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要重视中职生的素质提高。在具体的语文训练中,要处理好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基础知识和实用能力的关系、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关系、语文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的关系、语文课和专业课的关系,这几种关系处理好了就能讲出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特点。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处理好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适应日后学习、工作和发展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需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 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语文课蕴涵着极丰富的思想内容,文情并茂,体现了时代精神。不仅记叙文、议论文、诗词能直接给人以马列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教育,就是说明文、应用文,也充满了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专业、爱大自然等方面丰富的思想内容。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文道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认真刻苦钻研教材,在备知识、备能力的同时,要全面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专业的特点,采取理论阐述、思想渗透、精神鼓励、情感激发等方法,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思想。在讲清知识的同时,努力把德育内容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二、 基础知识和实用能力的关系
  
  语文基础知识和实用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为了应用打基础的,没有语文基础知识,就没有语文的实用能力。能力的提高,是在基础上提高,基础知识越扎实、越牢固,实用能力提高得就越快。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每讲授一篇课文,绝不能让学生忽视语音、字、词、句章的学习,不能忽视语法、修辞、逻辑、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语文实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它们总是以知识为先导,有了雄厚的基础知识,不论说还是写,就能做到读音正确、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文从字顺、生动形象、条理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语文素质高,以后的工作能力就会相应的高,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反之,以后工作出现的困难就会多,这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结论。
  
  三、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关系
  
  要想学习好语文,必须在语文训练中重视学生思维力的开发与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思维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又能促进语文读、说、听、写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几种方法如下:
  1. 课堂上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前,教师应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样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与渴求,积极认真地看书,解决问题。课堂善于创设问题情景,这样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在语文训练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着眼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问题的本质,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不论在课堂语文训练中提出的问题,还是课后的问题,都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4.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批判性。课堂语文教学可以向学生提出讨论和辩论的问题。讨论是双方各占有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对自己的观点不断地检验、校正和完善,强化立论的正确性。课堂上教师综合课文多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研究,长期坚持下去,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在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中,设计正反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辩论,经常这样做会使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具有批判性。
  5.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写作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文章结构、材料组织、段落安排、语言组织指导。演讲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围绕话题、突出重点、表达完整、条理清楚、中心突出,让人爱听的指导都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
  6. 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逻辑性。在记叙文写景状物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开阔思路、广泛联想。在议论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出问题要明确、推理合乎逻辑、论证条理清楚、有理有据。
  7.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一般学生对问题往往停留在自发性理解的认识上,看问题比较简单,应培养他们多方面思考,如水滴石穿,可以想到坚持不懈、毅力的重要,想到专注、决心的重要,还可以想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进行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在课文学习中能把有关材料、有关的问题、有关的观点,通过分析、判断给予准确的概括,集中归纳结论。
  
  四、 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的关系
  
  课内多是语文基础性的训练,是师生双边活动;课外多是实践性的训练,是学生独立性的学习活动。课内训练要做到普及,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高。课外训练要拔高,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内训练是根本、是基础,没有课内的严格训练,课外训练很难搞好。课外训练是在课内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应用,可以说,它是课内训练效果的检验,又是实际工作的锻炼。根据中职生的培养目标,要加强文化素质的提高。课外训练必须加强,使学生尽快适应和胜任本专业的工作。教师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用中多锻炼。训练要结合学生思想、道德、文体活动、专业学习、技能操作的实际,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种结合,可以得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比如,开一次校运动会,场面壮观,气氛热烈,语文教师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向大会宣传组投稿,歌颂好人好事,歌颂体育健儿风采,这不但锻炼了学生实用写作能力、陶冶了学生情操,鼓舞了士气,又使运动会开得更加生动活跃。
  
  五、语文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它是学好一切专业的基础和工具,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工具。为使学生毕业后适应就业的需要,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和本专业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它不仅给语文课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要努力找出和专业课之间的结合点。语文教学同专业结合一般有四种形式:
  1. 同专业思想教育的结合。比如,学习《邓稼先》一文,就要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教育学生发扬这种精神,学好本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 间接结合。根据课文的部分内容和语文知识,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比如,讲授《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就可按其写作方法,结合专业学习,写篇物件的制作。像旅服专业的学习,可以写如何叠口布花;烹饪专业学习,可以在蒸、炒、煎、炸中,说明某一种菜肴的做法等。
  3. 直接结合。课文内容就是本专业课要接触的内容,这一般是应用文,可以同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如财会专业、文秘专业等都有这类情况,但在授课时必须注意这类内容的课文必须按语文课的要求来讲,不能讲成专业课。应用文教学,可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选学相应的应用文,同专业教学直接结合,这种结合,能够取得一箭双雕的效果,既能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4. 智力因素的结合。语文训练和专业知识教学,都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以达到能力的提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教学中,都要重视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水平的提高。语文是通过读、说、听、写和具体实践来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专业课是通过专业知识教学和动手操作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语文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就会更容易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语文智力水平低的学生理解能力就低,严重影响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这五种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处理好以上几种关系,就能讲出具有中职专业学校特点的语文课。
  (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评价体系的变革,评价的功能、方法、内容、技术、主体、角度及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评价的主体从过去单一的教师评价向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发展。本文着重对学生自我评价方法的建立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方面作一阐述。  关键词:评价;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力    课程标准构建了由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初始评价、过程性
辽宁省人文地理条件优越,运动人才丰富,而且层出不穷.不仅对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一方面,我们辽宁省竞技体育
当前,由于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公民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并向学生身上蔓延,使小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退化,甚至完全丧失,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令人触目惊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