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奏是使唱念做打诸般艺术手段多样统一的共同要素。就从歌舞和唱念做打相统一而言,在强弱疾徐之间存在着多级阶梯式的节奏因素。在戏曲表演开始时,按照戏剧的剧本所需,不同的表现方式一般都会相互交叉、结合或是链接,从而呈现出具有一定戏剧性的组合,并组成了整个戏曲节奏的变化起伏。戏曲表演中的管弦乐、弹拨月、打击乐等的节奏并不能独自离开表演而单独存在,而是要和戏曲中的演员和情景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行表演的,同时,也起到了烘托舞台氛围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了三种能够处理好戏曲表演节奏的手段,从而促使了戏曲表演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戏曲表演;节奏;处理手段
一、要把唱念做打的表现方式有效融合到戏曲节奏中
在戏曲表演时,唱念做打并不能随意运用的,而是要把唱念做打合理的融合到节奏中。表演唱的时候,要有属于唱的节奏,比如,散板、摇板、二六、快板、流水、原板、慢板等,其都有专门属于自己的节奏。念白也是有念白的节奏的,也要依靠抑,扬,顿,挫,合理的安排停当语气的轻重。同时,举动时要合锣鼓,开口时要合节拍,其一举一动都是环环相扣的。就唱而言,唱腔原本就是节拍和节奏。就如同《四郎探母》,当杨延辉一个人在宫院里因为思念其母亲,而不开心的时候,戏曲表演是利用了小锣帽头起唱慢板转为原板,从而突显出杨延辉十分悲伤而且闷闷不乐的思绪。在被擒、过关、交令这几场的时候,杨延辉的唱段应当是以垛板以及快板为主的。上述所说的节奏的变化,不单单是突显出杨延辉渴望看到其母亲的感受,也满足了剧情的所需。无疑,《四郎探母》是一出极少念白,并且以唱工为主要的伟大的戏曲。如果希望观众能够整个过程都观看戏曲,那么,不单单要确保演员有精湛的演技和好的嗓子,还必须要能够对戏曲表演更加完善的节奏以及节拍,从而促使观众希望一看再看、一听再听的欲望。
对于念白而言,如果缺乏了节奏,整出戏曲演出就会变得很平淡,也不能使观众深受感动。比如,在《打渔杀家》中的念白,萧恩念“这门么?”的时候应该是音高而急的,当萧恩念“关也罢,不关也罢”时,语气应当是由缓逐渐变微。而在萧恩念“唉,不省事的冤家啊!”的时候应当要哭,而且脸上要热泪纵横。通过这几句念白可以看出,就算余叔岩先生的话只有这几句,但从节奏、表演、语调等的掌握程度来看,角色的外部和内心很好的结合起来了,并达到了感人、抓人的程度。
戏曲舞台上的人物,无论是在场上还是场下,都必须要和节奏相融合,要在鼓师的锣鼓里打下、打上,在乐队的伴奏中唱下、唱上。就如同《黄鹤楼》这一出京剧,当张飞喊:“走哇!”的时候,应该要在气愤的情况以及节奏下喊出来。因为张飞他十分的愤怒,十分憎恨诸葛亮,并十分心急的要找诸葛亮算账。当张飞亮相的时候,要紧随着锣鼓,敲打出张飞内心愤怒的节奏。紧接着,张飞要唱四句散板“心中恼恨诸葛亮,做事不与某商量,怒气不息宝帐闯,快快还我大兄王。”虽然这四句只是散板,但张飞唱的节奏应当是十分急促的,就好像当一个人十分生气的时候不能流利的说完一句话那样,而应该要一句话一句话的“崩”出来。最终能够促使张飞在观众心里留下一个耿直、憨厚的形象,而且是对刘备十分有义。虽然是不流畅的,当也一定要有效的融合在节奏中。
武戏更应该要这样,无论是单独的上场,还是对打,都必须要伴随节奏进行。在对打场面中,演员的跌打翻扑,都会令观众目不转睛的观看,同时,所有的演员也能通过不同的塑形亮相而展示自己的身手,从而促使戏曲表演更加优美。如果舞台上的某一名演员的一些动作没有融合在节奏中,就很容易导致舞台效果受到破坏,为此,无论演员是处在“静”中,还是在“动”中,都要有效的融合到节奏中,从而促使戏曲表演更加严谨。
二、依靠外部节奏鲜明的表现出任务内心的节奏
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特别着急,比如要赶着去开会的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的跑起来,如果一个人吃完饭后,由于没事干而出去走走,这只是一种散步的状态,与着急并不是同一个节奏。外部节奏能够表现人物的内心节奏,同时,戏曲表演也一样。
