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与释义:道次第学说的历史与文本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次第学是藏传佛教最具特色的学说,它在整合所有佛学要义的同时,系统阐述佛教修习实践的路径和方法,是一种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教理学说.本文以四部道次第经典文本为基础,系统梳理道次第学说建构与发展的脉络,深入探讨经典文本的思想内涵及其佛学传承等问题.认为四部经典文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藏传佛教研究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案或方法,不同时期出现的道次第经典文本在思想上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共同勾勒出道次第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
其他文献
本文以佛教观念史建构为中心,将教、理、行、果概括为经典、观念、生活三大层面,以真理、神圣、历史为三大维度,试图呈现现代佛教学术研究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佛教观念史是以“法”为中心的观念阐释,符合佛学亦宗教亦哲学的特质,体现了经典、观念、生活的行动特质,彰显了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互动的文明史进程.
藏传因明是因明中国化的产物.纵观藏传因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藏传因明之所以在建立本土理论、培养人才、推广普及等方面取得超越前身古印度因明的辉煌成就,得益于其教育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本土化发展,即藏传因明教育模式的产生与衍进.藏传因明教育自12世纪之后,通过整合分类因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组织等途径,成功解决了当时因明教育面临的问题,建立了一套效率强、灵活度高、积极活跃的教育模式;而藏传因明教育的普及,塑造了藏传佛教“轻教条,重理性”的学风,也影响了寺院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推动藏传佛教向理论化发展
公元11世纪,玛久拉仲创立了藏传佛教觉域派,有一系列的觉域文本问世,在显宗密宗方面形成了自已的教法体系,并跻身于藏传佛教“显密十八宗”之列,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后人对它缺乏认识,认为其“自行消亡”,问津者寡.实际上,觉域教法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在流传.本文就玛久拉仲的觉域文本作为关注点进行了论述,认为不论从文献学还是从宗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