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图书馆必须注重德育渗透,在服务过程中,把德育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并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特别是期刊阅览室要充分发挥期刊工作的优势,在做好借阅和咨询服务工作的同时,强化德育渗透,做到服务育人,和谐阅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工作;德育渗透;和谐
高校图书馆,应该把“以德治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因为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国际竞争中的一支劲旅。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进程,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是大学生集聚的场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在这里常常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握学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德育渗透,是图书馆工作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与原因
客观地认识大学生思想道德育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图书馆德育渗透工作的基础。从表面上看,大学生道德现状是良好的,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细观察也不容乐观。个别大学生思想道德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道德养成,缺乏自觉的公德行为,集体观念削弱,社会公德规范,在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上脱节。大学生不良道德现象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影响看,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面效应,西方流行思潮和国内错误观念的不良影响,社会风气中消极因素的潜移辐射。从家庭影响看,家长们望子成龙,对孩子呵护备至,宠爱有加,只注重物质上的满足,放弃了思想品德的培育,导致孩子性格上形成了“唯我独尊”,行为上演绎为我行我素;还有些父母自身品德不佳、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污染了孩子的心灵。从学校影响看,个别教师道德水准偏低,不爱岗、不敬业。另外,从教育模式看,德育教育内容滞后,方式僵化,特别是放松了德育素质教育的养成,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排除在道德教育之外,主观上忽略了教育主体,客观上取消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不良道德现状产生的另一个因素是其心理有待成熟、社会阅历浅、行为欠约束。心理的欠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导致道德行为的不约束,大多数学生道德越轨行为的发生,不是出于已形成的恶劣品质,而是出于道德的幼稚和冲动。
二、对策与策略
第一,狠抓制度落实狠抓图书馆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强读者道德管理的力度。抓两个环节,即新生入学和借阅过程。新生入学后,把握机遇,在学生中开展德育理论教育,及时对他们开办读者道德讲座,使他们及时更多地了解、熟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力争将各种违章乱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借阅过程中,以图书馆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做到有章必循。在执行规章制度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的是,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以保证图书馆规章制度的严肃与公允。将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的宣传与严格落实结合起来,将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格的行政处罚起来,将浓厚的读者良好道德文明习惯的养成与浓厚的学生读者道德良好风气的形成结合起来,围绕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全面进行德育教育。
第二,发挥育人作用必须看到,图书馆的德育渗透,是将德育实践寓于读者的德育活动之中,是从点滴细微处入手,在德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图书馆德育渗透有着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德育教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必须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育人作用,进一步发挥馆员的育人作用。
第三,强化自我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要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实现、自我调整与调节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对自己言行进行分析、评价、检查、展开社会道德要求和自己的错误思想认识的斗争,展开社会公德与个人私利的较量,在理想与情感、良知与欲望之间做出理智的定夺,当大学生在“鱼”和“熊掌”之间最后做出正确的抉择、表现出合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时,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就在这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他们的道德感情得到升华,道德意识得到磨练,道德信仰得到加固,良好的道德习惯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也就会逐渐形成。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要注意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用正确的道德认识战胜错误的道德认识,用道德的情感战胜非道德的情感,不断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以促进自己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
第四,树立师表形象图书馆教师要修师德、铸师貌、博师长、练师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注意自己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学高身正,帅先垂范,先育己德,为学生做出示范,以身教带动言教。讲究职业道德,注意渗透方法,克服师道尊严,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灵深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在与大学生平等和谐的接触中,以智启德、以情感德、以美化德、以行示德,把德育过程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之中。
第五,优化公德意识优化公德意识,期刊阅览室要发挥资源优势,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道德教育人;图书馆各部门也要相互配合,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营建良好的道德。第六,建立约束机制建立馆、系联系制度,完善德育约束机制。对大学生读者在期刊借阅中出现的各种德育问题,及时通报给各相关系学工办,及时勾通信息,系学工办要及时了解学生在本系以外的道德实践表现,及时对学生施加教育,进行奖惩。形成系、馆合一的读者道德约束机制。基于这样的认识,图书馆期刊工作應该与学生工作部门加强联系,把大学生重要的活动场所——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共同组织学生来馆进行自我教育。在系学生工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使图书馆成为校园精神文明的示范区,进而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集体广义意识。同时,大学生在强化德育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升华,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这就是图书馆工作德育渗透目的所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工作;德育渗透;和谐