就《徐策跑城》这出戏曲而言,当薛家发现能够报仇,惩罚奸恶的时候,他们心里十分高兴,十分急迫,为此他们就舍弃了马,走路上殿。其中那些内心节奏都是依靠演员对纱帽翅、髯口、步法的灵活运用,以及依靠锣鼓和音乐展现出来的。就《赵氏孤儿》这出戏曲而言,在程婴唱出“昏王他把旨传下”的时候,声音应当是由平静变得越来越着急,由远处慢慢靠近,从而使观众感受到其希望快快感到驸马府的心情。无疑,人物内心节奏是要与锣鼓的节奏相一致的。除此之外,就《乌龙院》而言,在宋江回去寻找招文袋时,锣鼓节奏是同时响起的,而且在宋江喊出“啊”的时候,锣鼓的节奏是十分急促的,同时,人物的节奏就会缓慢,当宋江四处张望的时候,他是浑身发抖的,内心显得十分的紧张。就在这个时候,内心节奏是和外部节奏相互辅助的。对于戏曲演员而言,其感情节奏一定要和音乐以及舞蹈节奏相互结合的,从而达到观众一看戏曲就懂的效果。为此,外部节奏能够表现出内心的节奏。
三、依靠锣鼓表现出戏曲表演的节奏
在戏曲的乐队中,锣鼓是处于主导地位的。通过锣鼓,能够起到贯穿节奏、点燃环境、描绘行动、渲染气氛、统领全剧的作用。同时,戏曲演员应当熟悉掌握锣鼓,因为戏曲演员的表演是与锣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疑,锣鼓能够表现出戏曲表演的节奏。
就唱而言,开唱时需要利用锣鼓作为指引,用什么样的节奏唱,就要运用什么节奏的锣鼓。比如,运用导板头板式进行开唱,例如《借东风》中的“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在开快板之前,都要利用紧锤的板式。这些节奏,能够很好的表示出唱腔的节奏形式。无疑,在戏曲表演时,全部的板式都是对生活的概括、变形以及提炼,为此,其具有一定的规律以及夸张性。
在武戏中,锣鼓的作用更加重要。当双方交战时,无论是打什么套子,都一定要跟随锣鼓的节奏进行,比如马上战时,要在锣鼓停止后才能亮相。同时,观众也能在这个时候抒发自己的感情。紧接着,交战败下来的一方要紧随着锣鼓的节奏退下,而胜利者就在锣鼓的伴随下“耍起下场来”,从而突显自己十分的厉害威风,最后才紧随锣鼓的节奏退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表演节奏要和唱念做打以及人物的心里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要依靠锣鼓表现出戏曲表演的节奏。除此之外,我们在继承优良的传统的同时,要大力创新,创造出带有一定时代色彩的戏曲表演节奏形式,最终能够更好的处理好戏曲表演的节奏。
【参考文献】
[1]赵丽华.浅谈戏曲表演的节奏[J].中国戏剧,2009
关键词:戏曲表演;节奏;处理手段
一、要把唱念做打的表现方式有效融合到戏曲节奏中
在戏曲表演时,唱念做打并不能随意运用的,而是要把唱念做打合理的融合到节奏中。表演唱的时候,要有属于唱的节奏,比如,散板、摇板、二六、快板、流水、原板、慢板等,其都有专门属于自己的节奏。念白也是有念白的节奏的,也要依靠抑,扬,顿,挫,合理的安排停当语气的轻重。同时,举动时要合锣鼓,开口时要合节拍,其一举一动都是环环相扣的。就唱而言,唱腔原本就是节拍和节奏。就如同《四郎探母》,当杨延辉一个人在宫院里因为思念其母亲,而不开心的时候,戏曲表演是利用了小锣帽头起唱慢板转为原板,从而突显出杨延辉十分悲伤而且闷闷不乐的思绪。在被擒、过关、交令这几场的时候,杨延辉的唱段应当是以垛板以及快板为主的。上述所说的节奏的变化,不单单是突显出杨延辉渴望看到其母亲的感受,也满足了剧情的所需。无疑,《四郎探母》是一出极少念白,并且以唱工为主要的伟大的戏曲。如果希望观众能够整个过程都观看戏曲,那么,不单单要确保演员有精湛的演技和好的嗓子,还必须要能够对戏曲表演更加完善的节奏以及节拍,从而促使观众希望一看再看、一听再听的欲望。
对于念白而言,如果缺乏了节奏,整出戏曲演出就会变得很平淡,也不能使观众深受感动。比如,在《打渔杀家》中的念白,萧恩念“这门么?”的时候应该是音高而急的,当萧恩念“关也罢,不关也罢”时,语气应当是由缓逐渐变微。而在萧恩念“唉,不省事的冤家啊!”的时候应当要哭,而且脸上要热泪纵横。通过这几句念白可以看出,就算余叔岩先生的话只有这几句,但从节奏、表演、语调等的掌握程度来看,角色的外部和内心很好的结合起来了,并达到了感人、抓人的程度。
