵玫瑰,在你斑斓的色
彩中散发幽香;
变成一株小草,在生机与活力
中聆听你最美妙的声音……
五月的叙说
西宁 Laurinda
五月,是个不同寻常的季节。
在五月,花儿沐浴着阳光,
风儿聆听着鸟鸣,
一切都显示着勃勃生机。
五月,是个不同寻常的季节。
在五月,阳光散发着香气,
鸟鸣传递着信息,
我们共同携手前进。
五月,奠定了我们的友谊;
五月,谱写了我们的真情;
五月,铭记了我们的笑靥;
五月,传颂了我们的心灵。
或许,一切都在慢慢地改变,
但是,唯一不变的,
是五月那奇妙的风景。
在似水的花样年华中,
我并不孤寂。
因为有五月中的你,
和我一起前进,前进……
点/一/盏/心/灯
可爱的家乡啊
(俄)叶赛宁
可爱的家乡啊!心儿梦见了——
江河摇曳着草垛似的众阳。
我真想藏身在绿阴深处。
藏到你百鸟争鸣的地方。
三叶草身上披着金袍,
和木樨草一道在田边生长。
柳树像一群温和的修女——
念珠发出清脆的音响。
沼泽的烟斗冒着烟云,
黑色的灰烬飘在苍穹。
我悄悄地把一个人儿怀念,
将隐秘的思绪藏在我心中。
我欢迎一切。忍受一切,
历尽折磨也满怀欢悦。
我匆匆来到这片大地啊——
就为了更快地与它离别。
[诗人小传]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著名诗人,出版的诗集有《亡灵节》、抒情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等。
豆子的声音
河南虞城沙集中学教师 梦 阳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秋天的午后。
爷爷拿着两个一样大小的带盖的小铁桶,叫8岁的妹妹和我去责任田里捡豆子,说是收割时豆粒儿炸出来不少,扔了怪可惜的。
于是,每人拎着一个小铁桶,我和妹妹就唱着歌儿上路了。
地里洒的豆子确实不少,不久,我就捡了小半桶黄澄澄的豆粒儿。同时,我也发现地里面的蟋蟀不少,几乎每一小堆豆叶下都藏着一两只又肥又大的黑黝黝的蟋蟀,于是,我便兴奋地逮起蟋蟀来。可是,这小家伙还真不好逮,扑腾了许久,我才捉住了几只。可夕阳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下了山,我便和妹妹拎着小铁桶披着桔红色的霞光,在蟋蟀的低吟浅唱里踏上了归途。
刚到村口还没来得及言语,爷爷便笑眯眯地抚摸着我俩的头说:“阳儿,你怎么还没你妹妹捡得多呢?”
“什么?”我不由愣住了,疑惑地望着爷爷,“爷爷,你又没看见怎么就知道了呢?”
“噢,我是听出来的呀。”捋着胡须的爷爷一脸的灿烂。
“咦?怎么能听出来呢?”
“你的小桶越响,就越空,也就说明你捡的豆子越少呀!”爷爷亲切地拍着我的肩膀,一脸的郑重。
一刹时,我愣住了……
……
许多年以后,我每每取得一点小成绩就想在人们面前夸夸其谈地炫耀时,爷爷那句话就会穿越我的灵魂,在耳边轻轻响起:“小桶越响,就越空……”
于是,我便会羞愧地低下头来,继续默默地捡拾人生田野里那金灿灿的豆子。
乡下的春天
河南虞城沙集中学教师 梦 阳
雪花与梨花一起
绽放灿然的笑脸
无名的花草
大肆进逼道路 田间
冰凌参差的枝丫上
结满了玲珑剔透的春天
结满了素朴的村落柔情的炊烟
几滴湿润润的婉转鸟鸣
悄悄打动了我嫩叶般的童年
吱呀呀的牛车响过
溅飞的黄土 阳光一般
落在我年轻的心里
不深不浅
坐在料峭的东风里
看大把大把的阳气
如何拱出乡亲们宽容的臂弯
滚烫的热泪刹时打湿了我的视线
这乡下的春天呀美丽而动人
一如那少女红出柴扉的醉人容颜
洋槐花开
河南虞城沙集中学教师 梦 阳
是谁在三月的边缘浅浅一声抒情的呼唤?如雪的洋槐花一下子就淹没了芬芳的三月。
蜜蜂的低吟浅唱里,慈祥的母亲竟显得有些忙乱,她闹不懂昨夜还土里土气的傻丫头们,只一阵东风的工夫就出落得如此水灵了:丫头们在春风里绿裙轻飘,芳香醉倒了阳光中翩然的蝴蝶。
三月在玲珑的雨丝里相约杨柳含烟的长堤,柳丝依依,裁出满河的碧绿;三月在阳光下罗裳轻解,丰满的胸脯上起伏的尽是花香鸟语。就这样,洋槐花贴满莺歌燕语的笑靥,莞尔一笑,就灿灿地照亮了母亲整个春天的思念。母亲啊,贫寒而富有的母亲,忙乱中获取着朴素而纯洁的幸福。
“洋槐花开”,这脆弱的心事让谁悄声道破?
