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冬季大棚双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iyo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茼蒿嫩脆爽口,清香宜人,营养丰富,有清血、降压、润肺、清痰的功效.已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喜食的优质保健蔬菜之一,尤其是冬季宾馆、火锅城、自助餐等不可缺少的一道爽口、时尚的绿叶蔬菜。但茼蒿冬季不耐寒.遇0℃以下低温易受冻害,轻则叶边焦枯失去商品性,重则枯萎死亡,因而制约了其冬季的生产和供应。但近年来.本地区在大棚西瓜春早熟栽培茬口前的冬闲期,采用双膜覆盖形式插空栽培1茬茼蒿.不仅能稳产、高效,667m2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且丰富了本地及周边城市元旦、春节的蔬菜市场.提高了设施利用率.增加了栽培效益。
  
  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消费习惯.本地宜选用当地特有的小叶类型茼蒿品种勺型茼蒿(因其叶形似小汤勺状而得名)。该品种茎秆嫩绿色,叶色浓绿,叶边全缘或少有浅缺刻,叶节稀,生长速度快,叶肉肥厚,茎脆嫩,味香浓,品质优,产量高。
  
  2 茬口安排
  
  茼蒿耐低温、弱光,喜冷凉,生长周期短,一般播后50~60d(天)即可采收上市,是较适宜冬季大棚栽培的绿叶蔬菜。本地大棚茼蒿一般安排在11月初于水稻收割后,施基肥、耕翻、搭棚、播种,可在元月中、下旬至2月初收割完毕;后茬在2月下旬至3月初定植大棚早熟西瓜.采收2-3批西瓜后于6月下旬撤棚栽种水稻。这种茬口布局不仅实行了水旱轮作,有效避免了西瓜连作障碍的发生.而且充分利用了大棚西瓜的冬闲茬时期,又不影响主栽作物的正常生产。
  
  3 施肥整地
  
  在水稻收完清田后,于所选棚址上施基肥,每667m2均匀撒施腐熟粪肥1500kg和三元复合肥25kg,耕翻耙细,使肥、土充分混匀,然后搭棚、扣膜、整地.将棚内地块整成2条等宽的平畦。囡茼蒿种子细小。顶士力弱.畦面力求整细耙平,以利出齐苗。
  
  4 播种盖膜
  
  播种时间本地常在11月中、下旬.也可根据茬口及上市时期灵活安排。播种方式均采用撒播,667m2用种1.5~2kg为宜。播种量过少,茼蒿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多.茎生长过粗.产量低;播种量过大,幼茎生长细弱.下部叶片易发黄。这2种情况都会影响茼蒿的商品性状和质量。播种时可干籽直播,也可催芽后播种。催芽播种有利于早出苗、出齐苗。还能缩短占地时间4-5d.也是本地生产上常用的方法。具体做法: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0h(小时)后.冲洗干净再甩干水分.盖上湿布置于18~20度条件下催芽.每天须用清水淘洗1次,防止种子黏而发霉.影响出芽率。待大部分种子露白时播种.播种时须用干细土拌和。使种子撒得开、播得匀。播后及时用耙轻捋浅耙1遍.使种子覆土厚度不超过1cm,再碾压或踩实.底水足的田块用水管喷湿畦面即可,底水不足的田块可放水漫灌后排干。然后插好内棚架,盖上内棚膜,保温、保湿.促齐苗。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
  出苗前不揭膜.以增温保湿为主.白天最高温度控制在25~30℃.齐苗后白天要及时揭除内膜。将温度调控在18-22℃.超过25℃时就要揭开大棚膜通风降温。前期在夜间最低气温高于5℃、没有严重霜冻的情况下,内膜可不盖,炼苗,以增强植株抗逆性。苗高10cm后.小拱棚内膜夜间要正常加盖,以防茼蒿受暗霜冻害。遇强寒潮天气,白天内膜可不揭,以蓄热保温防冻。气温在-6℃以下的极端低温天气,夜间要在小拱棚上增加覆盖物保温.以确保内棚气温在0℃以上。寒潮过后白天仍要揭开内膜。增强光照,促茎叶浓绿,有利于提高茼蒿商品性状和产量。
  