戏曲舞台上的人物,无论是在场上还是场下,都必须要和节奏相融合,要在鼓师的锣鼓里打下、打上,在乐队的伴奏中唱下、唱上。就如同《黄鹤楼》这一出京剧,当张飞喊:“走哇!”的时候,应该要在气愤的情况以及节奏下喊出来。因为张飞他十分的愤怒,十分憎恨诸葛亮,并十分心急的要找诸葛亮算账。当张飞亮相的时候,要紧随着锣鼓,敲打出张飞内心愤怒的节奏。紧接着,张飞要唱四句散板“心中恼恨诸葛亮,做事不与某商量,怒气不息宝帐闯,快快还我大兄王。”虽然这四句只是散板,但张飞唱的节奏应当是十分急促的,就好像当一个人十分生气的时候不能流利的说完一句话那样,而应该要一句话一句话的“崩”出来。最终能够促使张飞在观众心里留下一个耿直、憨厚的形象,而且是对刘备十分有义。虽然是不流畅的,当也一定要有效的融合在节奏中。
武戏更应该要这样,无论是单独的上场,还是对打,都必须要伴随节奏进行。在对打场面中,演员的跌打翻扑,都会令观众目不转睛的观看,同时,所有的演员也能通过不同的塑形亮相而展示自己的身手,从而促使戏曲表演更加优美。如果舞台上的某一名演员的一些动作没有融合在节奏中,就很容易导致舞台效果受到破坏,为此,无论演员是处在“静”中,还是在“动”中,都要有效的融合到节奏中,从而促使戏曲表演更加严谨。
二、依靠外部节奏鲜明的表现出任务内心的节奏
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特别着急,比如要赶着去开会的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的跑起来,如果一个人吃完饭后,由于没事干而出去走走,这只是一种散步的状态,与着急并不是同一个节奏。外部节奏能够表现人物的内心节奏,同时,戏曲表演也一样。
就《徐策跑城》这出戏曲而言,当薛家发现能够报仇,惩罚奸恶的时候,他们心里十分高兴,十分急迫,为此他们就舍弃了马,走路上殿。其中那些内心节奏都是依靠演员对纱帽翅、髯口、步法的灵活运用,以及依靠锣鼓和音乐展现出来的。就《赵氏孤儿》这出戏曲而言,在程婴唱出“昏王他把旨传下”的时候,声音应当是由平静变得越来越着急,由远处慢慢靠近,从而使观众感受到其希望快快感到驸马府的心情。无疑,人物内心节奏是要与锣鼓的节奏相一致的。除此之外,就《乌龙院》而言,在宋江回去寻找招文袋时,锣鼓节奏是同时响起的,而且在宋江喊出“啊”的时候,锣鼓的节奏是十分急促的,同时,人物的节奏就会缓慢,当宋江四处张望的时候,他是浑身发抖的,内心显得十分的紧张。就在这个时候,内心节奏是和外部节奏相互辅助的。对于戏曲演员而言,其感情节奏一定要和音乐以及舞蹈节奏相互结合的,从而达到观众一看戏曲就懂的效果。为此,外部节奏能够表现出内心的节奏。
三、依靠锣鼓表现出戏曲表演的节奏
在戏曲的乐队中,锣鼓是处于主导地位的。通过锣鼓,能够起到贯穿节奏、点燃环境、描绘行动、渲染气氛、统领全剧的作用。同时,戏曲演员应当熟悉掌握锣鼓,因为戏曲演员的表演是与锣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疑,锣鼓能够表现出戏曲表演的节奏。
就唱而言,开唱时需要利用锣鼓作为指引,用什么样的节奏唱,就要运用什么节奏的锣鼓。比如,运用导板头板式进行开唱,例如《借东风》中的“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在开快板之前,都要利用紧锤的板式。这些节奏,能够很好的表示出唱腔的节奏形式。无疑,在戏曲表演时,全部的板式都是对生活的概括、变形以及提炼,为此,其具有一定的规律以及夸张性。
在武戏中,锣鼓的作用更加重要。当双方交战时,无论是打什么套子,都一定要跟随锣鼓的节奏进行,比如马上战时,要在锣鼓停止后才能亮相。同时,观众也能在这个时候抒发自己的感情。紧接着,交战败下来的一方要紧随着锣鼓的节奏退下,而胜利者就在锣鼓的伴随下“耍起下场来”,从而突显自己十分的厉害威风,最后才紧随锣鼓的节奏退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表演节奏要和唱念做打以及人物的心里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要依靠锣鼓表现出戏曲表演的节奏。除此之外,我们在继承优良的传统的同时,要大力创新,创造出带有一定时代色彩的戏曲表演节奏形式,最终能够更好的处理好戏曲表演的节奏。
【参考文献】
[1]赵丽华.浅谈戏曲表演的节奏[J].中国戏剧,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