面对你让谷雨洗亮的宁静和坚定,诗人的竖琴只能沉默。
洋槐花开、洋槐花开,众多姐妹一句俏皮话,就把母亲酝酿了一冬的甜蜜带走了。
四季之乐
高 飞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春回大地了。轻轻松松换上春装,潇潇洒洒打个电话:“三月,我们去踏青。”蜂喧蝶舞,树笑花闹,我们去那快乐的老家,追寻春的倩影。笑声奏响了清流,脚步惊醒了春草,心情感染了万物。春风里,我们尽情跳舞。景好美,心好乐,情好悦。“咔嚓”,友人定格下我灿烂的笑容。阳春美景令人陶醉,是春风吹醒了我刚刚经历冬眠后的快乐。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炎炎夏日,夹一本书,我躲进了竹林,眼睛旅行在竹林的小道上,心灵便开始散步在美妙的故事中。曼妙的自然之景里,我放任着;美妙的书本之旅上,我忘情着。情飘着,心也荡着,直到山那边的快乐王国。蝉的大联唱中,昭君出塞时的黄沙,貂蝉月下轻舞时的团扇,玉环华清池洗浴时的白绫,西子浣沙时的波纹,已是潜意识里的另一种快乐!让人慨叹的乐,原来在夏日树阴下的书页里。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结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月上柳梢头,我独自吹笛黄昏后。一种意境,它蒙眬着;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我邀明月共舞,月无语,唯有清辉悠悠,送我一份清幽之乐。有点儿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欢乐的清秋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雪预兆出一个丰年,呼唤出丰年竹篮里的风情。雪花飘飘,如白蝶舞空,似仙鹤蹈云。房白了,树白了,人也白了。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孩子们在嬉戏,我也在嬉戏。给雪翁抹个鬼脸,给雪婆涂个红唇,给雪郎戴个瓜帽,给雪姑系块红绸,快快乐乐,无长无少,无忧无虑。寒气早飞九天外,暖意正蕴五脏内。这是一幅冬欢图,它的线条是好心情,它的色彩是心情好。
四季皆可乐,乐在四季中。常与四季下棋,以心作注,以乐为子,赌得风风火火,赢得快快乐乐,何乐而不为?