高校图书馆,应该把“以德治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因为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国际竞争中的一支劲旅。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进程,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是大学生集聚的场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在这里常常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握学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德育渗透,是图书馆工作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与原因
客观地认识大学生思想道德育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图书馆德育渗透工作的基础。从表面上看,大学生道德现状是良好的,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细观察也不容乐观。个别大学生思想道德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道德养成,缺乏自觉的公德行为,集体观念削弱,社会公德规范,在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上脱节。大学生不良道德现象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影响看,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面效应,西方流行思潮和国内错误观念的不良影响,社会风气中消极因素的潜移辐射。从家庭影响看,家长们望子成龙,对孩子呵护备至,宠爱有加,只注重物质上的满足,放弃了思想品德的培育,导致孩子性格上形成了“唯我独尊”,行为上演绎为我行我素;还有些父母自身品德不佳、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污染了孩子的心灵。从学校影响看,个别教师道德水准偏低,不爱岗、不敬业。另外,从教育模式看,德育教育内容滞后,方式僵化,特别是放松了德育素质教育的养成,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排除在道德教育之外,主观上忽略了教育主体,客观上取消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不良道德现状产生的另一个因素是其心理有待成熟、社会阅历浅、行为欠约束。心理的欠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导致道德行为的不约束,大多数学生道德越轨行为的发生,不是出于已形成的恶劣品质,而是出于道德的幼稚和冲动。
二、对策与策略
第一,狠抓制度落实狠抓图书馆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强读者道德管理的力度。抓两个环节,即新生入学和借阅过程。新生入学后,把握机遇,在学生中开展德育理论教育,及时对他们开办读者道德讲座,使他们及时更多地了解、熟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力争将各种违章乱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借阅过程中,以图书馆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做到有章必循。在执行规章制度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的是,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以保证图书馆规章制度的严肃与公允。将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的宣传与严格落实结合起来,将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格的行政处罚起来,将浓厚的读者良好道德文明习惯的养成与浓厚的学生读者道德良好风气的形成结合起来,围绕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全面进行德育教育。
第二,发挥育人作用必须看到,图书馆的德育渗透,是将德育实践寓于读者的德育活动之中,是从点滴细微处入手,在德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图书馆德育渗透有着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德育教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必须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育人作用,进一步发挥馆员的育人作用。
第三,强化自我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要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实现、自我调整与调节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对自己言行进行分析、评价、检查、展开社会道德要求和自己的错误思想认识的斗争,展开社会公德与个人私利的较量,在理想与情感、良知与欲望之间做出理智的定夺,当大学生在“鱼”和“熊掌”之间最后做出正确的抉择、表现出合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时,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就在这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他们的道德感情得到升华,道德意识得到磨练,道德信仰得到加固,良好的道德习惯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也就会逐渐形成。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要注意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用正确的道德认识战胜错误的道德认识,用道德的情感战胜非道德的情感,不断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以促进自己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
第四,树立师表形象图书馆教师要修师德、铸师貌、博师长、练师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注意自己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学高身正,帅先垂范,先育己德,为学生做出示范,以身教带动言教。讲究职业道德,注意渗透方法,克服师道尊严,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灵深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在与大学生平等和谐的接触中,以智启德、以情感德、以美化德、以行示德,把德育过程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之中。
第五,优化公德意识优化公德意识,期刊阅览室要发挥资源优势,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道德教育人;图书馆各部门也要相互配合,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营建良好的道德。第六,建立约束机制建立馆、系联系制度,完善德育约束机制。对大学生读者在期刊借阅中出现的各种德育问题,及时通报给各相关系学工办,及时勾通信息,系学工办要及时了解学生在本系以外的道德实践表现,及时对学生施加教育,进行奖惩。形成系、馆合一的读者道德约束机制。基于这样的认识,图书馆期刊工作應该与学生工作部门加强联系,把大学生重要的活动场所——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共同组织学生来馆进行自我教育。在系学生工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使图书馆成为校园精神文明的示范区,进而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集体广义意识。同时,大学生在强化德育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升华,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这就是图书馆工作德育渗透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