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和模式的探究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思维水平不强、实践能力不足.教师只有优化化学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和模式进行探究.
  一、化学教学目标探究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为主.在这一教学目标下,学生只要会做化学习题,能考出好分数,就是完成了化学学习任务.新课改提出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是很多教师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讲“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引导环节让学生看柠檬、酸桔子、醋、洗衣粉、肥皂.然后引导学生全面观察这些事物,并利用生活经验把它们分成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嗅、用嘴尝.学生发现,从外表来看、用鼻子嗅这些事物,这些事物难以归类;用嘴尝这些事物,发现柠檬、酸桔子、醋的味道都是酸的,而洗衣粉和肥皂则是苦涩的;用手摸这些事物,洗衣粉和肥皂都有些湿滑的感觉,而柠檬、酸桔子、醋则没有这样的触感.于是学生将柠檬、酸桔子、醋分入酸性物质中,将洗衣粉、肥皂分入碱性物质中.再引导学生思考:食用盐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呢?有的学生说它是酸性物质,有的学生说它是碱性物质.可是学生经过思考,又觉得它既没有酸性特质也没有碱性物质的特征,于是学生觉得物质除了酸性、碱性两种特性以外,还存在中性的物质.在学生初步了解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的特征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后续的探索学习环节.这节课,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酸性物质、中性物质、碱性物质有哪些特征,而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己去探索,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酸性、中性、碱性物质有初步的认知.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意识到不必畏惧学习新知识,可以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新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鼓励学生应用生活实践去探索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当学生愿意鼓起勇气去观察化学现象、探索化学知识时,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及探索的乐趣.
  二、化学教学模式探究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课桌前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传授的知识比较单一,学生只能单线式接受教师的引导,而不能与其他同学交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以小组合作实验模式为主,开展化学教学.
  例如,在讲“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探索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在学生初步完成酸性、碱性、中性物质的分类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应用化学方法进行实验,了解一种物质是酸性、碱性或中性?学生学过与氨水有关的知识,了解氨水能让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又进行过稀醋酸、碳酸等物质的实验,了解酸性物质能令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学生猜测,能用无色酚酞溶液及紫色石蕊溶液作指示剂,检测物质的酸碱性.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指示剂检查物质的酸碱度?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应用实驗来说明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实验的方案.刚开始学生不知道如何共同开展实验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拟订学习目标.有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在探讨的时候常常东一句、西一句;你一句、我一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探讨效率非常低下.如果不能高效探讨问题,学生就不能在限时间内完成实验.学生接受了教师的引导,尝试寻找高效探讨化学问题的方法.经过探讨,学生决定,在学习小组中找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探讨活动,找一名记录人员,负责记录学生的发言.接下来,学生探讨问题,并应用举手表决的方法发言.假设有某一项决议需要所有的小组成员表态,就以小组长开始,以顺时针的方式依次发言.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网状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主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成一个局域网络,并在这个局域网中充分交流.学习小组与教师及其他的学习小组为一个更大的广域网络.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形成一种协作的学习关系、并行的学习关系或竞争的学习关系.在网状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落实,学生感受到与他人交流的乐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这些学生的沟通、交流可能存在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规则,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从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其他文献
过马路时泥巴溅到衣服上,如果我们当时立即抹去,一定会搞得一团糟。如果把衣服挂到一边,等泥巴晾干了再处理它,就非常容易了——轻轻掸几下就没事了。学生说谎,其实也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历练,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小海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也是我的得力助手。刚入学,我就发现了他的诸多优点:活泼开朗,有责任感,成绩优异。我安排的班级事务,他都能积极完成。  近来,小海生病了。最初,我们以为是常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接触物理学习的初期,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如果此阶段能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学生就会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更加高效.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都比较关注课堂教学的高效化问题,也都以此为目标,不断研究和创新教学方式.本文探索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高效化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即教师投入较少的时间、精力与物力达到较好的教
编者按:师生交往时,距离太远,师生关系会逐渐疏远;距离太近,学生可能感到不安或被侵犯。学生在渴望得到老师的欣赏和支持的同时,又希望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因此,教师只有与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那么,该如何把握师生之间交往的距离呢?  站位本是羽毛球比赛中的专用术语,它的选择决定着运动员是否违规,是否处于有利的比赛位置。我把这个词语迁移到班主任工作中,用来描述班主任面对学生时所站的位
期刊
通山县以薄弱学校为主攻方向,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确立“保基本、兜网底,精管理、优培育,准着力、显特色”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坚持宽口覆盖原则,做到教育帮扶不漏一人。科学摸排,精准识别。县教育、扶贫、财政等多个部门紧密配合,按照“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工作要求,对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摸清了底数,逐一分类建档立卡,准确掌握合理需求,动态掌握基本信息。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有些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被动,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物理知识体系作为载体,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师
期刊
摘要: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行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过度关注形式,对于组内真实情况并不清楚,学生的互帮互助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合作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讲究的是互帮互助,在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相关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质量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
美国教师雷夫说过:“一间教室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当那些一年级学生无数次涌进办公室,对我惊呼:“老师,A把B的胳膊打断了,C的鼻子在流血,D不交作业……”我想,一定是我的教室里空白处太多了。于是,我把所有的办公用品都搬进教室,在教室后面坐下来。没想到,这一坐就成了习惯。  我刚坐进教室里,孩子就三三两两地围过来,探着头,好奇地打量着我,小麻雀般叽叽喳喳,于是我知
期刊
教育扶贫必须“精准滴灌”,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如何做好精准滴灌?洪湖市教育体育局(以下简称“洪湖市教体局”)因地、适时、因需“三位一体”确保科学“滴灌”,切实让教育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滴灌”要因地而滴。滴水灌溉是按需供给。教育的“精准滴灌”就是要精准识别薄弱学校,精准诊断薄弱环节,补齐短板,除去病灶。洪湖市教体局及时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全市改善薄弱学校建设项目规划,将贫困村学校建设项目提前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