[简评]
小作者从春夏秋冬季节景物的变化中寻找乐趣,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四季快乐图,感悟颇深,富有哲理,读来明快愉悦。
(榆 生)
黛溪潺潺,小荷尖尖。我校尖尖角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初,自成立之日起,她就以抒写个性、追求创新为宗旨,给所有热爱文学、热爱生活与美的学生提供了文学创作的广阔天地。文学社先后组织了“我与四季有个约会”“走近成功人物”等大型文学活动,出版社刊《尖尖角》11期,在“全国首届创新作文大赛”“首届迎奥运作文大赛”中初露锋芒,有五百多人次获奖,其中有两人获得特等奖,在全国各类文学报刊上发表作品八十多篇。随着黛溪中学的蓬勃发展,尖尖角文学社在黛溪这块沃土上一定会茁壮成长,处处留香。
我的另一片天地
尖尖角文学社 李欣欣
夜深人静,月色如水,做完了一天功课的我总喜欢独坐窗前去体味那夜的静谧。萨克斯音乐奏起时,我的心、我的思想便随之进入了文学殿堂,在里面毫无顾虑地畅游,这是我心灵放飞的时刻,这是我告别一天的喧嚣之后开辟的另一片天地。
在这片天地里,我喜欢打开一本书,沏上一杯香茗,带着求知心去穿越古代文学那博大精深的时空,去寻访心仪的哲人朋友。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读书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是为了颜如玉,我读书只是为了陶冶性情,寻找精神的支柱。
当我迷惘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会帮我找回自己,探求人生的价值;当我困惑时,我会去找曹雪芹,《红楼梦》会教给我怎样去正视苦难与贫寒、富贵与懦弱,并从中看到“仿佛兮若轻云之敝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古典女性美。当我伤心时,我会去寻找鲁迅先生,他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会教会我怎样面对鄙夷及生与死的“较量”。
打开书本,犹如打开了历史之门,犹如在倾听亿万个名人的心声。韩愈告诉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华罗庚告诉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我在安静地倾听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万丈豪情;倾听陆放翁“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魂”的壮心不已;倾听李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国忧民;倾听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婉约……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陆游的忧患,岳飞的壮怀,清照的戚愁,都使我如痴如醉。貂蝉轻舞的团扇,昭君出塞的风沙,玉环抛上树的白绸,绿珠溅落的鲜血,黛玉葬花的悲吟,白娘子压在塔下的呻吟,西子坠湖时的涟漪都使我潸然泪下……大卫·科波菲尔的玄妙、三毛的浪漫、韩寒的勇敢、田原的洒脱,使我既敬佩又向往。
读了这么多名人的诗篇,我便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虽然笔杆有点软,但当代作家刘心武的一句话激励了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每想起这些,我总是独坐一隅,一张纸一支笔,便构成了我的世界,用我的笔记录下我的心声,每每读自己的作品,那种成功的喜悦更是无法言表。
夜,静极了,翻书声变成了我最喜欢听的天籁之音,在静静的夜色里,我自己独在这一片天地里,并不感到寂寞,也不感到孤独。因为我的生命里有读书和写作,使枯干暗淡的生活充满着情感和感悟,从而使我的那片天地感到满足和向往。
我爱那片自由的天地,我会努力让我那片天地变成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
尖尖角文学社 吴 迪
一片叶子是一张小巧的嘴,
不知说了些什么,
春竟那么兴高采烈地,
花团锦簇起来。
柳枝吐出新芽,
一只燕子衔一串小叶,
剪剪地飞,
身后温柔的柳枝婀娜,
在一个明媚的早晨鸣笛。
风筝
尖尖角文学社吴 迪
飞得很低时,它面向远方,
飞得很高时,它面向大地,
风筝不会迷失方向——
风来得急时,振作向上,
风来得缓时,坦然飘荡。
风筝不会忘记故乡,
三线合一,系住心脏,
两尾分开,平衡重量。
风筝飞在天上,
因为有风,才有自由,
因为风轻,才有歌唱。
读秋
尖尖角文学社 孙萌萌
清晨
摇落的树叶铺满丰腴的大地
中午
幻散了的阳光斜视着每个角落
午夜
聚集了的露珠摇曳着每片草叶
秋叶
在整个静谧的时空里快乐地穿梭
枯草
将影子羞涩地倒映在清洌的小河
棉花
咧开嘴笑醉了整个美丽的田野
伫立秋的枝头
嚼咀秋的味道
醉了!