  5.2 间苗除草
  当茼蒿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间苗除草1次.苗距控制在3cm见方为宜.注意留苗不宜过密.否则到采收时易致茎秆纤细、下部叶片发黄,而影响商品性状和质量。
  
  5.3 肥水
  在施足基肥浇足底水的情况下.茼蒿生长期间仅需追施2次速效肥水.分别在苗高3~4cm和9-10cm时.选择晴暖天气中午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每次每667m2施尿素6~8kg,苗高之后就不宜再浇水施肥,否则易致植株倒伏.田间湿度过高还易导致茼蓠发病腐烂。
  
  5.4 病虫害防治
  茼蒿对病虫害有一定的抗性.正常情况下病虫害发生较少。但大棚冬季栽培常处于高湿、低温、弱光等不利环境条件下.一般无虫害发生.但较易发生霜霉病。除管理上要加强通风降湿外.在发病初期可选用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隔7d再施药1次.即可全程控制病害的发生。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寒流侵袭频繁.茼蒿栽培极易发生冻害.如何防止冻害也就成了冬季茼蒿栽培的关键所在。一般0℃以下的低温就会产生冻害.常见症状为心叶和上部嫩叶叶缘呈水渍状.2~3d后转变为黄色枯死斑.茎秆受冻表皮易剥离.内部渐变红褐色。冻害严重的茼蒿会成片死亡。预防措施:日常管理中要让苗多通风、多照阳光。促苗健壮。增强抗性,遇有霜冻天气,下午3:00-4:00要及时盖严2层棚膜保温防寒。
  
  6 采收
  
  一般播后50~60d茼蒿苗高20-25cm时采收为宜。采收过早,苗虽嫩,但生长量不足,产量偏低;采收过迟.苗高过30cm后,下部茎易老化空心,底部叶黄化,品质降低.商品性状变差。采收时用刀近地面一次性割收,要求不带根、不牯泥、无黄叶,整齐码放装筐上市。一般667m2产量在1500-2000kg。
其他文献
神农无籽3号是用四倍体XJ015为母本、018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无籽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105d,果实发育期34d左右,具有易坐果、抗性强、品质优和高产稳产等突出优点,适应于黑
【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
摘要: 豫园翠玉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优良无籽西瓜新品种。中晚熟, 全生育期105 d, 果实发育期35 d。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 第1 朵雌花着生在主蔓6~10 节, 以后每隔5~6 节再现雌花, 坐果率高。果实圆球形, 果形指数1.01, 果皮浅绿底色上覆墨绿条带, 皮厚1.4 cm, 果皮硬度大于25 kg/cm2, 耐贮运性好; 单果重6 kg;大红瓤, 瓤质细脆, 纤维少,
近年来,东台市西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省内外知名度越来越高,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地名申报的“东台西瓜”证明商标获准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东台西瓜”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第1个瓜类作物中国名牌农产品:东台市被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命名为“中国西瓜之乡”:服务于西瓜产业的东台市西瓜产销协会先后被江苏省农林厅命名为全省50家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同时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这些显著业绩的取得。得益
摘要:霜霉病是富锦市南瓜生产中常发性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南瓜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南瓜生产的一大隐患。采用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2.5%恶唑菌酮,霜脲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20.67%硅唑·恶唑菌酮乳油15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分3次喷雾防治南瓜霜霉病,试验结果表明,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52.5%恶唑菌酮·霜脲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均
摘要: 春秋蜜是湖北省荆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中果型有籽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90 d, 果实发育期29 d。单果重2.6 kg 左右, 果实圆形、花皮;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 以上, 瓜瓤红色, 纤维少, 质脆多汁, 口感好。667 m2 商品产量2 000 kg 左右。2006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名为“鄂西瓜13 号”。  关键词: 西瓜; 新品种; 春秋蜜;
摘要:引进作物秸秆生物分解技术在西葫芦温室栽培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的温室。室内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CO2浓度增高;西葫芦长势明显好于对照温室,生长旺盛,叶片浓绿,落花、落果、早衰、午休现象减少或消失,果型整齐好看;病害减轻;化肥、农药用量减少50%以上;西葫芦收获期长lO~12d,产量增加32%以上,扣除成本,净增效益高者达31.5%。  关键词:作物秸秆;生物分解;西葫芦;温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整体护理经尿道镜下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效果。方法:将546例输尿管结石行尿道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3例