心是泪水海洋
尖尖角文学社 张豆豆
因为地球是圆的
所以一切是变化的
因为细胞是要分裂的
所以一切是没有规律的
我们的未来不可预知
在没有爱的季节里
我是自己天空的翅膀
悄无声息地飞过
没有期待埋葬希望
自己学会长大
文字语言有时候是最苍白无力的
是心碎的人的写照
别回头去看那些温情的回忆
一个眼神一句话语
曾经心湖中荡起的涟漪
别回头看那破碎的支离
一个背影一片漠然
悄无声息地改变和放弃
现在这样很好
跳走在一个人堆砌的幸福泡泡中
寂寞的笑脸在你执著的眼神
里温暖地绽放
那些鲜活的血液渐渐地渗透
到腐烂的心
开始渐渐苏醒
开始能够感觉幸福和甜蜜
不去问,哪一天才能和回忆说再见
也许有一天
不会让自己在梦里憔悴
沙漏的联想
尖尖角文学社 常启源
在我的书桌上,一只小巧而精致的沙漏一直静静地躺在那里,算起来也得有两年了吧。
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我会拿过它,翻来覆去地让沙子一遍一遍地流,以此来消磨时间,或是说从精神上放松自己。
有时我会不经意地想:“如果里面的沙子流不完那该多好。”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我却很希望能如此。里面的沙子流完一次大约要两分钟吧,沙漏时间都是有限的,人的一生,也会像沙一样匆匆地流去,但有谁不希望生命能永远不停息呢?
有时我还会想,“如果把里面的沙子换成水那会怎样?”问题很简单,当然会流得快一些。说简单,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沙子虽然流得慢一些,但留给我们欣赏它的时间会多一些,水只是很快地流过,并没留下些什么,这又使我联想到了人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公平的,如果你不好好把握自己的生命,只是浪费时间,那就像水流过,并没有什么美好的瞬间,也没什么值得回忆的,如果你想有意义地活完一生,那正像沙子,留下了更长的时间让我们去回忆去欣赏自己的生命。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里面多了一粒稍大一些的沙子,把‘口’给堵住,那会怎样?”当然,后面的沙子也就无法再流了,但你却可以让沙子继续再流,那就得用正当的方法去处理它了,比如晃一下沙漏,让小沙粒先流。这,又使我想到了生命。生命正永不停息地流着,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些挫折,这正如那颗稍大的沙子,挡住了沙子的出口,如果不去处理那颗沙子,后面的沙子就永远不会再流了,当然,遇到挫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被挫折打倒,那人生也就因此而停滞了,如果面对挫折,不惊惶失措,想办法去解决,那你的人生就多了一处闪光点。
人生,亦如沙漏;沙漏中流着的沙,正如流逝的时间。
每当我玩够了那个沙漏,会将沙子集中到一边,倒立过来让它重新流,沙子依然像从前那样流着,匆匆地流着……
不曾褪色的遗憾
尖尖角文学社 孙 鹏
又一次回家,回到那藏有儿时无尽欢乐的地方。田野里那两个长满了野草的黄土包,又一次勾起了我心中那不曾褪色的遗憾。
儿时,我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东西两个大院,西院住着太爷爷和太奶奶,东院住着爷爷、奶奶。对太爷爷、太奶奶的相貌的记忆没有多少,只依稀记着那花白的山羊胡子和那顶毛线帽子。
后来每次随爸妈回家,一进大门,总是先跑到东院,先对着爷爷奶奶撒会儿疯,才极不情愿地跟着爸爸妈妈到西院向两位老人问好。看着那两张皱纹堆积的老脸,不知为何,总感不到亲切。每次,太爷爷和太奶奶都一个人拉住我一只手,问这问那,但看到我那极不情愿的样子,又笑笑,松开我说:“玩去吧,玩去吧。”
仍记得那次得罪太奶奶的事。我在东院玩够了,跑到西院那里,太爷爷正在葡萄树下种花。我跑到里屋,对着要给我拿罐头吃的太奶奶说:“太奶奶,我要掐死你。”然后就跑了出去。“童言无忌”,那时只是记得这是奶奶在提到太奶奶时说的话,至于别的,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还记得我事后躲在屋门口,听着屋里传出的歇斯底里的哭号声和我怯怯地去道歉时的那条路。
再能记起的,就是太爷爷的去世了。在他去世的那天,天空是阴着的,我又一次和太奶奶去世时一样,拒绝穿白孝衣,仍旧满院子的乱窜,看那进进出出的乡亲们和跪在太爷爷屋门口的家人们。
时至今日,想起小时候的事,仍感到无比遗憾,两位老态龙钟的老人把爱全献给了一个无知的孩子,却换回来一句“掐死你”和不穿孝衣在院中的乱窜。
那天,我对奶奶说:“奶奶,让我去拔掉坟上的草吧!”
小镇文化
江苏如东实验中学 季志远
小镇像风尘仆仆的老人,在历史中走来,在时代中走过,没留下什么,风烛残年的他,唱着悠久的歌……
小镇曾有过他的文化,积淀在古朴的老街上,积淀在青黑的石板路上……
那条街,避开了繁华的闹市,在孤僻的角落里穿梭着,默默地歌唱着——歌唱着他的文化与诗歌……
雨天,水成了他的装束。水体顺着屋檐,滴在黛色的石板路上。叮咚,叮咚——像泉水在不停地诉说……水沿着石板,浸入地下。润泽了那片干裂的土地。雨水不断地冲刷着,雨点一滴滴敲击着石板。叮咚叮咚不断循环,成了一连串美丽的音符。千百年啊,水滴石穿……只有静谧,静谧……
滴水的屋檐下,老人拿着蒲扇,坐在那把古旧的摇椅上,安静地观望着一切,无声,仿佛融入了图画……静谧——小镇的文化。
晴天,老街的一角,充溢着茶包蛋的清香,叫卖的叫卖,散步的散步。上学的上学,街道两边的老人默默而又孤独地望着世事——新的一天开始了。搓泥人的又来了,彩色的泥土在他手里一掐,一搓,一揉,活灵活现的“孙猴子”跃然“手”上。那双粗黑的手仿佛会变魔术般,一个个泥人映入眼帘。不一会儿,三五个孩子便围在了他的身旁。用一双双惊羡的眼睛观赏……街的那边,买花的,买糖的都来了。老人们笑,孩子们跳,质朴得没有一丝杂质。
仿佛空气也凝结成了一幅图画……淳朴——小镇的文化。
街上的孩子放着风筝,一路银铃般的快乐笑声惊醒了街的酣梦。梦雾散尽,只剩下几位孤独的老人,谈他们的过去,谈他们的那么多幼时的理想,谈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是的,小镇上曾打过仗,在街上,在石板路上,也许就在这里。忘不了那滚滚的浓烟、枪声和马蹄,忘不了那肆虐的蹂躏……带去了战士的生命,血液凝在了这里;带去了硝烟,泪水凝在了这里。老街永远记住了他们,把他们凝化在石板里……烈士的魂还在。在老街的心里,那是老街坚毅的魂灵……历史——小镇的文化。
不过,小镇也有悲哀。小镇的文化永远被束缚在这条长不过百米的老街上,他只是默默地,默默地唱着那首唱过百年的歌……
时代变迁着,小姑娘,小伙子厌倦了小镇的歌声,他们外出打工。走出了老街。走出了小镇……
小镇上只有老人,老街上没有听众……
年轻人抵挡不住城市的诱惑——繁忙的街道,川流的汽车。“奔驰”“桑塔那”;热闹的街市,霓虹灯闪烁,夜总会,KTV……城市的繁荣总伴随着摇滚与狂热,冰冷的金属构造着城市的框架……人们赶时髦,追时尚,吃西餐,唱的是最流行的“Rock”,完全忘了老街的音调与旋律。城市向小镇扩张着,老街被挤在了一边,城市的嘈杂打破了小镇的宁静,欧美的流行和时尚取代了小镇的文化。他们要的是刺激与新奇——而这些,小镇做不到。
老街不再歌唱,他怕被人看见,夜里伴着风声偷偷地哭泣……
一天,一位寻根的老人来到了这里。望着老街。望着那条条布满青苔的石板——泪,滚滚流下,泪花渗进了老街的土壤里,老街从悲哀中惊醒,睁开了那惺忪的泪眼……“苍老了,苍老了,想当年从你这里走出来,你还年轻……”老人诉说,“你老了,我也老了,忘不了啊!我的根在这里……”
老街从此不再哭泣,他明白,小镇的文化在这里,人性中的至真至善在这里,小镇的社会在老人的泪光中一脉相承下去……
老街继续唱着歌,一样的旋律,一样的节奏和声音……
歌声还是那么动听——小镇的静谧、质朴、纯净、历史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支古老的交响乐,唱着小镇的文化与魂灵!
唱啊,唱啊,永远不会变调,因为老街心里有一张乐谱,那是文化的根!
[简评]
这是一篇有关文化寻根的散文。作者辩证地看待小镇经历的时代变迁,叙述明白晓畅,娓娓道来,不露锋芒。小镇的年轻人虽然接受了城市文化的熏陶变得浮躁而繁忙,但小镇的纯朴民风和小镇人的至真至善仍然会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散文的语言极富音律美,形散神聚,言近旨远,可谓中学生散文体例的典范。
(渝 生)
书香
江苏如东实验中学 顾祎敏
我将成为一只蝴蝶,流连于书架间,停驻在书桌上,因而,永远不会有香销蝶离的时候。
——题记
酒之香,未品先醉;茗之香,唇齿久留;花之香,浓郁芬芳。凡世间之香,终有消散之日,酒尽,茶凉,香销不复焉。
唯有书香,久之不散。这世上别的香气,在书香面前,恐怕也要俯首低眉,黯然退场。
细品书香,会发现它具有许多种香,而且种种香气各有特色,相互调和,汇集一处,孕育了书香丰富又纯粹的美。
悠悠菊香袭来,清净淡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身着布衣,弯腰低头嗅一嗅手中的菊花,昂首面朝云雾缭绕的南山,笑容如菊般淡泊安详。
风吹过,送来阵阵略带咸腥的海潮气息。诗仙李白,放下了最爱的酒杯,拔出宝剑,昂首吟咏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阵海风,将把他送至理想的彼岸。
涓涓细流汇成河,奔腾而去,汇入了滚滚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咏叹之声撞击着赤壁,震荡出历史绵长而沉郁的气息。
光明之中,有个高大的身躯挺立着。那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连同他烟斗里的烟草味,铭刻在了中国的历史上,刻在中国人心里的丰碑上。
陶潜的菊,李白的海……一直到鲁迅的烟,散发出持久而浓郁的各种香气。他们汇而合一,因而书香杂而不乱,浓而不俗。
书香非酒,却更醉人;书香非茗,却更醒人;书香非花,却更迷人。初闻书香,不知其妙,唯有久久沉浸其中,才愈知书香的馥郁。常采书香的人,自己也终会成为书香的发源。
分离喜悦,共同悲伤,唯朋友所及,唯书香所及……
[简评]
这篇随笔信手拈来,洋洋洒洒,短短数笔把古今文学的灵韵掩藏其中,段与段之间连接自然流畅,写得情真意切,爱书之情溢于言表,言有尽而意无穷。
(渝 生)
写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
湖北襄樊古驿二中司宗会
求学的路上我曾步履艰难,
抬头望望,匆匆已过八年。
八年中,风雨曾迷茫过我的双眼,
八年中,失败曾重压在我的双肩。
可是,我前进的脚步从未放慢,
我奋斗的信心丝毫未曾改变。
我知道,艰难与困苦是胜利的基石,
拼搏与奋斗是成功的铺垫。
流淌着汗水我目光长远,
擦干了泪水我愈挫愈坚。
多少次的失败被我踩在脚下,
生死的决战就在明天。
满怀着信心,我毫不畏惧,
只有懦夫才会心惊胆战。
面对着中考我仰天长笑,
放马过来吧,看我手中长剑。
手中长剑,寒光闪闪,
看我未来,阳光灿烂。
思 念
山西大同刘晓洁
离别在花落时分
思念是花结的种子
播种在相思的土里
开放在相思的夜里
思念又是花绽放的声音
默默地
默默地
在每一个花开花落时节
致台湾
安徽桐城白马中学方书祥
假如我是一艘船,
在太平洋上乘风破浪。
我的心已厌倦,
母亲呵,请伸出你的臂膀,
让我驶进宁静的港湾!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在自由的天空翱翔!
我的心已疲惫,
母亲呵,请伸出你的手掌,
让我夜夜枕着入梦乡!
假如我是一个汉字,
遗失在五千年里。
我的心已忧伤
母亲呵,请不要合上历史,
让我跳入你的胸膛!
母亲呵,在你的眼里:
我是离群的孤雁,
我是迷失的羔羊,
我是一只风筝,
请不要松开你手中的线,
那是我与你紧紧相连的
血脉
——炎黄!
我愿……
写给《语文世界》
——我们忠实的太阳
山西宁武泰华中学 刘 伟
如水的时间里,撷取一片绿叶献给你;
如歌的岁月里,捧起一江春水献给你;
如花的季节里,收集一缕阳光献给你。
你赋予我丰富的知识,不竭的动力;
你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你为大地上进取的青少年撑起一片天空,
你让求知的孩子得到一个世界满足。
我愿变成一只蝴蝶,在你广阔
的胸怀中尽情起舞;
变成一朵玫瑰,在你斑斓的色
彩中散发幽香;
变成一株小草,在生机与活力
中聆听你最美妙的声音……
五月的叙说
西宁 Laurinda
五月,是个不同寻常的季节。
在五月,花儿沐浴着阳光,
风儿聆听着鸟鸣,
一切都显示着勃勃生机。
五月,是个不同寻常的季节。
在五月,阳光散发着香气,
鸟鸣传递着信息,
我们共同携手前进。
五月,奠定了我们的友谊;
五月,谱写了我们的真情;
五月,铭记了我们的笑靥;
五月,传颂了我们的心灵。
或许,一切都在慢慢地改变,
但是,唯一不变的,
是五月那奇妙的风景。
在似水的花样年华中,
我并不孤寂。
因为有五月中的你,
和我一起前进,前进……
点/一/盏/心/灯
可爱的家乡啊
(俄)叶赛宁
可爱的家乡啊!心儿梦见了——
江河摇曳着草垛似的众阳。
我真想藏身在绿阴深处。
藏到你百鸟争鸣的地方。
三叶草身上披着金袍,
和木樨草一道在田边生长。
柳树像一群温和的修女——
念珠发出清脆的音响。
沼泽的烟斗冒着烟云,
黑色的灰烬飘在苍穹。
我悄悄地把一个人儿怀念,
将隐秘的思绪藏在我心中。
我欢迎一切。忍受一切,
历尽折磨也满怀欢悦。
我匆匆来到这片大地啊——
就为了更快地与它离别。
[诗人小传]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著名诗人,出版的诗集有《亡灵节》、抒情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等。
豆子的声音
河南虞城沙集中学教师 梦 阳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秋天的午后。
爷爷拿着两个一样大小的带盖的小铁桶,叫8岁的妹妹和我去责任田里捡豆子,说是收割时豆粒儿炸出来不少,扔了怪可惜的。
于是,每人拎着一个小铁桶,我和妹妹就唱着歌儿上路了。
地里洒的豆子确实不少,不久,我就捡了小半桶黄澄澄的豆粒儿。同时,我也发现地里面的蟋蟀不少,几乎每一小堆豆叶下都藏着一两只又肥又大的黑黝黝的蟋蟀,于是,我便兴奋地逮起蟋蟀来。可是,这小家伙还真不好逮,扑腾了许久,我才捉住了几只。可夕阳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下了山,我便和妹妹拎着小铁桶披着桔红色的霞光,在蟋蟀的低吟浅唱里踏上了归途。
刚到村口还没来得及言语,爷爷便笑眯眯地抚摸着我俩的头说:“阳儿,你怎么还没你妹妹捡得多呢?”
“什么?”我不由愣住了,疑惑地望着爷爷,“爷爷,你又没看见怎么就知道了呢?”
“噢,我是听出来的呀。”捋着胡须的爷爷一脸的灿烂。
“咦?怎么能听出来呢?”
“你的小桶越响,就越空,也就说明你捡的豆子越少呀!”爷爷亲切地拍着我的肩膀,一脸的郑重。
一刹时,我愣住了……
……
许多年以后,我每每取得一点小成绩就想在人们面前夸夸其谈地炫耀时,爷爷那句话就会穿越我的灵魂,在耳边轻轻响起:“小桶越响,就越空……”
于是,我便会羞愧地低下头来,继续默默地捡拾人生田野里那金灿灿的豆子。
乡下的春天
河南虞城沙集中学教师 梦 阳
雪花与梨花一起
绽放灿然的笑脸
无名的花草
大肆进逼道路 田间
冰凌参差的枝丫上
结满了玲珑剔透的春天
结满了素朴的村落柔情的炊烟
几滴湿润润的婉转鸟鸣
悄悄打动了我嫩叶般的童年
吱呀呀的牛车响过
溅飞的黄土 阳光一般
落在我年轻的心里
不深不浅
坐在料峭的东风里
看大把大把的阳气
如何拱出乡亲们宽容的臂弯
滚烫的热泪刹时打湿了我的视线
这乡下的春天呀美丽而动人
一如那少女红出柴扉的醉人容颜
洋槐花开
河南虞城沙集中学教师 梦 阳
是谁在三月的边缘浅浅一声抒情的呼唤?如雪的洋槐花一下子就淹没了芬芳的三月。
蜜蜂的低吟浅唱里,慈祥的母亲竟显得有些忙乱,她闹不懂昨夜还土里土气的傻丫头们,只一阵东风的工夫就出落得如此水灵了:丫头们在春风里绿裙轻飘,芳香醉倒了阳光中翩然的蝴蝶。
三月在玲珑的雨丝里相约杨柳含烟的长堤,柳丝依依,裁出满河的碧绿;三月在阳光下罗裳轻解,丰满的胸脯上起伏的尽是花香鸟语。就这样,洋槐花贴满莺歌燕语的笑靥,莞尔一笑,就灿灿地照亮了母亲整个春天的思念。母亲啊,贫寒而富有的母亲,忙乱中获取着朴素而纯洁的幸福。
“洋槐花开”,这脆弱的心事让谁悄声道破?
面对你让谷雨洗亮的宁静和坚定,诗人的竖琴只能沉默。
洋槐花开、洋槐花开,众多姐妹一句俏皮话,就把母亲酝酿了一冬的甜蜜带走了。
四季之乐
高 飞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春回大地了。轻轻松松换上春装,潇潇洒洒打个电话:“三月,我们去踏青。”蜂喧蝶舞,树笑花闹,我们去那快乐的老家,追寻春的倩影。笑声奏响了清流,脚步惊醒了春草,心情感染了万物。春风里,我们尽情跳舞。景好美,心好乐,情好悦。“咔嚓”,友人定格下我灿烂的笑容。阳春美景令人陶醉,是春风吹醒了我刚刚经历冬眠后的快乐。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炎炎夏日,夹一本书,我躲进了竹林,眼睛旅行在竹林的小道上,心灵便开始散步在美妙的故事中。曼妙的自然之景里,我放任着;美妙的书本之旅上,我忘情着。情飘着,心也荡着,直到山那边的快乐王国。蝉的大联唱中,昭君出塞时的黄沙,貂蝉月下轻舞时的团扇,玉环华清池洗浴时的白绫,西子浣沙时的波纹,已是潜意识里的另一种快乐!让人慨叹的乐,原来在夏日树阴下的书页里。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结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月上柳梢头,我独自吹笛黄昏后。一种意境,它蒙眬着;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我邀明月共舞,月无语,唯有清辉悠悠,送我一份清幽之乐。有点儿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欢乐的清秋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雪预兆出一个丰年,呼唤出丰年竹篮里的风情。雪花飘飘,如白蝶舞空,似仙鹤蹈云。房白了,树白了,人也白了。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孩子们在嬉戏,我也在嬉戏。给雪翁抹个鬼脸,给雪婆涂个红唇,给雪郎戴个瓜帽,给雪姑系块红绸,快快乐乐,无长无少,无忧无虑。寒气早飞九天外,暖意正蕴五脏内。这是一幅冬欢图,它的线条是好心情,它的色彩是心情好。
四季皆可乐,乐在四季中。常与四季下棋,以心作注,以乐为子,赌得风风火火,赢得快快乐乐,何乐而不为?
[简评]
小作者从春夏秋冬季节景物的变化中寻找乐趣,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四季快乐图,感悟颇深,富有哲理,读来明快愉悦。
(榆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